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umatology: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复发的预测因素分析

2025-02-10 潘华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既往肾脏受累、高蛋白尿、低血清白蛋白及C3消耗均是SLE患者肾脏复发的强预测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病,约30-60%的患者会出现狼疮性肾炎(LN)。肾脏复发(renal flares)会导致严重的肾单位丧失,进而加速肾功能恶化,是影响SLE患者长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尽管当前免疫抑制治疗有所进步,但仍有5-20%的LN患者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KD)。因此,识别SLE患者在接受非肾脏病变治疗时的肾脏复发高危因素,对优化个体化治疗策略、减少肾损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基于四项贝利尤单抗(belimumab)III期临床试验的汇总数据,采用多因素分析评估SLE患者发生肾脏复发的预测因素,探讨抗体生物标志物(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潜在临床价值,以加强SLE患者的肾脏监测策略。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分析,数据来源于四项贝利尤单抗治疗SLE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BLISS-52、BLISS-76、BLISS-NEA、BLISS-SC),共纳入322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ACR SLE分类标准,并在试验前至少接受30天稳定的标准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疟药或免疫抑制剂)。研究排除了活动性LN患者,以确保评估的是接受非肾脏病变治疗的SLE患者。

患者随机接受贝利尤单抗(1 mg/kg或10 mg/kg静脉输注,或200 mg皮下注射)或安慰剂治疗。主要观察终点为52-76周随访期间发生肾脏复发的情况。肾脏复发定义为:(1)蛋白尿显著增加(>1 g/天或较基线翻倍);(2)血清肌酐升高≥20%或≥0.3 mg/dL,伴随蛋白尿、血尿或红细胞管型;(3)新发肾小球源性血尿,伴随蛋白尿或红细胞管型。

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肾脏复发的预测因素,包括基线蛋白尿、血清白蛋白、补体C3、抗体水平(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及既往肾脏病史。此外,对安慰剂组和贝利尤单抗组分别进行亚组分析,以探讨不同治疗策略对肾脏复发风险的影响。

在3225名SLE患者中,共192例(5.96%)在随访期间发生至少一次肾脏复发,首次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97天(IQR 85-330天)。与未发生肾脏复发的患者相比,发生肾脏复发的患者年龄较小(32.1岁 vs 37.0岁,P < 0.001),且亚洲患者比例较高(71.9% vs 36.4%,P < 0.001),白人(15.1% vs 41.9%,P < 0.001)和美洲原住民(8.3% vs 14.3%,P = 0.021)患者比例较低。Cox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或当前肾脏受累是最强的肾脏复发预测因素(HR = 15.4,95% CI 8.3-28.2,P < 0.001)。此外,高基线蛋白尿(HR = 1.6,95% CI 1.5-1.7,P < 0.001)、低血清白蛋白(HR = 0.9,95% CI 0.8-0.9,P < 0.001)及低C3水平(HR = 2.9,95% CI 2.1-4.1,P < 0.001)均为独立危险因素。

在血清自身抗体分析中,抗双链DNA抗体阳性与肾脏复发风险相关(HR = 2.1,95% CI 1.4-3.2,P < 0.001),但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作用减弱。抗Sm抗体阳性仅在安慰剂组患者中与肾脏复发显著相关(HR = 3.7,95% CI 2.0-6.9,P < 0.001),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则仅在贝利尤单抗组患者中显著相关(HR = 2.8,95% CI 1.5-5.0,P = 0.001)。

研究还发现,贝利尤单抗的使用对降低抗Sm抗体阳性患者的肾脏复发风险可能具有一定作用,但对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的患者影响不明显。这提示不同自身抗体可能在SLE肾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模式。

肾脏复发-时间曲线

本研究基于四项III期临床试验数据,系统分析了SLE患者肾脏复发的关键预测因素。结果表明,既往肾脏受累、高蛋白尿、低血清白蛋白及C3消耗均是SLE患者肾脏复发的强预测因素。此外,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可能在不同治疗背景下发挥不同的预测价值。

研究提示,在SLE患者的肾脏监测中,应重点关注既往肾脏受累史、蛋白尿和C3水平,以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同时,不同自身抗体的作用模式可能受治疗策略影响,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其在精准预测和个体化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原始出处:

Predictors of renal flar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post-hoc analysis of four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s of belimumab, Rheumatology, Volume 64, Issue 2, February 2025, Pages 623–631, https://doi.org/10.1093/rheumatology/keae02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1219, encodeId=1f5322512193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d95109e27e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a> <a href='/topic/show?id=afc51228454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肾脏复发(renal flare)#</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9727, encryptionId=8d95109e27ef, topicNam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TopicDto(id=122845, encryptionId=afc512284542, topicName=肾脏复发(renal flar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Feb 09 23:40:59 CST 2025, time=2025-02-09,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Lupus: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疼痛分布与其身心健康和社会影响的关系

SLE患者的疼痛分布广泛性与其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女性患者的疼痛区域更广且影响更显著。

Semin Arthritis Rheum:SLE患者与无自身免疫疾病产妇的围产期结局差异大吗?

与无自身免疫疾病的产妇相比,SLE患者围产期感染、输血需求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增加,且产后疾病活动率达32%。

Lupus Science & Medicin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活动发作与器官损伤累积关系

疾病发作是SLE患者器官损伤累积的独立风险因素,且风险随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RMD Open:Anifrolumab 治疗期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带状疱疹防护策略

在真实世界环境中,Anifrolumab 治疗的 SLE 患者带状疱疹风险确实较高,而预防性使用 Valaciclovir 可显著降低其发病率,且安全性良好。

ACR Open Rheumatol:CD8+CD38+ T细胞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

外周血中CD8+CD38+ T细胞的高表达可作为SLE患者感染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高表达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

Arthritis Res Ther:韩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癌症发生率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对癌症的影响

未发现免疫抑制剂使用显著增加韩国SLE患者癌症的发生风险。

Immunol Med:贝利尤单抗在红斑狼疮稳定期的效果以及与他克莫司联合治疗的优势

贝利尤单抗在SLE的稳定期可发挥辅助减量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对提升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Lupus Science & Medicine:贝利尤单抗的上市后安全性评估

贝利尤单抗的不良事件集中在用药后的第一个月内,但部分事件也会在用药一年后出现。

BMJ Open:母亲系统性红斑狼疮对子代早期和出生后第一年感染风险的影响

母体SLE不仅增加早产风险,也对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和全年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

Lupus Science & Medicine:日本SLE患者在低疾病活动状态下的生活质量、活动受限和工作生产力受损情况

即使在LLDAS下,SLE患者仍然面临显著的残余疾病负担,包括疼痛、疲劳和生活质量下降,这些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工作生产力和日常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