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永远有更新的病,上海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公共卫生体系

2020-04-08 佚名 澎湃新闻

4月8日10:00,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宗明副市长和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负责人及有关专家,介绍《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4月8日10:00,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宗明副市长和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负责人及有关专家,介绍《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当被问及上海将采取哪些举措,继续推动专业防控和群众参与结合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

“这次的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没有人可以回答。我这几个礼拜除了白天在救治,晚上基本都是在和国际上各个国家最一流的公共卫生专家、传染病专家、急诊专家在沟通,所有人都说不知道什么时候疫情结束。国外有专家说在疫苗产生之前,很难想象我们可以回到这次疫情之前的状态。我今天上午也在和国际专家讨论,上海已经回到疫情之前,目前已经一段时间没有本地病例,后面阶段就是依靠我们强大的体系,针对输入性病例来防控。这就是我们这个体系要加强建设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详细描述一下什么是体系,体系是怎么运作的,我尽量讲得具体一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今天的治疗体系里面,会通过信息化、通过高科技强化这个体系,我们可以预测,这类事件以后一定还会发生。所以我们这个体系始终要保持非常灵敏、非常强大。

我相信通过这次的疫情,传染病救治体系、急诊治疗体系包括重症医学的治疗体系等都会全面得到强化。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医生,事实上我是一个感染科医生,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是要和疾控密切合作的一个科室。如果这个医院、这个城市、这个医疗体系和疾控不是融合的,你会发现,当有新预警启动时,后面反应体系可能是不完备的,我们会遭受极大的挑战。

在人类历史上永远会有更新的病,没有最毒、只有最新。我们怎么办?这个体系里面以科技为支撑,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到最后还是会落在预防和对已有病人的救治上。救治对整个体系考验也是非常厉害的,不能说养了一支军队,但是从来不打仗,一打仗都没有经验,肯定不行的。这次救治体系得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平战结合。大家如果有机会到一流综合医院的感染科看一看就知道,他们就是平战结合。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未知的新冠病毒,日常生活当中他们面对的是这个城市一直存在的超广谱耐药细菌的感染、流感的流行和各种不知道的病毒感染,他们每天都在战斗。

当然我们也需要更加完备的网络,如果发热门诊、哨点门诊布网更广,我们的反应体系会更加敏捷。我们时刻要想象今天发生在武汉的事情,在哪一天随时有可能会在上海发生。我们的发热门诊、哨点门诊能不能捕捉住这个病人?捕捉之后在医院体系里面有没有非常强大传染病和临床卫生诊断体系?对于病例能不能隔离?能不能第一时间对病原体进行追踪鉴定?

昨天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大会提出要建立世界上最一流的传染病和公共卫生响应体系,以前我们不敢这样讲,经过这次疫情,我们的国家以这样的成绩完成了这件事,我相信里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就是我们赖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些资本。

在这次上海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可以比较自豪地说,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我全方位参与了这次疫情救治。很多时候我也把我经历的事情剖析给大家听,大家也因此认识了我。但这个体系是不是就是完美的、没有改进的空间呢?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每次疫情都会给我们教训,这个体系针对不同的疫情都可以有更新的一些细节。SARS、H1N1、H7N9,还有这次新冠肺炎,每次疫情在上海的爆发,回过头来看,这个城市总是能够应对得很好,每次都是有惊无险,这取决于这个城市的管理。

病人发现之后,最后一个闭环在哪里?我们都要送到上海市集中救治点,也就是这次治疗的指定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还有儿科医院,上海实行集中救治,所有最强大的医疗资源在那里汇总,病人可以得到这个城市最好的救治条件,所以才取得了今天的救治成果。我今天给大家复盘演绎后,大家就清楚了,体系是怎样运作的,如果生病了该怎么办。

这个诊断非常重要,一旦诊断确定,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你可能又看不见了,那就是追踪。追踪是一个极大的事件。今天上午我来这里之前,和美国亚洲协会进行交流,他们一直问我,为什么在中国上海这个超大型城市,可以把发病人数控制得这么少呢?我告诉他,上海的体系从早期发现有症状的病人,到隔离、诊断、疾控介入、追踪,这个速度是非常之快的,而且非常完善。上海有几千名疾控人员和医生对这些病人进行追踪,追踪之后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这是防控体系里应急迅速反应的一个重大的点,使得我们避免了社区的传播。今天世界上所有国家疫情爆发不能控制,都是和早期不能快速应对,以及不能迅速追踪定位隔离造成社区传播有关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启动之后,如果这个体系是完整的,就会将病例递交给所在医院的传染科,然后医院的临床微生物系统就会启动。到底是什么病?可能是认识的病,可能是不认识的。如果是不认识的病,加上最近正好有疫情爆发,我们就会怀疑是这个病,马上启动疾控环节。疾控进来之后,疾控医生和医院的医生会协同进行诊断。

今天我们来复盘的话,第一波疫情的控制过程,正好是对体系的一次非常重大的考验。遍布整个上海的发热门诊,就是体系的第一个点,因为你生病了之后第一时间肯定是找医生,我们体系就启动了。

在日常生活中,事实上你找体系可能是找不着的。那么体系在哪里?体系其实就在你身边,体系就在基层一点一滴的工作中,你最看得见的体系的第一道关卡是身边的医生。这次整个疫情的救治过程,如果你拿放大镜去看,就会把体系里面的一些细节看清楚,我们知道,老百姓是怎样从这些细节里得益,这套完整的体系给了我们城市怎样的保障。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ence:巨噬细胞自我更新,how?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当机体器官老化或功能耗尽时,其进行自我更新就依赖于组织中的一些干细胞,因为大多数的分化细胞都丧失了分裂及产生新细胞的能力;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免疫细胞—人类机体中的巨噬细胞如何进行分裂和自我更新,研究者发现,巨噬细胞可以通过激活一种类似于胚胎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的更新与发展

近几十年中,全球糖尿病患者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球约有2.46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将达3.8亿,且大部分将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07至2008年对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48 431名20岁以上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估计中国受糖尿病影响的人数将达到9 240万。另据2013年《

2017年中国持续血糖监测五大更新要点

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的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在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基础上,CGM技术是传统血糖监测的有效补充。

2016年加拿大高血压指南更新,SPRINT研究闪亮登场!

时隔不到一年,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CHEP)再次更新高血压防治与评估指南。这次更新后的指南有5点值得关注:1. 血压测量工具首选全自动血压计;2.检测血脂参数不再强调空腹采血;3. 对于不具有高血钾危险因素的患者,增加饮食中钾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4. 伴稳定性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无心衰、心梗或冠脉旁路手术病史者),b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均可作为初始治疗选择;5. 新指南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将

新版UA/NSTEMI诊疗指南 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更新点

  2011年3月28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对《2007版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诊疗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指南修订重点在于为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提供更深入指导,下文是部分修订建议的总结。         抗血小板及华法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