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反而易生病?素食老人患慢性病风险高 60%,认知衰退几率翻倍

2025-05-20 梅斯内分泌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一项发表于《npj Aging》的研究,基于中国健康长寿调查(CLHLS)的 2888 名健康老年人数据,展开了一场为期 6 年的饮食追踪,试图揭开素食与健康老龄化的关联谜题。

当素食潮流遇上银发浪潮,植物基饮食能否成为老年人的健康密码?在全球素食人口突破 7 亿的当下,中国 60 岁以上老年群体已达 2.8 亿,如何让 "吃得素" 与 "活得好" 兼容成为重要课题。一项发表于《npj Aging》的研究,基于中国健康长寿调查(CLHLS)的 2888 名健康老年人数据,展开了一场为期 6 年的饮食追踪,试图揭开素食与健康老龄化的关联谜题。

图片

一、研究设计:素食分类与健康老龄化的精准解码

研究者以食物频率问卷为 "放大镜",将饮食模式细分为四类:纯素食(无蛋、鱼、肉)、蛋类素食(食蛋但无鱼、肉)、鱼素(食鱼 / 海鲜但无肉)和杂食。健康老龄化的定义堪称 "苛刻":不仅要活到 80 岁,还要跨越 "无重疾(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无行动障碍(如穿衣、进食无需协助)、无认知衰退(MMSE 评分≥18)、无心理困扰(心理幸福感评分≥24)" 四道关卡。

为评估饮食质量,研究引入 "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hPDI)" 和 "不健康植物性饮食指数(uPDI)",前者鼓励全谷物、坚果等优质植物源,后者警惕精制糖、油炸食品等 "植物性陷阱"。

二、核心发现:素食的健康双刃剑

1. 素食者的健康老龄化之路更崎岖

随访期间,仅 19.8%(572 人)达到健康老龄化标准。与杂食者相比,素食者的达标几率降低 35%(OR=0.65, 95% CI:0.47-0.89),其中纯素食者风险最高(OR=0.43),相当于杂食者的一半。更值得注意的是,从 60 岁起就坚持素食的人群,患重大慢性病风险增加 79%,认知障碍风险翻倍,身体机能受损几率达 2.25 倍。

2. 饮食质量扭转乾坤

当聚焦饮食质量时,研究出现转折:高 hPDI 的素食者与杂食者在健康老龄化上无显著差异,而低 hPDI 或高 uPDI 的素食者风险激增 —— 高 uPDI 素食者患慢性病风险是低 uPDI 杂食者的 1.74 倍,认知障碍风险达 3 倍。这表明,同样是素食,吃对植物很关键。

3. 杂食的 "逆袭" 与素食的 "迷途知返"

持续杂食者的健康老龄化几率是持续素食者的 1.78 倍,而从素食转向杂食者,风险虽未完全逆转(OR=1.54),但比持续素食者改善显著。这暗示,适时调整饮食策略可能带来转机。

三、机制解析:素食背后的营养陷阱

为何素食在老年群体中 "水土不服"?研究者揭示三大机制:

蛋白质缺口:植物蛋白缺乏必需氨基酸,老年素食者更易陷入 "少肌症 - 骨质疏松" 恶性循环,这与全球 20% 老年素食者蛋白摄入不足的现状吻合。

微量营养素盲区:维生素 B12、DHA 等健脑营养素在植物性食物中稀缺,长期缺乏可能加速认知衰退,这解释了素食者认知障碍风险升高 2.05 倍的现象。

社会经济因素:低收入群体更依赖 "低质素食"(如精制谷物为主),导致 uPDI 升高,这与中国农村素食者占比高、饮食多样性低的现状呼应。

四、启示与局限:为银发族定制饮食罗盘

这项研究并非否定素食,而是敲响 "精准饮食" 的警钟:

平衡之道:适度摄入鸡蛋、鱼类等优质蛋白(如每周 2-3 次鱼类),可弥补植物性饮食的营养短板,这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不谋而合。

质量优先:无论是素食还是杂食,优先选择全谷物、豆类、坚果等 "高 hPDI 食物",远离加工糖和油炸食品,才能让植物基饮食真正成为健康助力。

个性化监测:素食老年人应定期检测维生素 B12、D、铁等指标,必要时通过强化食品或补剂干预。

当然,研究存在局限性:非定量饮食问卷可能低估部分营养素摄入,且未涵盖乳蛋素食群体,未来需更精细的饮食评估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研究为老龄化社会的饮食选择提供了重要参照 —— 在追求 "食素" 的潮流中,莫忘老年群体的特殊营养需求,平衡与质量,才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密钥。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5882, encodeId=b20622658826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47353580b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病#</a> <a href='/topic/show?id=8a35e6961a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素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580, encryptionId=847353580bf, topicName=慢性病), TopicDto(id=76961, encryptionId=8a35e6961a1, topicName=素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y 20 16:02:44 CST 2025, time=2025-05-20,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5-20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J Med Internet Res.:针对慢性病患者基于视频教育干预结果

本研究评估当前文献关于视频为基础的教育工具在改善多种慢性疾病患者的过程和结局指标方面的疗效。

JAMA Pediatrics:问题解决训练可改善慢性病儿童及其父母的心理社会结局

PSST与父母的心理社会结果(解决问题的能力、抑郁、痛苦、创伤后应激、育儿压力和生活质量)以及儿童(生活质量和心理问题)和家庭的心理社会结果(亲子冲突)改善有关。

研究建议:一日三餐吃点豆腐,能有效降低慢性病风险,改善血管健康!

这项研究聚焦于 4 万多名年龄在 38 至 59 岁之间的参与者,通过深入剖析他们的蛋白质摄入数据,挖掘出一系列极具价值的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跨期决策偏好对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前沿

全球慢性病危害严重,我国慢性病患者健康行为达标率提升慢。王共强课题组研究跨期决策偏好,介绍其成果,阐述跨期决策概念和国外研究进展,为慢性病管理提供新思路。

研究建议:用这种食物代替肉,能显著降低慢性病风险,延长寿命!

研究表明,通过在饮食中用植物蛋白食品替代红肉、加工肉类和乳制品,不仅可以降低慢性病的风险,还能有效延长寿命。

CGP论著|慢性病发展新形势:云南省农村居民2011年和2021年五种常见慢性病疾病负担的变化研究

本文揭示了5种慢性病当前的流行和负担情况,为当地5种慢性病防控策略的调整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终生空气污染暴露模式对慢性病风险的影响

40 岁以后接触高浓度 PM2.5 可能会增加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IJNS:电子监测设备干预对儿童和青少年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结局的有效性

电子监测设备干预在改善慢性疾病儿童和青少年的依从性方面显示出较大潜力。然而,电子监测设备知情干预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

研究证实:这8种饮食方式,能降低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延长寿命!

这项研究涵盖了 Olink 血浆蛋白数据以及丰富的个人信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绝佳的探索素材。

研究证实:用这种“肉”代替红肉和加工肉,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延长寿命!

《自然》子刊《自然食物》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用植物蛋白食品替代红肉、加工肉类和乳制品,可以显著降低慢性病风险,从而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