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冯敏/海南大学郭羚团队《ACS Nano》:干细胞安装便携式微环境净化器,助力瘫痪小鼠重获运动能力

2025-03-19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陕西省

中山大学冯敏教授团队和海南大学郭羚教授团队合作研发出 “安装便携式微环境净化器的干细胞” 增效修复体系,能提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效果,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恢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干细胞凭借其强大的组织修复功能,在再生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作为能感知微环境信号的活体药物(Living medicines),干细胞的疗效高度依赖修复微环境的质量。在氧化应激主导的病理环境中,干细胞的存活率和修复能力显著下降,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如何优化干细胞的治疗微环境,成为提升其疗效、突破临床瓶颈的重要挑战。近日,中山大学药学院冯敏教授团队海南大学药学院郭羚教授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合作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安装便携式微环境净化器的干细胞”增效修复体系,该体系显著提升了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在严重脊髓损伤小鼠模型中实现了运动功能的恢复。这一研究为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增效修复技术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CS Nano》,韦润秀博士生陈逸漫硕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图片

【文章要点】

研究团队利用亲和素家族蛋白的表面工程化技术,将人工纳米酶锚定在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构建了一种能在强氧化应激损伤微环境中保持高效修复功能的工程化干细胞活体药物(图1)其中,人工纳米酶由FDA批准的解毒剂普鲁士蓝构建,作为稳定性强和成本低的“便携式微环境净化器”,其具备类似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多重酶催化活性,能够高效清除损伤组织中的过量活性氧,并将其转化为氧气,从而为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创造理想的修复微环境。试验数据显示,未安装“微环境净化器”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环境中活性锐减40%,而工程化干细胞则显著提升了存活率和环境适应能力。

图片

图1 安装便携式微环境净化器的干细胞增效修复体系构建与表征

进一步研究发现,安装便携式微环境净化器的干细胞在氧化应激损伤微环境中,仍能持续生物合成形态完整、功能正常的活性线粒体(图2),并将其转移至受损神经元细胞中,恢复神经元线粒体稳态,抑制细胞内活性氧风暴。相比之下,常规干细胞在氧化应激微环境下线粒体结构破碎,导致其修复功能严重受损。这一发现表明,优化微环境不仅提升了干细胞存活率,还显著增强了其线粒体动态稳态调节能力,从而促进神经元修复。

图片

图2 安装便携式微环境净化器的干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仍能保持高活性

研究团队在严重脊髓损伤模小鼠型((T10)严重挫伤性损伤)中,评估工程化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给药后,安装便携式微环境净化器的干细胞能够迁移至受损脊髓区域,持续清除氧化应激产生的过量活性氧并释放氧气,为干细胞修复神经元和髓鞘再生提供理想的修复微环境。步态特征量化分析显示,接受工程化干细胞治疗的严重脊髓损伤小鼠在4周内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其中40%的小鼠后肢康复至正常行走能力(图3)。而未接受治疗的小鼠则进展为后肢瘫痪,常规干细胞治疗的小鼠也未能实现运动功能有效恢复。

图片

图3 安装便携式微环境净化器的干细胞恢复严重脊髓损伤小鼠后肢运动功能

【结论与展望】

这项研究提出一种结合纳米酶技术的干细胞修复增效策略,突破了传统干细胞疗法在氧化应激环境下疗效降低的局限性。这一技术平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扩展到其他疾病领域的修复,如心肌梗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糖尿病足等。此外,该项研究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干细胞疗法作为再生医学的核心技术,其治疗成功不仅依赖于干细胞本身的功能,还取决于其对疾病微环境的适应能力。未来,通过进一步优化微环境净化的干细胞增效技术,有望突破传统治疗的局限,推动干细胞疗法在临床中高效应用。

参考资料:

[1] Wei R, Chen Y, Yang Q, Wang T, He Y, Yin N, Yang L, Gao Y, Guo L, Feng M. Nanoenzyme-anchored mitofactories boost 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 to restore locomotor function after paralysis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 ACS Nano2025, 19, 4403-4421.

[2] Guo L, Yang Q, Wei R, Zhang W, Yin N, Chen Y, Xu C, Li C, Carney R, Li Y, Feng M. Enhanced pericyte-endothelial interactions through NO-boost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drive revasculariz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ischemic injury. Nature Communications2023, 14, 7334.

[3] Harimoto T, Jung WH, Mooney DJ. Delivering living medicines with biomaterials.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2025, 10, 191-210.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2557?articleRef=control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6734, encodeId=c0552256e343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11948e530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干细胞#</a> <a href='/topic/show?id=4a37846106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脊髓损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8753, encryptionId=d11948e530e, topicName=干细胞), TopicDto(id=84610, encryptionId=4a378461064, topicName=脊髓损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r 19 11:23:31 CST 2025, time=2025-03-19,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19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论文解读|Bin Zhang/Baogui Zhang教授团队揭示IL-13/IL-13RA2促进结直肠癌干细胞肿瘤形成的新机制

这项研究揭示了IL-13/IL-13RA2信号通路如何通过诱导p53的泛素化降解,促进结直肠癌干细胞(CRC-CSCs)的肿瘤发生,为CRC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聚焦干细胞治疗研究与临床应用!2024(第十五届)细胞治疗大会,8月30-31日北京与您不见不散!

8月30-31日,2024(第十五届)细胞治疗大会—干细胞治疗研究与临床应用,不见不散。

Science重磅:长出头发和皮肤修复,都离不开这种常见的维生素!

Science:维生素A是调节谱系可塑性的关键调节因子。即通过控制维生素A的浓度能够协调毛囊干细胞的谱系可塑性,从而引导干细胞实现伤口愈合或毛发生长,对再生医学、伤口修复和癌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解读|范家铭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非低温干细胞储存运输策略

该研究以iMEF干细胞作为模型,通过优化储存温度、细胞密度及其他一系列参数,成功实现干细胞保存长达10天。这一创新策略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干细胞在子宫和卵巢生殖功能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本文综述了干细胞在子宫和卵巢生殖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

JNNP:北京协和医院发文人神经干细胞鼻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一期研究

鼻内移植神经干细胞代表了治疗 PD 的新途径,并且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Cell:突破器官移植瓶颈:干细胞胚胎模型与异种器官发生的前沿探索

本文探讨再生医学中基于干细胞的胚胎模型和异种器官发生策略,分析其进展、挑战及应用前景,虽存在不足但潜力巨大。

长寿的秘诀,被针对“百岁老人”的干细胞研究揭开

本研究揭示了通过研究百岁老人的干细胞来探索健康长寿的生物学基础。未来,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

Nature子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瑞芳等利用肿瘤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共有的表面抗原开发出了有效预防性癌症疫苗!

该研究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与肿瘤细胞之间的共同抗原特性,开发了一种新型疫苗。

Cell子刊:我国学者发文母体肠道微生物群影响子代干细胞的功能

母体肠道微生物群对后代的发育过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影响后代干细胞特性,进而对后代的生理和长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发现为基于微生物群对后代早期生命发育的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