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姑娘天天喘不上气,被当哮喘治了1年!真相竟是全世界几乎只有女人才会得的罕见病!

2025-05-11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30 岁女性起初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经检查确诊淋巴管肌瘤病(LAM)。介绍 LAM 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以稳定病情为主,含药物、手术及对症支持,虽预后差但随着医学发展患者生存率有所提升。

30岁的小刘,1年前开始出现胸闷、气喘,尤其爬几级楼梯就喘得说不出话,有时夜里还会因为呼吸困难被憋醒。她以为是最近工作太累,结果到医院一查,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吃了不少药、用了激素喷雾,却始终不见好转。“我天天吸着药,还是喘得厉害,有时候一动就胸疼。”她说。家人甚至开始怀疑她是不是太焦虑,体检也一度显示肺功能“只是轻微异常”。

但转折发生在最近一次复查。医生发现她肺部CT上密密麻麻布满小结节,伴随弥漫性囊状改变,这并不像典型哮喘。进一步检查显示,她的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明显升高,且她本身无吸烟史、无肺结核等病史。结合影像学表现与血清学检查,医生最终确诊:淋巴管肌瘤病(LAM)。

LAM是一种罕见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表现为不典型增生的平滑肌细胞侵袭肺组织,包括气道、血管和淋巴管。好发于女性,尤以生育期妇女最常见。女性发病率为(0.34~0.78)/10万,育龄女性确诊时平均年龄(41.00±0.65)岁。

临床表现

淋巴管肌瘤病(LAM)主要累及肺脏,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囊性改变。患者常以呼吸系统症状就诊,包括自发性气胸、乳糜胸、呼吸困难、咯血及胸痛等,其中气胸和乳糜胸可为首发症状,且易反复发生。LAM起病隐匿,部分患者在明显症状出现前即有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随着疾病进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除肺部受累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肺外表现,如腹膜后淋巴管肌瘤和肾血管肌脂瘤,尤其后者在合并结节性硬化症(TSC)者中较为常见。若患者同时患有TSC,可能表现为多系统受累,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如癫痫、神经发育迟缓及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皮肤表现(如色素脱失斑、面部血管纤维瘤、鲨革斑及甲周纤维瘤)。

诊断

2010、2016和2017年, 欧洲呼吸学会(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 、 美国胸科学会 (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 ATS) 和日本呼吸学会 (Japanese Respiratory Society , JRS) 先后发布LAM 的临床实践指南。

2017 年 ATS/JRS 更新了LAM 的诊断标准。

LAM的诊断标准:

符合LAM的临床病史和特征性的肺部HRCT特征;同时具备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

①结节性硬化症(TSC);②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③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VEGF-D)≥800 pg/mL;④乳糜胸或乳糜腹水;⑤淋巴管肌瘤;⑥在浆膜腔积液或淋巴结中发现LAM细胞或LAM 细胞簇;⑦组织病理证实为LAM(肺、腹膜后或盆腔肿瘤)。

图片

治疗

目前淋巴管肌瘤病(LAM)尚无根治方法,治疗目标主要是稳定病情、延缓进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案应依据个体情况制定,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及对症支持等方面。

药物治疗以mTOR抑制剂为主,代表药物为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是目前的首选治疗药物,已被证实可改善肺功能并缩小肾血管肌脂瘤。在使用前需评估风险与获益,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情。抗雌激素治疗效果不明确,不推荐常规使用黄体酮。对肺功能迅速恶化者可短期试用肌注黄体酮,若12个月内无效应停药。患者应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如反复气胸或乳糜胸可行胸腔闭式引流和胸膜固定术,咯血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血管栓塞术。晚期患者若肺功能严重受损,经药物与常规手术治疗无效,且日常生活受限,可考虑肺移植,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但术后仍有复发可能。

对症支持方面,气流受限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呼吸功能受限者可接受肺康复训练。合并肾血管肌脂瘤的患者,如肿瘤直径小于4cm且无症状,可暂不处理;较大或有出血风险者需个体化管理。

