这个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梗你一眼就能认出来吧!

2025-05-21 DrKing道金医学 DrKing道金医学 发表于上海

主动脉夹层早期识别需关注高危病史(如 Marfan 综合征、手术史等)、突发剧烈撕裂样疼痛及动脉搏动异常等体征,结合评分可提升诊断敏感度,影像学表现对确诊有重要价值。

影像资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识别

主动脉夹层的高危病史、症状及体征:

1. 高危病史

① Marfan综合征等

② 主动脉疾病家族史

③ 已知的主动脉瓣疾病

④ 已知的胸主动脉瘤

⑤ 曾行主动脉介入手术

2. 高危疼痛特征

① 突发疼痛

② 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③ 撕裂样、刀割样痛

3. 高危体征

① 动脉搏动消失或无脉

② 四肢血压差异明显

③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④ 新发主动脉瓣杂音

⑤ 低血压或休克

据患者符合危险因素分类(高危病史、高危疼痛特征及高危体征)的类别数计0~3分。

0分为低危,1分为中危,≥2分为高危。

评分≥1分诊断AD的敏感度达95.7%。

小结

1. D-二聚体对三种常见胸痛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D-二聚体水平升高情况相对少见,D-二聚体水平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有限。

3. 急性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D-二聚体水平升高非常普遍,D-二聚体阴性联合疾病可能性评分可高效排除这两种疾病。

4.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可单独或合并出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能因为明确有急性心梗而用一元论解释病情,而忽略了合并肺栓塞或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

1. 纵隔影像增宽;

2. 死亡芭蕾;

3. 主动脉窦缘显影不全;

4. 主动脉瓣反流;

5. 找不到冠脉开口;

6. 冠脉开口有漂浮物;

7. 冠脉开口反复闭塞;

8. 主动脉影示双轨征。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6014, encodeId=2fbd22660148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5ae23159d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主动脉夹层#</a> <a href='/topic/show?id=e8fe12e1104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高危病史#</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159, encryptionId=a5ae23159d2, topicName=主动脉夹层), TopicDto(id=127110, encryptionId=e8fe12e11041, topicName=高危病史)],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y 21 13:35:54 CST 2025, time=2025-05-2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at Commun 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团队揭示主动脉夹层调控新机制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AD形成过程中VSMC表型转换的分子机制,还为防治AD的靶点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Nat Commun: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团队揭示主动脉夹层调控新机制

GMRSP在VSMC表型转换及AD形成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AD形成过程中VSMC表型转换的分子机制,还为防治AD的靶点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Circ Res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张英梅教授/任骏教授/刘硕霖团队揭示March2调控主动脉瘤/夹层的新机制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E3泛素连接酶March2通过调控PKM2多聚化抑制VSMC凋亡、减轻AAD病理的新机制,为AAD的治疗提供了全新靶点。

深夜左主干急性闭塞,虽尽全力但患者还是不治,基础病变确是?

35岁男性,有高血压及吸烟史,突发胸痛伴大汗1小时。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导联ST段抬高、下壁导联压低。冠脉造影疑主动脉夹层,超声确诊,累及左主干开口。血压难维持,导丝无法进入左主干真腔,术后半小时死亡。

聚焦|主动脉夹层 前沿研究、权威解读与真实病例全剖析

本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实战病例,为您梳理主动脉夹层的核心知识。全方位助力主动脉夹层的防治要点。

ATVB 翁建平/徐索文/刘志平团队揭示秋水仙碱预防主动脉夹层的新机制

该研究确证秋水仙碱是治疗AD的潜在药物,证明了其减轻血管炎症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等标志性病理过程的能力。

主动脉夹层病人以左下肢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

患者无明显胸痛,无明显背痛,左下肢膝关节以下剧烈疼痛,不能忍受,腿麻,入院血压不高!

Adv Sci 上海交通大学何奔/沈玲红教授团队揭示血管平滑肌细胞CCDC80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本研究揭示了CCDC80基因缺乏可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而加速主动脉夹层进展的作用及机制,为AD的防治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主动脉夹层还是造影导管致右冠脉开口夹层?放支架对吗?

患者因急性胸痛入院,心电图示下壁导联 ST 段抬高,行急诊 CAG+PCI。专家王海昌指出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有导管舞蹈征等 5 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