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神刊”全球首篇临床试验论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团队揭示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或将改写鼻咽癌治疗格局

2025-02-22 肿瘤医学论坛 肿瘤医学论坛 发表于陕西省

本研究表明,基于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的“缩小体积”放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展现出与传统常规体积放疗相当的局部控制效果,同时显著降低了放射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编者按

2025年2月20日,《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孙颖教授、唐玲珑教授团队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诱导化疗后缩小体积放疗对比传统放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首次发表原创性临床研究论著,标志着鼻咽癌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缩小体积放疗不仅在局部控制效果上与传统放疗相当,还能显著降低放射性毒性反应,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发现为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有望在未来改写临床实践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医师癌症杂志》被誉为“神刊”,素以发表权威性的癌症流行病学报告和综述闻名,此次收录临床研究,充分体现了该研究的创新性和科学价值。这一成果不仅是鼻咽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全球头颈部肿瘤的精准放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13dd5fe38504256297bcaf27b9fe9fd0.jpg

图 参考文献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尤其是在中国的南方地区,鼻咽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标准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诱导化疗(IC)联合同步放化疗。然而,传统的放疗方式基于诱导化疗前的肿瘤体积确定放疗靶区,可能导致放疗覆盖范围过大,增加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从而引发严重的放射性不良反应,如听力损伤、口干症及颞叶损伤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索一种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减少放射性损伤的新型放疗策略成为鼻咽癌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比较基于诱导化疗后的肿瘤范围进行放疗(Post-IC RT)与传统基于诱导化疗前肿瘤范围进行放疗(Pre-IC RT)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LRFS),次要终点包括毒副反应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共纳入445例经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诱导化疗。随后,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Post-IC组或Pre-IC组,分别接受基于诱导化疗后和诱导化疗前肿瘤体积确定的放疗靶区治疗。研究采用了严格的随机化和分层方法,确保了两组患者在基线特征上的可比性。

· 研究结果 ·

经过中位40.4个月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

Post-IC组和Pre-IC组的3年LRFS分别为91.5%和91.2%,两组之间的差异仅为0.3%,达到了预先设定的非劣效性边界(8%)。这表明,基于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的“缩小体积”放疗在局部控制方面并不劣于传统的常规体积放疗。

image.png

图 局部无复发生存率

e2cfd1002e9542f17a657d9e5af00f6c.png

对照组(化疗前肿瘤范围放疗)

28b4104b65f96858d72ce0108937103a.png

试验组(化疗后治疗范围放疗)

另外,在毒副反应方面,Post-IC组显著低于Pre-IC组。具体而言,Post-IC组的3-4级黏膜炎发生率从34.1%降至19.8%;中耳炎的发生率分别从20.9%降至9.5%;口干的发生率从9.5%降至3.6%。这些数据显示,“缩小体积”放疗能够有效降低严重放射性不良事件的风险。

d44692a41cc7c06aa301134d6b931bc5.png

图 毒副作用

在生活质量和症状评估方面,Post-IC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口干和唾液粘稠度等多个维度上表现出更好的评分。

本研究表明,基于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的“缩小体积”放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展现出与传统常规体积放疗相当的局部控制效果,同时显著降低了放射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一发现为鼻咽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为未来治疗指南的更新提供了参考。

参考资料:

1.Tang LL, Chen L, Xu GQ, et al. Reduced-volume radiotherapy versus conventional-volume radiotherapy after induction chemotherap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 open-label, noninferiority,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CA Cancer J Clin.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9, 2025. doi:10.3322/caac.21881

2.部分图片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3217, encodeId=2972225321e5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df2335448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化疗#</a> <a href='/topic/show?id=c3f91034234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鼻咽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3544, encryptionId=adf23354483, topicName=化疗), TopicDto(id=103423, encryptionId=c3f910342343, topicName=鼻咽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Feb 24 00:21:51 CST 2025, time=2025-02-2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2-24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JAMA | 高危早期三阴性乳腺癌辅助免疫治疗:ALEXANDRA/IMpassion030 随机临床试验结果

对于高危早期 TNBC 患者,在术后化疗中添加阿替利珠单抗并不能降低复发或死亡风险。因此,目前不推荐将阿替利珠单抗用于术后 TNBC 治疗。未来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探索更有效的 TNBC 治疗策略。

多种化疗类型和药物分类,你都了解吗?

化疗作为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方法,尽管同属化学治疗,但在目的、时机、适用人群及效果上存在差异。

STTT |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作为不可切除肝转移胃肠道癌症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一项多队列、多中心、探索性试验

该研究旨在评估一线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症伴不可切除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线安罗替尼联合化疗随后接受安罗替尼联合小剂量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且耐受性良好。

方案与建议|胶质瘤化疗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从胶质瘤化疗相关的病理知识、化疗过程中患者管理、影像学评价、不同级别胶质瘤、新诊断或复发患者、如何结合其他治疗策略等角度对化疗方案进行了介绍。

Ann. Oncol:Dato-DXd显著延长HR+/HER2-乳腺癌无进展生存期:TROPION-Breast01试验最新结果发布

该研究旨在评估Dato-DXd对比研究者选择的化疗(ICC)在既往治疗过的不可手术或转移性HR+/HER2-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Dato-DXd在无进展生存期和安全性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中山复旦强强联手关注儿童罕见病:视网膜母细胞瘤辅助化疗疗程有望减半

在病理高危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后VEC辅助化疗中,3疗程方案的生存获益不劣于6疗程方案,同时安全性更好、成本更低。

化疗,为何以21 天为一周期?那些事情需要重点关注?

化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众多肿瘤患者治疗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治疗手段,本文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化疗关键要点。

NEJM | 食管癌治疗新突破:FLOT方案显著优于术前放化疗

该研究旨在比较FLOT围手术期化疗与术前放化疗在可切除食管腺癌患者中的疗效,FLOT围手术期化疗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优于术前放化疗。FLOT方案应被视为这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Eur Urol Oncol:睾丸生殖细胞瘤幸存者认知功能的纵向评估

在长期随访中,TGCT幸存者的认知障碍持续存在。在5年期间的所有随访时间点,同时接受化疗和放疗的幸存者始终表现出最差的认知功能。此外,接受较高剂量顺铂的幸存者在所有随访时间点的认知功能也较差。

【论著】| 洛铂HIPEC联合最佳支持治疗腹腔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单臂研究

洛铂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恶性腹水患者疗效肯定,患者生存获益,安全性良好。CA12-5可能是预后不良的良好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