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突然倒地,隐藏在昏迷背后的杀手到底是谁?

2019-04-23 wogenghong 医生站

中午时分,120救护车再一次打断了我难得的小憩,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女性患者被推进了抢救室。

中午时分,120救护车再一次打断了我难得的小憩,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年女性患者被推进了抢救室。
 
“医生,快看看我妈,不知怎么就突然不省人事了!”站在我面前的青年男子露出急切又无助的眼神。
 
我急忙小跑到老人家床旁,只见她神志昏迷,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我心中瞬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我所接诊的患者中,神志昏迷,伴有呼吸急促的患者大多数是夺命锁魂的重症。
 
“张小护,赶紧上心电监护!”我立刻吩咐道。
 
张小护手脚麻利地为患者扣上吸氧面罩,接上心电监护,带上血氧夹,测量血压,很快监护仪就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数字:HR:101次/分,SPO2:97%,BP:189/99mmHg,RR:26次/分,快速的心率及过高的血压提示患者病情严重,但幸运的是血氧饱和度尚且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
 
隐藏在昏迷背后的杀手到底是谁?
 
“老人家怎么会突然不省人事,当时有什么不舒服么?”我尝试询问眼前的青年。
 
“我妈11点多在家帮忙搬东西,被发现时已经晕倒在地面,怎么都叫不醒,就赶紧送医院来了。”
 
“晕倒在地面,有摔到头么?”我特意检查了患者头部。

“应该没有,被发现时我妈就趴在地面上,不像是摔到头的样子。”

“平时有什么不舒服么?”我一边继续追问,同时查体,确定全身却无明显外伤痕迹。

“我妈平时都挺好,没什么毛病。”

我再次确认心电监护上的数字,这么高的血压,一定要再次确定有无高血压病史。

“我妈很少生病,从来没住过院,不会有高血压的。”他不加思考地回答。

事实上,这名患者既往肯定有高血压病,因为随后反复测量血压都超过140/90mmHg,只是眼前的家属不知道罢了。

我们遇到过不少患者将没有症状等同于没有患病,往往在病入膏肓时才到医院医治,因此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仔细的查体后,事情终于有了一些眉目:昏迷的神志,强直的脖子,阳性的巴氏征都指向脑部疾患,结合这么高的血压,极有可能为脑出血,只是在没有充足证据和十足的把握之前,我自然是不能说出自己内心的推测。
 
于是我赶紧给患者申请了头颅CT检查,马不停蹄地护送她去CT室,并顺利完成了检查。
 
然而,电脑上却出现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
 
引起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有:颅内动脉瘤(占50-85%)、脑血管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等。
 
而患者次日的头颅CTA提示了:双侧大脑后交通起始段动脉瘤。

头颅CT结果回报后,心情沉重的我反复向家属交代病情危重及不良的预后。
 
“平时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脑出血呢?”他显然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
 
平时好好的,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面前的这位青年男子经常在外工作,根本不知道自己母亲的健康情况,随后赶到的女儿才道出患者半年前曾多次测量血压高达180mmHg,甚至早已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只是患者不愿意到医院就诊。
 
“为什么得了高血压,就会脑出血呢?”家属们对此仍有满满的疑惑。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大量饮酒、既往有动脉瘤破裂病史、动脉瘤体积较大、多发性动脉瘤等。
 
而这位患者发病时正在搬东西,由重体力活引起血压升高,这无疑对颅内动脉瘤破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昏迷的诊断流程
 
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者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昏迷是完全意识丧失的一种类型,是临床上的危重症,因此必须尽快明确昏迷的病因。可根据患者发病时有无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CSF)改变,来查找昏迷的病因,可明确病变性质,有利于快速处理。
 
1、有神经系统症状,结合病史判断,如下图所示:



2、有脑膜刺激症状,颅内压升高,结合脑脊液判断,如下图所示:



3、无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结合血糖及生化判断,如下图所示:



作者有话说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突然患病,如果她能尽早来到医院诊治,平时积极控制血压,或许就不会出现脑出血。
  
可惜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如果。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人无论健康与否,都应定期体检,有问题时尽早就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29498, encodeId=be2514294981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6d559642f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昏迷#</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9642, encryptionId=26d559642f9, topicName=昏迷)],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81fb4200032, createdName=wgx307, createdTime=Thu Apr 25 08:24:00 CST 2019, time=2019-04-25,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9-04-25 wgx307

相关资讯

Cell Transplant: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早期脑损伤中白质损伤的研究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Peng J等人近日在Cell Transplant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作者详细讨论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白质损伤的研究情况。

以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4例

2011年8月—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确诊颅内SAH患者4例,经全脑或脊髓(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观察到硬脊膜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形成的瘘口确诊SDAVF。男3例,女1例,年龄48~58岁,中位年龄53岁。确诊时间在发病后1~8d。既往曾有一次剧烈头痛伴呕吐患者1例,未诊治,自行好转。余患者既往体健。

Neurology:阿司匹林剂量与囊状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

由此可见,在这项大型病例对照研究中,诊断时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并在阿司匹林使用者之间存在负性剂量反应关系。然而,一旦发生破裂,阿司匹林与治疗前再次破裂的风险增加有关。

心跳恢复后仍昏迷不醒,这个病因太意外!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当疑似ACS患者就诊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冠脉造影,及时开通罪犯血管,挽救坏死心肌,这似乎成了心内科医师的惯性思维。但这种思维真的适用于所有患者吗?

Stroke:肺气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主动脉瘤破裂的潜在危险因素

由此可见,肺气肿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增加,它们可能具有相类似的发病机制。

2018 共识建议: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目标温度管理

本文为采用改进的Delphi方法确定的针对: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非感染性发热的目标温度管理提出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