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间里的“沉默杀手”—— 丙肝病毒

2019-08-16 杨瑞锋 检验医学网

丙型肝炎病毒(HCV)从被发现到被治愈,都映证了人类的智慧: HCV是医学史上第一次单纯依赖分子生物学手段(噬菌体展示技术)被鉴定的病毒,HCV是第一个被“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攻克的病毒,DAA时代,丙肝迅速变成了一种可以轻松治愈的疾病,HCV基础研究几无价值,临床研究也渐渐式微,但现实世界的严峻又与研究领域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


丙型肝炎病毒(HCV)从被发现到被治愈,都映证了人类的智慧:

HCV是医学史上第一次单纯依赖分子生物学手段(噬菌体展示技术)被鉴定的病毒,HCV是第一个被“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攻克的病毒,DAA时代,丙肝迅速变成了一种可以轻松治愈的疾病,HCV基础研究几无价值,临床研究也渐渐式微,但现实世界的严峻又与研究领域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

HCV感染仍然是全球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完成WHO2030年消除丙肝的宏伟目标并不现实:我国每年仅能诊断出20万丙肝患者,即使全部治愈,10年后也只能治愈200万,而丙肝患者总数达1000万

DAA革命并没有明显助推民众筛查丙肝的热情,全球80%丙肝患者仍未被诊断,而且很多患者确诊时已有晚期肝病,即使治愈,结局也不佳。

高流行率地区和高危人群的丙肝集中诊治工作尤待加强。当今HCV流行和传播呈现新的特征,仍需要大力宣传,广而告之。

越来越多学者转向更“热门”肝病领域的同时,却时有丙肝爆发感染的报道让人揪心,今年五月份江苏省某透析中心就有多达69例患者被感染HCV,不断提醒我们,HCV这个沉默的杀手,仍然如幽灵一般逡巡于透析中心,危害透析患者的健康。

事实上,丙肝诊治和防控在很长时间内不容有丝毫放松。

◆◆

当今HCV的传播有何新特征?

◆◆

HCV是典型的血源性传播病毒,性传播概率很小,所以只要堵住血源性传播,病毒便无处藏身——这也是我们有信心消除HCV的理论依据。HCV感染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肆虐,但直到1989年才被鉴定,90年代开始抗体筛查才逐渐普及,因此,上世纪的丙肝大多通过单采血浆献血(采集血浆后将血细胞重新回输到献血员体内,混用注射器械易造成群体感染)和输血等途径感染,不少感染者已步入中老年。

随着无偿献血的推广和血液安全的提高,HCV的传播途径已从献血和输血,转变为如下途径:

不洁医疗行为,如透析、口腔治疗、侵入性内镜检查或治疗、共用注射器、中医针灸

不安全美容行为,如纹身、纹眉、穿孔(年轻人常见)。

吸毒。

透析患者通过及时筛查,知晓HCV感染状态,而其他高危行为则容易被忽略,感染者可能罹患丙肝多年而不自知——漏诊很常见,后果很严重。

另外需要注意,HCV分为7个基因型,通过吸毒、纹身等途径更易感染3或6型,可以预见未来3或6型比例会增加,而一些DAA治疗方案对3型的治愈率偏低,这些患者的治疗方案需慎重选择。

◆◆

为什么透析导致

HCV感染的报道比HBV多?

◆◆

我国HBsAg流行率约为5%,10倍于HCV抗体流行率;HBV体外比HCV更“皮实”,不易灭活,同时,极微量病毒即可导致传播,因此HBV感染风险要高于HCV,但HBV爆发感染的报道却少于HCV。这缘于人类免疫系统对待这两种病毒的差异。     

◆◆

HBV慢性感染虽然可怕,

所幸我们有坚固的免疫防线

◆◆

主动免疫或既往感染后康复,体内可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或形成免疫记忆。我国半数以上成年人HBsAb阳性,而受益于新生儿疫苗接种计划,儿童和青少年HBsAb阳性比例更高,他们都能抵御HBV感染。

相比新生儿和婴幼儿,青少年和成年人即使没有接种过疫苗,免疫系统也可高效清除病毒,极少进展为慢性感染。

但对HCV而言,人类并没有坚固的免疫防线:直至今日都没有研发成功HCV预防性疫苗,感染后的抗体大部分并非中和性抗体,无法阻止再感染和新毒株的重叠感染。

除去少数能自发清除病毒的幸运儿,大部分丙肝患者免疫系统缺乏对病毒的有效控制,以致其活跃复制,传播性强。

◆◆

透析患者HCV感染的诊断—

有无特殊之处?

◆◆

01透析患者HCV诊断策略并无二致!

