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斑块二三事: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及斑块侵蚀
2020-09-0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斑块侵蚀(又称斑块糜烂)是ACS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斑块是否破裂或糜烂主要由斑块的稳定性所决定。因此,早期识别斑块的稳定性对指导精准临床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1994年van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斑块侵蚀(又称斑块糜烂)是ACS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斑块是否破裂或糜烂主要由斑块的稳定性所决定。因此,早期识别斑块的稳定性对指导精准临床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1994年van der Wal等首次发现血栓可在斑块纤维帽不破裂的情况下形成,这类斑块被称为侵蚀斑块。之后,1996年Farb等发现,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猝死事件中,约44%具有侵蚀斑块。因此,2003年Naghavi等更新并扩大了易损斑块的定义,认为易于形成血栓或有迅速进展成肇事斑块风险且能独立触发ACS的斑块均为易损斑块。 导致ACS血栓形成的三种常见机制为斑块破裂(60-75%)、斑块侵蚀(30-35%)及钙化结节(3-7%)(图 1)。以往对这些病变的认知都来源于尸检结果,而这一方法显然无法运用于临床。斑块破裂病理特征为:破裂的薄纤维帽,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大脂质核心,阻塞性血栓。斑块侵蚀具有厚而完整的纤维帽,内皮下透明质酸和SMC,脂质核心小或无,部分阻塞的血栓。钙化结节在钙化片之间,钙化结节伸入管腔,上面覆盖不完全阻塞的血栓。 图1 ACS血栓的病理机制 目前公认的检测手段为光学相干断层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MedSci”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了~
11
我不小心就点了
16
学习了
18
这5积分花的值#心血管#😊
36
学习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