LAM属慢性进展性疾病,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0年内死于肺功能衰竭。但随着疾病认知和治疗手段的发展,文献报道超过71%的患者可存活超过10年。局限性病变可手术切除,广泛受累并合并肺功能不全者可考虑肺移植。

参考资料:

1.淋巴管肌瘤病的诊疗指南(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Gupta N, Finlay GA, Kotloff RM, et al.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High-Resolution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and Pleural Disease Management.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Japanese Respiratory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7,19610.

3.西罗莫司治疗淋巴管肌瘤病专家共识 (201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4741, encodeId=b80a2264e41d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48e915e60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诊断#</a> <a href='/topic/show?id=c0ed65982c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淋巴管肌瘤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5982, encryptionId=c0ed65982c2, topicName=淋巴管肌瘤病), TopicDto(id=91576, encryptionId=648e915e602, topicName=诊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y 12 23:29:08 CST 2025, time=2025-05-1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12岁男孩为何碰撞后血流不止?揭开"玻璃人"血友病A的揪心真相

12 岁男孩小鹏自幼常皮肤淤血,随年龄增长出血加重,经诊断患血友病 A。介绍血友病 A 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及以补充凝血因子 VIII 为主的治疗方法。

【衡道丨病例】前列腺导管内癌、HGPIN、PIN样癌及导管腺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今天就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贾景丹老师为大家分享前列腺导管内癌、HGPIN、PIN样癌及导管腺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述评|赵玉沛:胰腺癌诊治的进展与思考

本文就胰腺癌诊治中的热点话题,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探讨胰腺癌诊治的未来发展方向。

56岁的他肚子鼓得像“怀胎六月”,以为是"啤酒肚"?真相竟是脾脏疯长、血象异常!

56 岁李先生因身体虚弱、腹胀等症状就医,确诊原发性骨髓纤维瘤(PMF)。介绍 PMF 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治愈方法,芦可替尼可改善症状但不能逆转病程。

18岁男孩膝盖疼痛两年,不是生长痛,不是伤筋病,切开后骨内竟藏“虫蛀空洞”!

18 岁高中生小磊右膝疼痛数月,确诊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是交界性原发性骨肿瘤,多发生于 20-40 岁,常见症状为局部疼痛等,诊断依靠症状、影像和病理,治疗以手术为主,也可辅以放疗和药物治疗。

胸口剧痛像“刀割”,躺下更痛坐起缓解?17岁少年反复胸痛3年,竟是心脏被“幽灵病”缠上了!

17 岁高中生小陆被 “幽灵痛” 困扰三年确诊复发性心包炎。介绍其定义、复发率、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强调治疗方案和对生活质量影响。

问诊反馈:不必迷信,这个上海某大医院教授认定恶性的结节随访结果来了!

患者看病常信大医院意见,网络咨询诊断有出入易引发医患矛盾。一 53 岁女性结友反馈结节复查情况,医生分析其新 CT 影像,认为结节良性可能性大,分享判断经验并强调随访重要性。

皮肤瘙痒像“蚂蚁爬”,眼白发黄如“小黄人”?当心这种“隐形杀手”在悄悄摧毁你的肝脏!

35 岁张先生因皮肤变黄等症状确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PSC 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赖生化和造影检查,目前无特效治疗,肝移植是唯一治愈方法。

5岁女童一月来滴米未进,只因她肠道薄如纸、全身血管瘤!这种疾病极其罕见!

五岁女孩灵灵患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危重,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治愈手段。文章介绍该综合征病因、分类、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强调需关注并优化治疗方案。

7岁男孩阵发腹痛以为是阑尾炎,结果竟是这个病!

7 岁男孩因阵发性腹痛误诊阑尾炎,术后确诊过敏性紫癜。介绍该病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预防及预后,强调对患儿随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