抗体检测廉价、简便,是首选的筛查标志物。

没有证据表明终末期肾病和透析患者免疫力严重受损以致影响HCV抗体产生,因此,抗体筛查的灵敏度还是可以的。

抗体若阳性,后续检测HCV RNA或核心抗原,以确诊有无丙肝。

HCV核心抗原与RNA水平强相关,是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但其血清含量极低,且需对样本进行前处理,以暴露抗原便于检出,所以试剂研发难度大,仅少数商品化试剂可用。

02透析患者亦可直接筛查HCV RNA或HCV核心抗原

HCV抗体检测“假阳性”结果尤其多——可能系透析患者血清干扰物质造成——假阳性结果会给患者带来精神负担,也导致诊断之困惑。HCV RNA、HCV核心抗原“地位”高于抗体:既可筛查,亦可确诊丙肝,还可作为治愈的指标。

高流行环境或极高危群体,或对价格不敏感患者,直接筛查RNA或HCV核心抗原受益大。RNA或HCV核心抗原检测帮助更早发现感染——少数透析患者检测抗体的“窗口期”可能更长。极少数透析感染者甚至不产生抗体(“血清学阴性HCV感染”),只能依靠RNA或HCV核心抗原诊断。

03HCV快速诊断试剂(POCT)

在丙肝治愈时代大有用武之地

有助于解决当今根治性DAA治疗方案和丙肝患者稀缺两者的矛盾。

唾液HCV抗体POCT试剂:完全无创,尤其适于日常生活和社区筛查[9]

HCV RNA POCT试剂:几十分钟内快速诊断丙肝并即刻治疗。

◆◆

既然知道透析

容易感染HCV,还要踏入?

◆◆

在过去,透析中心病人HCV感染率很高,而近年来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主要归功于透析器械的进步,例如,有内置的消毒程序、安全泵和压力感应器及一次性的过滤管等[5],因此,透析机导致的传播风险很小,但感染的风险仍然贯穿整个透析过程——只要有血液污染便可能传播HCV。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最新指南总结了高危因素[10]:

在有污染的环境中制备注射;

单人剂量药瓶被多人使用;

使用移动推车在患者之间运送物资或药品;

患者共用环境表面的清洁和消毒不彻底;

没有区分清洁和污染的区域;

在不同操作,及处理不同患者之间,没有更换手套和做手部清洁;

转换过程过于仓促;

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数量比过低(在法国和笔者所在的三甲医院,护士和患者的数量比为1:4-5,这应该是较为合理的比例)。

◆◆

如何有效防控透析HCV感染?

◆◆

预防HCV传播的卫生防护要点均围绕高危因素展开,同时,这些防护要点也是检查的重点[10]:

正确的手卫生和手套更换措施。尤其在接触不同病人之间、在有创操作之前,以及接触血液或可能被血液沾染的物体或表面之后。

正确地注射用药:遵循无菌操作、在洁净区操作,以及规范的注射给药操作。

对透析中心的家居和器械等表面,尤其是频繁碰触的表面,进行细致的清洁和消毒。

清洁的物资要和污染的物资和设备充分隔离。

◆◆

未来畅想:

新技术在传染防控领域

有何用武之地?

◆◆

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保证医疗实践质量的基础,但如何落实却是一门大学问。不管是监查还是被监查者,往往习惯于传统的模式,重框架而不重内容,重形式而不重执行,频繁的现场检查也使医护人员疲于应付,突击补漏甚至弄虚作假,即使检查无虞,疾病传播风险依旧。

其实该换一种视野,毕竟我们已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数字网络通信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高速发展,数字设备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最简单例子如行车记录仪,实时视频极大减少了碰瓷和交通事故的纠缠。医务人员也该思考如何摆脱窠臼,与时俱进,引入新的临床操作质控技术。

国外研究证实,视频监控大大改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这也是KDIGO鼓励的监控方式。只要理顺隐私和医患伦理等问题,新型的视频监控技术更具威慑力,督促员工自觉执行标准化操作,还可通过网络,将操作场景实时呈递给上级检查机构,减少现场检查的人力消耗和交通成本。

◆◆

有无必要对HCV感染者

“分区”透析?

◆◆

不同于我国丙肝患者分区透析的规定,KDIGO、美国CDC和英国肾脏病协会等均不主张对HCV(或HIV)感染者分区。理由如下:

单纯隔离丙肝透析患者,不能阻止其他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对HCV阳性患者进行隔离,会使医护人员产生错误的“安全感”,更易放松警惕,导致血源性病原体(包括多重耐药病原体)的传播。如果在HBV分区的基础上,再对HCV感染者进行分区,则可能产生4个组,对后勤形成很大挑战。

如果要分区,那么,正在接受DAA治疗的丙肝患者该怎么分区?——会形成一个逻辑困局。

将丙肝患者分区,增加不同基因型病毒株(包括DAA耐药毒株)在感染者之间传播的机会。HCV抗体阴性也不能排除丙肝感染,因为HCV抗体的检测窗口期可达数月甚至更长。启动和维持分区,使本已昂贵的透析项目不堪重负

不过,不分区透析的经验是否值得全球效仿,仍待验证:

尽管有“透析结局与实践模式研究”(DOPPS)这样的跨洲试验证明,分区不能减少HCV传播[14],但所有指南中“不分区”的建议,证据等级都不高。有意思的是,欧美指南虽不主张对HCV阳性透析者分区,但建议对HBV感染者分区,是顾忌HBV极强的传染性和体外存活力——侧面证实“分区”还是可以阻隔传染的。

我国医疗器械和医护水平尚不及发达国家,同时,作为肝炎大国,我国患者基数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丙肝患者分区透析的规定看似“简单粗暴”,但短期内可能不会放宽要求。


分区的标准是什么?

