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内窥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有望同时治愈高血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仅需20分钟
2025-02-15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微创消融术有望作为全肾上腺切除术替代方案,治疗单侧分泌醛固酮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大病理类型之一),且在消融大部分醛固酮腺瘤的同时,还可能完全治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高血压。该研究结果发表于权威医
截图来源:The Lancet
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了两次分子影像学检查。第一次检查目的是诊断和定位分泌醛固酮腺瘤,第二次检查目的是量化可消融程度。如同常规的内窥镜检查一般,操作医师会将带有微小摄像头的仪器,从患者口腔中插入并送达至胃,待其观察并找到肾上腺后,再将细针插入分泌醛固酮腺瘤中,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高温破坏分泌醛固酮腺瘤,且不伤害周围正常组织。随着研究的进展,操作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10~20秒的治疗时间(即增加治疗剂量),这种微创消融操作方式仅需20分左右的时间。
▲左侧分泌醛固酮腺瘤消融示意图,消融针可穿过胃壁直达腺瘤(图B),以及带有超声探头和消融导管的内窥镜顶端实样(图C)(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所有28例患者中,21例接受了单次内窥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7例患者因首次术后3个月经PET-CT检查发现分泌醛固酮腺瘤的消融率低于25%,而接受了第二次微创消融。在分泌醛固酮腺瘤的不同部位均可观察到治疗痕迹,每次治疗持续时间5~20秒不等。
研究主要终点为治疗安全性,定义为微创消融后24小时或48小时主要器官穿孔、出血或梗死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无一例患者发生预设的主要器官穿孔、出血或梗死等事件。在微创消融后24小时或48小时内,仅有一例患者出现淀粉酶升高(基线时87 IU/L,治疗后24小时内升高至195 IU/L),未发现患者罹患急性胰腺炎的相关证据。所有患者也均未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肝功能检查异常的情况。
属于研究次要终点的有效性指标上,微创消融也表现良好,具体来说:
微创消融后3个月,患者接受经PET-CT检查,以评估微创消融程度,研究人员将对比肾上腺放射性示踪剂最大摄取比值(SUVmax,该比值超过1.25:1是诊断单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阈值)。结果显示,基线时,所有患者SUVmax中位值为1.38(范围1.16~1.92),微创消融后中位值降低至1.14(范围1.02~1.32),中位值降低了0.27(95%CI:0.11~0.52)。
▲从左至右分别为患者2、患者4和患者5在在微创消融前(图A)和微创消融后(图B)的PET-CT图像,方框所圈为分泌醛固酮腺瘤所在位置(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消融后6个月,75%(21/28)的患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自主分泌醛固酮已完全或部分被治愈,43%(12/28)的患者高血压完全或部分被治愈。值得关注的是,1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自主分泌醛固酮完全治愈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高血压也同时被完全治愈,微创消融后第二天即恢复了正常活动。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自主分泌醛固酮没有被治愈,且微创消融不完全的患者,随后进行了左侧肾上腺全切术,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微创消融术#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