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2015-11-11 张大庆 健康报

125年前,当时被誉为美国四大名医之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威廉·奥斯勒,作为嘉宾出席美国第一所医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他在典礼上的致辞,主题是论述一名医生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他选用了一个古老的拉丁词汇“Aequanimitas”,我将它译为“淡定”。奥斯勒认为,淡定是医生最重要的特质,它是一种可以让病人感知到的从容与理性。淡定不是冷漠与麻木,而是临床工作中的沉着与冷静。

125年前,当时被誉为美国四大名医之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威廉·奥斯勒,作为嘉宾出席美国第一所医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他在典礼上的致辞,主题是论述一名医生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他选用了一个古老的拉丁词汇“Aequanimitas”,我将它译为“淡定”。


奥斯勒认为,淡定是医生最重要的特质,它是一种可以让病人感知到的从容与理性。淡定不是冷漠与麻木,而是临床工作中的沉着与冷静。尤其是面对复杂、危重、紧急的病症时,医生能够理性地做出清晰的判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淡定也不是无能与无奈,而是一种基于知识与经验的把控能力,是一种临床诊疗的境界。遇上不淡定的医生,病人是不幸的。医生的优柔寡断、焦虑,甚至慌乱,会让病人丧失治疗的信心。


淡定不是缺乏热忱与关爱。医生对病人的关爱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审慎与冷静,才能让医生审时度势,从复杂多变的临床现象中厘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可以说,淡定是医生的一种天然品德。由此,任何复杂、难测的病情才不会扰乱医生的思维与判断,才不会妨碍有条不紊的诊疗过程。尤其是在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敏锐的感受、冷静的判断、精细的操作不仅是衡量优秀医生的标准,也是医生的美德。


淡定不仅是一种身体的禀赋,也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持守,是一种人生的哲理。当今社会的浮躁之风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医学界,或许随着经济的发展、科研经费的增加,各类大项目、大工程层出不穷,有些人总希望能走捷径、跨越式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争着、抢着要为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这的确表达了急于改变现状的一种心气,但这种心气不加注意就会转化为浮躁,时间长了,甚至会变成一个个虚张声势的、随时都会破灭的泡泡。浮躁的实质就是缺乏淡定,沉不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学问,不能认认真真地解决科学问题。


不确定性是医学最难破解的难题,也是病人的担忧与恐惧。人们总是希望找到绝对的真理,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满足于部分真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性,使得即便在充斥着基因组、蛋白组、疾病组等各类“组学”的今天,我们依然还是像博物学家和考古学家只能根据获得的化石片段来重建一个理想的生物一样,只能通过基因组的片段来建构我们对生命与疾病的理解。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


淡定也是一种价值观念。毫无疑问,几乎没有人永远一帆风顺,人总会面临生活的波折、事业的困境,甚至不得不承担失败的结果。但是,只要我们以淡定的心态,对困难与挫折泰然处之,在困境中累积经验、保持平和,即使灾害和危机迫在眉睫,也能勇敢地面对,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无论今后从事临床实践还是科学研究或是行政管理,抑或转入其他行业,“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应当成为一种追求的理想。实际上,也只有在此基础上,你们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今天的我们之于奥斯勒,对生命与疾病现象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具备了更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掌握了更丰富的诊疗知识与技能,但我们不一定就能更好地把握生命与疾病的意义和价值。我引用这位医学前辈推崇的古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的皇帝安东尼倡导的这个概念——淡定,目的是想说明,知识易习,智慧难得。人生的智慧,需要用一生的实践与感悟来追寻。


淡定是什么?淡定是一种态度。遇事沉稳中又积极果断,老练里却又重视有佳,胜不骄,败不馁淡定是一种勇气。行事放松自如,从容冷静,闲看庭前花落,轻摇羽扇城头淡定是一种原则。展示出对人对事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亲而有度、顺而有持淡定是一种风度。神鹰背上秋风过面、静若处子,名利场中灯红酒绿、过眼云烟淡定是一种修养。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心怀坦荡,兰心傲骨淡定是一种能力。深思熟虑能扬长避短,内省自知可有进有退,待该出手时再出手淡定是一种力量。气定神宁,如巨岩阻浪,坚持不懈,如水滴石穿淡定是一种效率。稳而避其乱,洞悉而练达,如庖丁演刀、如鲁班弄斧淡定是一种境界。兰秀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淡定是一种人生。人生如一副锐利的老花镜,难得糊涂,难得清醒。


该文是张大庆教授日前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作者系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医生,你遇到过难以置信的存活下来的病人吗?

近日国外某网站发布了一个主题:医生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这种情况下他居然都能活下来了”的病人?该主题下方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先来看一下国外医生的分享吧。 医生,你遇到过难以置信的存活下来的病人吗?快加小M(微信号:medsci_m)告诉小M吧!当然,您也可以写在评论里……

不相信医生看病水平 北京社区医院成“药铺”

到社区医院挂号主要是拿药而不是看病。这是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10月23日公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状调查”结果。近八成(75.2%)的居民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目的是“开药”,其中老年人开药比例最大,而选择“康复理疗”和“妇幼保健”的比例则不足两成。社区医生水平成为居民看病最担心的因素。近日,一项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报告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居民议论的焦点。在公布的1197名调查受

医生眼中的儿女和儿女眼中的医生

职业特点决定了医生陪伴家人的时间少,工作时间长。而这点让子女感慨最深。为此,《城市信报》联合青岛各大医院,推出“为医生父母正名”的系列活动。面向医务人员的子女,征集作文,让孩子将心里话写下来,我们提供版面刊登。给身为医务工作者的父母一次交心的机会。孩子对医生爸妈的心里话,我们会有选择地登报。 11月8日,记者采访到了青岛中心医疗集团的两位医生,这两位医生,一位医生上大学的儿子不愿

我生命中的“厚重”在医生眼中那么“轻薄”

很多人都会责怪医生在给自己或亲人看病时过于冷漠,但其实这样的超理性,也是医生的一种自我心理防御。 从爷爷生病到去世的几年间,我反复体验着一种心情:爷爷在医院像物品一样被摆弄,被过于客观地对待,原来我心中的爷爷在医生们眼中如此“寻常”,我生命中的“厚重”在他们眼中那么“轻薄”,我不由得从极度悲伤的心情中生出了愤怒。然而医护人员和殡葬从业者到底以何种心情看待他人的生死,我不得而知。 但我安

医生跨界写小说——《安东医生诊室:蹊跷的死亡》,你读过吗?

近日,医生作家安东宁夫的新书《安东医生诊室:蹊跷的死亡》在北京举行读者见面会,正式出版发行。这又是一例医生跨界的情况。实际上,医生跨界并不少见,鲁迅本来就在日本学习医学,孙中山也是学医出身,冯唐是协和出身,如今的医生,有各种各样情怀的并不在少数。心脏病医生安东宁夫,实际上成为作家并不是今天,他已经发表过大量的散文,小说,甚至被改编为电视剧。《喋血狼难》就是依据其侦探推理悬疑小说《红石草原》改编而成

有些事,医生自己得病后才知道…

导语:医生总是在给出诊断意见,告诉病人:你得了什么病。如果有一天,他要面对自己的疾病,特别是那些看上去很凶险的疾病,他会怎么样? 以他的专业知识,他肯定比普通人更了解,这个疾病意味着什么,可以做怎么样的治疗,有什么样的风险。那么,当时当刻,他的感受是什么,他想了些什么? 某三甲医院外科医生丁烨(化名)坦承,在看到自己的CT片子上,肺部的一个肿块张牙舞爪,边界不清,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