HCV抗体“阳性”,但RNA“阴性”

也需分区透析吗?


感染HCV后,一部分患者自发清除病毒,或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这两种情形尽管抗体仍阳性,都视作“痊愈”。不过,2004年有学者提出“隐匿性HCV感染”(OCI)的理论[15],即,血清HCV RNA阴性,但肝脏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仍残存RNA。我国学者最新论著也显示,即使治疗后获得SVR,肝脏和PBMC仍能检出RNA,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病变[16],理论上说,也有传播HCV的风险。

OCI这一新概念使HCV感染诊断复杂化,不过笔者认为,“分区”依据仍然应为“血清HCV RNA阳性或HCV核心抗原阳性”,而非“抗体阳性”:

OCI可能只是丙肝彻底痊愈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没有足够证据证实OCI影响丙肝患者SVR后的远期结局[17]。

也没有现实世界研究证实OCI有传染性。

血清HCV RNA阳性、HCV核心抗原阳性是诊断丙肝的指标。

如前所述,透析患者HCV抗体“假阳性”结果尤其常见,“低值阳性”结果假阳性率甚至高达80-90%[18]。若抗体“阳性”即分区,会使不少非丙肝透析者置身于高危环境。

一些透析中心把HCV抗体阳性、RNA或HCV核心抗原阴性的患者,按一般透析人群对待,但让其最后一批做透析——属折中之举,意义可能并不大。


如何加强透析患者HCV感染筛查?


慢性肾病和HCV感染互相促进,危害健康,相比一般人群,慢性肾病患者更需加强HCV感染监控:

所有慢性肾病患者均建议筛查HCV抗体;高危人群或高流行区域人群,可直接筛查RNA或HCV核心抗原。

HCV感染的慢性肾病患者,建议进行无创肝纤维化筛查,如必要,行肝脏组织活检。

决定透析前检测HCV抗体、RNA或HCV核心抗原,以及转氨酶。

维持性透析每半年检测抗体、RNA或HCV核心抗原,每月监测转氨酶。

◆◆

透析感染HCV——

不幸中的万幸?

◆◆

在DAA时代,即使透析感染HCV,多数患者也能被治愈,对患者和医院都是大幸。大部分DAA治疗方案中,索非布韦都作为明星分子,充当骨干,但其经肾代谢,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包括透析患者)慎用。

今年江苏透析感染HCV患者治疗选择的是不含索非布韦的“择必达”(格拉瑞韦+艾尔巴韦),不过,该药主治我国1型丙肝,若感染其他基因型,疗效便打折扣;若无条件检测HCV基因型,或不在意价格,则建议选择泛基因型的艾诺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疗程也可缩短至2个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524145, encodeId=9d1915241450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28320934a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丙肝病毒#</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0934, encryptionId=c28320934ab, topicName=丙肝病毒)],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6ef511588776, createdName=lujian, createdTime=Sun Aug 18 12:06:00 CST 2019, time=2019-08-18,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NEJM:Roxadustat治疗慢性肾病透析患者贫血

研究认为,对于接受透析的慢性肾病患者,Roxadustat治疗贫血的效果与Epoetin-Alfa相当

Circulation: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预防性植入ICD的效益和风险

据报道,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具有很高的心脏性猝死(SCD)风险;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降低这一风险。预防性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SCD的可行性和价值尚不明确。研究人员开展一个关于透析患者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在左室射血分数≥35%的透析患者中评估ICD植入预防SCD的价值和安全性。主要结点是SCD,次要结点是全因死亡率和ICD相关并发症。在纳入188例

日本团队研发智能材料 可用于抗癌和透析

智能聚合物是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前沿领域。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利用智能聚合物的特殊性能研发出智能抗癌纱布和智能透析装置等医疗用品。

上肢肿胀:看超声如何大显身手

血液透析患者多经上肢自体血管动静脉瘘或人工血管建立永久透析通路,其上肢发生急性肿胀时,常首选多普勒超声进行早期评估检查,目的是排除深静脉血栓。然而实际上,引起上肢肿胀的原因很多,不仅血栓一种。超声检查能够发现和检出大部分引起肿胀的原因,而其它原因则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和评估。

Circulation: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预防透析患者心脏性猝死中的应用

在经过充分筛选和良好治疗的透析患者中,预防性ICD疗法并未降低SCD或全因死亡率,该人群的SCD和全因死亡率仍然很高。

半永久导管滞留上腔静脉,通力合作化险为夷~

遇到临床特殊情况时,下级医院向上级医院转诊患者并非偶然。除核心技术是硬道理外,上级医院对危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医院管理规范、医护合作模式值得下级医院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