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鼓得像皮球,眼睛黑得像熊猫?2岁宝宝竟被这种“儿童癌王”盯上!

2025-03-10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2 岁乐乐确诊神经母细胞瘤,该瘤好发 5 岁内儿童。介绍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手段(手术、放疗、维持治疗),个性化分层治疗或可改善预后,远期效果待验证。

2岁的乐乐(化名)最近总哭闹着喊“肚肚痛”,妈妈发现他的肚子一天天鼓起来,摸上去硬得像塞了个小西瓜。更诡异的是,乐乐的眼眶周围莫名发黑,像被人打了两拳,活脱脱一只“小熊猫”。起初家人以为孩子积食,可推拿、消食药全无效果,乐乐还开始发烧、腿疼,走两步就摔跤。

急诊CT显示,乐乐的左肾上腺区有一个拳头大的肿瘤,像章鱼触手般包裹住腹主动脉,骨髓穿刺发现肿瘤细胞全身转移。尿检中高香草酸(HVA)和香草扁桃酸(VMA)飙升至正常值的20倍,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一种被称为“儿童癌王”的恶性胚胎瘤。

多发于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一种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恶性实体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恶性肿瘤,好发于5岁以内,约占儿童癌症死亡人数的15%。

临床表现

神经母细胞瘤的症状因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腹部神经母细胞瘤最为常见,肿块多位于腹膜后,可来源于肾上腺或神经根,表现为腹痛、腹部硬块,有时可引起腹泻、便秘等大便习惯的改变。

胸部神经母细胞瘤常位于后纵隔,可能表现为胸痛、喘息,同时可出现单侧眼睑下垂或瞳孔不等大。若腹膜后或纵隔肿瘤累及椎管,易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导致进行性肢体无力和排便困难。

此外,还可能出现皮下包块、单侧眼球突出、熊猫眼、骨痛、发热、背痛以及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

检查

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及病理学检查综合评估。

临床上,患儿可能表现为腹部或胸部肿块、疼痛、眼睑下垂、瞳孔异常、骨痛、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包括超声、CT或MRI,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核素骨扫描或PET-CT可用于评估远处转移。

实验室检查中,尿液儿茶酚胺(VMA、HVA)升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乳酸脱氢酶(LDH)等标志物也可升高。

最终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活检或骨髓检查进行组织学分型,并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评估预后相关分子特征,如MYCN基因扩增。

治疗

手术切除:手术完全切除对高危组NB预后影响存在争议。虽然完全切除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对总体生存率的提升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显示,2018年后腹部肿瘤完全切除率达94.78%,且未增加术中并发症。

放疗: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并改善晚期患儿症状。本研究发现,接受放疗的患儿3年及5年生存率(76.98%、57.19%)明显高于未接受放疗者(38.23%、31.55%),提示放疗对高危组NB生存率影响显著。

维持治疗:高危组NB采用高强度综合治疗,但预后仍较差。本研究调整CCCG-NB-2015方案,延长化疗周期,并在维持期加入节拍化疗与中药治疗,以清除微小残留灶、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初步结果显示个性化分层治疗可改善预后,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和多中心验证。

参考资料:

1.张培培,杨毅,侯丽英,等.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实验诊断学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06):1126-1130+1136.

2.王菲菲,邢玉倩,赵平.神经母细胞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23,28(06):397-400+409.

3.Zafar A , Wang W , Liu G ,et al. Molecular targeting therapies for neuroblastoma: progress and challenges[J]. Med Res Rev, 2021,41(2):961-1021. DOI: 10.1002/med.21750 .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5374, encodeId=3d9b22553e47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c1ee4340c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母细胞瘤#</a> <a href='/topic/show?id=974c230013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临床表现#</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001, encryptionId=974c2300133, topicName=临床表现), TopicDto(id=74340, encryptionId=3c1ee4340c9, topicName=神经母细胞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r 09 22:36:10 CST 2025, time=2025-03-09,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创纪录!Nature头条:CAR-T疗法让致命脑癌患者无癌生存超18年

2004 - 2009 年用第一代 CAR - T 技术治疗 19 例复发 / 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部分患儿达长期缓解,1 例缓解超 18 年,显示该疗法对神经母细胞瘤有长期疗效。

论文解读| Hong-Gang Wang教授团队揭示化疗如何通过小细胞外囊泡加速神经母细胞瘤转移

该研究揭示了DNA损伤性化疗药物如何影响神经母细胞瘤sEVs的分泌和内容物,以及这些sEVs如何影响转移。

iNKT细胞以CD1d限制性方式“杀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介导抗肿瘤活性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有助于肿瘤进展,但TAM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作用尚未确定。

JCO:儿童神经母细胞瘤5年幸存者后续肿瘤的长期风险

荷兰儿童癌症幸存者研究(DCCSS)-LATER队列中的563名5年神经母细胞瘤幸存者的相关数据,评估了神经母细胞瘤幸存者罹患后续恶性肿瘤 (SMN)和后续非恶性肿瘤 (SNMN)的风险因素,该研究近

Nature Medicine:异体CAR-T细胞疗法:为复发性神经母细胞瘤带来转机

该研究的结果为异体CAR-T细胞治疗在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其他类型癌症的免疫疗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Cell子刊:利用新型降解剂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提供潜在新方案

作者开发了一种选择性Aurora-A降解剂HLB-0532259能够靶向诱导N-Myc降解,并在治疗MYCN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Nat Med:异体GD2 CAR-T在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中展现出希望

尽管这项研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样本量很小,只有五名患者接受了治疗。此外,既往治疗的高度异质性使得结果难以推广。但在所述晚期疾病患者病例系列中,该方法表现出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值得在正式的 I

Cancer Discovery:追踪化疗后的顽抗癌细胞,揭秘高危神母复发机制

研究利用单细胞核RNA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识别并表征了在治疗期后仍存活的恶性癌细胞,揭示其化疗逃逸机制与化疗后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及NFκB通路激活有关,为降低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复发率提供了关键思路。

NEJM:BARD1突变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对PARP抑制剂具有良好响应

该论文报告了首例使用PARP抑制剂成功治疗高危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病例。

Lancet子刊:新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性神经母细胞瘤显疗效

Lancet Oncology 文章介绍 RIST-rNB-2011 二期临床试验,对比 RIST 组和对照组治疗复发性 / 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RIST 组可延长生存期,为一线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