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Ethnopharmacol:结合网络药理学和药理学研究探讨定喘汤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潜在机制
2024-03-04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探讨定喘汤(DCT)在体内和体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并阐明其抗COPD的可能机制。
背景:定喘汤(简称DCT)出自明代《摄生众妙方》,具有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之功效,是中医治疗咳嗽、喘息、胸闷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处方。由于DCT的适应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症状相似,DCT在中医常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在缓解咳嗽喘息、增强肺功能、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显示出满意的治疗效果。然而,DCT治疗COPD的分子机制和靶点尚不清楚。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病,长期暴露于有害颗粒,包括香烟烟雾(CS)、粉尘和烟雾是引发COPD的重要因素。涉及这些有毒颗粒的COPD发病机制涉及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自噬和凋亡。其中,炎症在COPD的整个进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并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变得更加明显。进行性炎症导致气道重塑,限制气流,导致气道阻塞和组织破坏,导致用力呼气量减少。因此,抑制炎症是治疗COPD的有效策略。
研究目的:探讨DCT在体内和体外治疗COPD的疗效,并阐明其抗COPD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小鼠暴露于香烟烟雾(CS) 16周,建立COPD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DCT的疗效及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包括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等,探索DCT治疗COPD的潜在靶点。
结果:DCT可明显减轻小鼠COPD模型肺病理改变,体内外均可抑制CS和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DCT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抑制炎症从而减轻COPD。在细胞模型中,DCT抑制PI3K和AKT的磷酸化,进而调控其下游靶标Nrf2和NF-κB,抑制炎症反应。
结论:DCT可有效减轻CS所致COPD小鼠模型。DCT治疗COPD的机制与调节PI3K-AKT通路及其下游转录因子Nrf2、NF-κB密切相关。
原始出处:
Xu LT, Wang T, Han QT, et al. Integrated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Ding-Chuan-Tang agains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Ethnopharmacol. Published online March 1, 2024. doi:10.1016/j.jep.2024.117983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COPD# #PI3K# #NF-κB# #Nrf2# #肺部炎症# #定喘汤#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