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钟桂生团队开发体内转录增强子重构技术,为遗传性耳聋治疗提供全新方案

2025-04-22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发表于威斯康星

4月21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钟桂生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上发表了题为“Deciphering enhancers of hearing loss ge

4月21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钟桂生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元》(Neuron)上发表了题为“Deciphering enhancers of hearing loss genes for efficient and targeted gene therapy of hereditary deafness”的研究成果,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创新的体内转录增强子重构技术——ARBITER(AAV reporter-based in vivo transcriptional enhancer reconstruction)。这一突破不仅在耳蜗基础科研领域开辟了新路径,还在基因表达调控的底层机制研究和遗传性耳聋精准基因治疗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无论对基础科学研究还是临床治疗而言,如何在耳蜗等复杂微环境中实现对疾病相关基因的精确、靶向调控,一直是遗传性耳聋治疗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钟桂生团队独创的ARBITER系统,将病毒载体与体内增强子高通量筛选结合,成功找到并优化了Slc26a5等耳聋核心基因的特异性增强子。研究发现,这些保守非编码序列增强子如精密“指挥棒”,能够特异性驱动外毛细胞对重要蛋白的高效表达,为重建感音细胞功能提供了分子“开关”。

该技术最大亮点在于实现了对耳蜗内不同类型毛细胞的定向递送和精准表达,有效克服了以往病毒递送脱靶、不安全、剂量高等难题。ARBITER不仅能高效识别出如Slc26a5、Atoh1等关键增强子,还具备广泛适用性,为外毛细胞和其他耳蜗细胞的靶向表达提供了全新技术基础,极大地丰富了内耳基因调控机制的理解,为未来推广到多种耳聋类型甚至其他遗传病治疗带来广阔前景。

该研究不仅验证了重构增强子在树鼩等模型动物中的保守性与跨物种有效性,还通过优化增强子序列和递送工具,显著恢复了耳聋小鼠的听力功能,其低剂量、高特异性的特点有望大幅降低治疗风险和成本,惠及全球听障患者。

ARBITER系统的建立不仅标志着耳蜗基础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也为遗传性耳聋患者带来了切实的治疗希望。其在创新性、严谨性及临床潜力方面均展现出卓越优势,为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治疗开辟了全新的路径。为未来拓展到支持细胞、不同遗传背景与更复杂疾病模型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行方案。此外,ARBITER方法还有助于深入理解非编码序列与转录因子的调控关系,为人类发育与疾病研究打开新窗口。

Image

利用ARBITER系统解析并重组了Slc26a5的调控增强子,结合体内敲除小鼠模型验证了增强子对基因调控的重要作用,并最终将重构的细胞特异性增强子用于基因的精准递送,成功恢复了遗传性耳聋小鼠的听力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思蒙、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杨秋香、2022级博士研究生于泽华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iHuman研究所研究员、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常任副教授钟桂生与赵思蒙为共同通讯作者。树鼩模型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研究员的支持。本研究还得到姚永刚研究员的指导,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常任副教授林照博、常任副教授马涵慧为课题设计和实施提出了关键建议。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25)00223-5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530, encodeId=85b0226153048, content=这一突破不仅在耳蜗基础科研领域开辟了新路径,还在基因表达调控的底层机制研究和遗传性耳聋精准基因治疗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10925/20274508595745adb221d4af84f71a30/44cac845ab1e4a3a81ff3fe6373b97b0.jpg, createdBy=2a601767050, createdName=Mongolian, createdTime=Tue Apr 22 13:51:48 CST 2025, time=2025-04-22, status=1, ipAttribution=内蒙古),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529, encodeId=e0a82261529b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98995139b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遗传性耳聋#</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5139, encryptionId=398995139b6, topicName=遗传性耳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Apr 22 13:47:59 CST 2025, time=2025-04-22, status=1, ipAttribution=威斯康星)]
    2025-04-22 Mongolian 来自内蒙古

    这一突破不仅在耳蜗基础科研领域开辟了新路径,还在基因表达调控的底层机制研究和遗传性耳聋精准基因治疗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0

  2.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530, encodeId=85b0226153048, content=这一突破不仅在耳蜗基础科研领域开辟了新路径,还在基因表达调控的底层机制研究和遗传性耳聋精准基因治疗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img.medsci.cn/20210925/20274508595745adb221d4af84f71a30/44cac845ab1e4a3a81ff3fe6373b97b0.jpg, createdBy=2a601767050, createdName=Mongolian, createdTime=Tue Apr 22 13:51:48 CST 2025, time=2025-04-22, status=1, ipAttribution=内蒙古),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1529, encodeId=e0a82261529b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98995139b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遗传性耳聋#</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5139, encryptionId=398995139b6, topicName=遗传性耳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Apr 22 13:47:59 CST 2025, time=2025-04-22, status=1, ipAttribution=威斯康星)]
    2025-04-22 梅斯管理员 来自威斯康星

相关资讯

Cell Reports:DNA为本:熊巍团队通过在体基因编辑治疗遗传性耳聋

首次在哺乳动物模型上展示了利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的基因修复通路有效实现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在体基因治疗。

PNAS发表全面的小鼠耳蜗单细胞转录组图谱,为遗传性耳聋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通过将单细胞、单核RNA测序(scRNAseq和snRNAseq)与广泛的RNA原位杂交检测(RNA scope)相结合,表征了几乎所有耳蜗细胞类型的转录组学特征。

Lancet:舒易来教授发表全球首个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结果

先天性耳聋患者全球高达2600万,我国每年新生约3万聋儿,其中60%与遗传因素也就是基因缺陷相关,严重阻碍了儿童言语、认知以及智力发育。然而,目前临床上尚无任何治疗药物。

复旦大学舒易来团队,最新Nature NBE:破解遗传耳聋密码,恢复听力!

复旦大学团队用碱基编辑技术纠正小鼠致病突变,使听力长期稳定恢复,还在人源化小鼠中验证,为遗传性耳聋治疗提供新策略。

复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新成果:小巧“基因魔剪”精准治疗遗传性耳聋

这是国际上首个基于RNA单碱基编辑技术成功精准治疗显性遗传性耳聋的研究。

2024年第四届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 | 对话王天奇博士:从理论到实践,OTOF基因疗法在遗传性耳聋治疗中的突破

梅斯医学特邀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天奇博士分享耳聋基因治疗现状及取得大重磅成果。

STM:基因治疗使小鼠恢复听力,遗传性耳聋有望治愈

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治疗为“耳聋”小鼠模型恢复了听力,其研究成果于7月8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这将推动基因治疗应用于遗传性耳聋治疗的进程。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科学家Jeffrey Holt说:“我们的基因治疗方法尚未用于临床实验,还需再优化,并在不久的将来将其用于治疗耳聋患者。”目前已发现超过70个基因与耳聋相关(实

BMC Medical Genomics:遗传性耳聋最新研究成果:复旦团队通过WGS锁定新型拷贝数变异缺失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超过5%的人口,即4.66亿人患有致残性听力障碍,其中3400万是儿童。但目前临床上,对于遗传性耳聋,除了佩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还没有任何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