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反而易生病?素食老人患慢性病风险高 60%,认知衰退几率翻倍
2025-05-20 梅斯内分泌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一项发表于《npj Aging》的研究,基于中国健康长寿调查(CLHLS)的 2888 名健康老年人数据,展开了一场为期 6 年的饮食追踪,试图揭开素食与健康老龄化的关联谜题。
当素食潮流遇上银发浪潮,植物基饮食能否成为老年人的健康密码?在全球素食人口突破 7 亿的当下,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群体已达 2.8 亿,如何让 "吃得素" 与 "活得好" 兼容成为重要课题。一项发表于《npj Aging》的研究,基于中国健康长寿调查(CLHLS)的 2888 名健康老年人数据,展开了一场为期 6 年的饮食追踪,试图揭开素食与健康老龄化的关联谜题。
一、研究设计:素食分类与健康老龄化的精准解码
研究者以食物频率问卷为 "放大镜",将饮食模式细分为四类:纯素食(无蛋、鱼、肉)、蛋类素食(食蛋但无鱼、肉)、鱼素(食鱼 / 海鲜但无肉)和杂食。健康老龄化的定义堪称 "苛刻":不仅要活到 80 岁,还要跨越 "无重疾(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无行动障碍(如穿衣、进食无需协助)、无认知衰退(MMSE 评分≥18)、无心理困扰(心理幸福感评分≥24)" 四道关卡。
为评估饮食质量,研究引入 "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hPDI)" 和 "不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uPDI)",前者鼓励全谷物、坚果等优质植物源,后者警惕精制糖、油炸食品等 "植物性陷阱"。
二、核心发现:素食的健康双刃剑
1. 素食者的健康老龄化之路更崎岖
随访期间,仅 19.8%(572 人)达到健康老龄化标准。与杂食者相比,素食者的达标几率降低 35%(OR=0.65, 95% CI:0.47-0.89),其中纯素食者风险最高(OR=0.43),相当于杂食者的一半。更值得注意的是,从 60 岁起就坚持素食的人群,患重大慢性病风险增加 79%,认知障碍风险翻倍,身体机能受损几率达 2.25 倍。
2. 饮食质量扭转乾坤
当聚焦饮食质量时,研究出现转折:高 hPDI 的素食者与杂食者在健康老龄化上无显著差异,而低 hPDI 或高 uPDI 的素食者风险激增 —— 高 uPDI 素食者患慢性病风险是低 uPDI 杂食者的 1.74 倍,认知障碍风险达 3 倍。这表明,同样是素食,吃对植物很关键。
3. 杂食的 "逆袭" 与素食的 "迷途知返"
持续杂食者的健康老龄化几率是持续素食者的 1.78 倍,而从素食转向杂食者,风险虽未完全逆转(OR=1.54),但比持续素食者改善显著。这暗示,适时调整饮食策略可能带来转机。
三、机制解析:素食背后的营养陷阱
为何素食在老年群体中 "水土不服"?研究者揭示三大机制:
蛋白质缺口:植物蛋白缺乏必需氨基酸,老年素食者更易陷入 "少肌症 - 骨质疏松" 恶性循环,这与全球 20% 老年素食者蛋白摄入不足的现状吻合。
微量营养素盲区:维生素 B12、DHA 等健脑营养素在植物性食物中稀缺,长期缺乏可能加速认知衰退,这解释了素食者认知障碍风险升高 2.05 倍的现象。
社会经济因素:低收入群体更依赖 "低质素食"(如精制谷物为主),导致 uPDI 升高,这与中国农村素食者占比高、饮食多样性低的现状呼应。
四、启示与局限:为银发族定制饮食罗盘
这项研究并非否定素食,而是敲响 "精准饮食" 的警钟:
平衡之道:适度摄入鸡蛋、鱼类等优质蛋白(如每周 2-3 次鱼类),可弥补植物性饮食的营养短板,这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不谋而合。
质量优先:无论是素食还是杂食,优先选择全谷物、豆类、坚果等 "高 hPDI 食物",远离加工糖和油炸食品,才能让植物基饮食真正成为健康助力。
个性化监测:素食老年人应定期检测维生素 B12、D、铁等指标,必要时通过强化食品或补剂干预。
当然,研究存在局限性:非定量饮食问卷可能低估部分营养素摄入,且未涵盖乳蛋素食群体,未来需更精细的饮食评估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研究为老龄化社会的饮食选择提供了重要参照 —— 在追求 "食素" 的潮流中,莫忘老年群体的特殊营养需求,平衡与质量,才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密钥。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慢性病# #素食#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