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侯仰龙团队ACS Nano综述: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用于癌症精准诊疗

2025-02-25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陕西省

近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侯仰龙团队系统总结了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的设计、制造、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多样化应用,为未来的癌症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尽管传统的癌症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方法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开发一种能够精确靶向肿瘤组织、减少对健康组织损伤的新型治疗手段成为当前癌症研究的重要方向。

磁控微纳米机器人作为微纳米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凭借其高精度的可操控性、多功能的集成性能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低等优势,成为癌症诊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外部磁场的精确调控,磁控微纳米机器人能够在体内实现复杂的运动模式。随着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磁控微纳米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癌症精准医疗的重要工具,为患者带来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近日,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侯仰龙团队系统总结了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的设计、制造、生物相容性及其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多样化应用,为未来的癌症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内容以“Magnetic Micro/nanorobots in Cancer Theranostics: From Designed Fabrication to Diverse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在《ACS Nano》上。

图片

癌症治疗的挑战与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的崛起

图片

图1 用于癌症诊疗的微纳米机器人示意图(文章作者绘制)

癌症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传统的化疗和放疗虽然有效,但存在药物输送效率低、毒副作用强等问题。近年来,磁性微纳米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这些微纳尺度的机器人能够通过外部磁场精确控制,执行复杂的任务,如药物输送、细胞操纵和手术辅助等,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的构成与制造

图片

图2 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组件示意图

磁性微纳米机器人通常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主体部分、驱动部分、控制部分、功能部分和传感部分。主体部分由磁性纳米颗粒、聚合物等材料构成,驱动部分则通过外部磁场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部分负责精确导航,功能部分则执行具体的诊断或治疗任务,如药物释放或细胞操纵。传感部分则用于监测环境信息,确保机器人在体内的精准操作。

Figure 1

图3 磁性微纳米机器人制备方法(自上而下)

在制造方面,文章介绍了多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包括注塑成型、自卷曲、熔融静电直写、沉积、生物模板法、光刻、组装、3D打印和化学合成等。这些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定制化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磁性微纳米机器人。

磁性微纳米机器人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

图片

图4 磁性微纳米机器人在癌症诊断的应用(部分)

磁性微纳米机器人在癌症诊断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通过携带特定的成像剂或作为对比增强剂,这些机器人能够提高肿瘤组织的成像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和诊断肿瘤。例如,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的内窥镜辅助磁导航系统,能够实时追踪机器人在体内的运动,并通过超声成像技术精确定位肿瘤位置。此外,磁性微纳米机器人还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工具,检测肿瘤环境中的特定标志物或理化性质,为肿瘤治疗提供关键信息。

磁性微纳米机器人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图片

图5 磁性微纳米机器人在癌症治疗的应用(部分)

在癌症治疗方面,磁性微纳米机器人通过其磁性特性,能够实现精确的药物输送和释放。例如,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的药物输送系统,能够在外界磁场引导下,将抗癌药物精确输送到肿瘤部位,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此外,磁性微纳米机器人还可以与典型疗法(如化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和免疫治疗)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例如,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激光集成的磁控纳米机器人平台,能够通过磁场引导将纳米机器人集群精确输送到肿瘤部位,并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释放药物,实现热疗和化疗的双重治疗效果。此外,磁性微纳米机器人还可以用于细胞操纵和手术辅助,通过外部磁场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执行微创手术或细胞移植等任务。

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

图片

图6 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评估

尽管磁性微纳米机器人在癌症诊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临床应用仍面临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的挑战。文章指出,磁性纳米颗粒在体内的长期稳定性和降解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保其在完成任务后能够被有效清除,避免潜在的生物毒性。此外,表面修饰和材料选择也是提高磁性微纳米机器人生物相容性的关键。

【全文总结】

总之,磁性微纳米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正在为癌症诊疗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微小的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工具,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038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3500, encodeId=02642253500a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6a2e1405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症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28da1245882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磁控微纳米机器人#</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1405, encryptionId=06a2e1405a8, topicName=癌症治疗), TopicDto(id=124588, encryptionId=28da12458822, topicName=磁控微纳米机器人)],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Feb 25 11:16:32 CST 2025, time=2025-02-25,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超10款有望“治愈”肿瘤疫苗已在路上,或开创癌症治疗新时代

下面小编就结合全球肿瘤疫苗的研发管线,盘点一下研发进度相对靠前的部分肿瘤疫苗。

多种化疗类型和药物分类,你都了解吗?

化疗作为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方法,尽管同属化学治疗,但在目的、时机、适用人群及效果上存在差异。

论文解读| Hossein Soltaninejad教授团队总结CRISPR、CAR-T和NK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

本文全面总结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在优化CAR-T细胞疗法和NK细胞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在未来临床试验中的潜力。

Nat Cancer:2024癌症药物七大突破,特别在这两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文章回顾了2024年癌症新药获批情况,以及其它抗癌疗法的研发进展。

Nature:小环大威力:癌症中的脱缰野马ecDNA(染色体外DNA)

12 月 18 日 Nature 报道研究用新实验模型模拟染色体外 DNA(ecDNA)形成和作用,揭示其致癌潜力,包括促进细胞增殖、与肿瘤进化相关等,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方向。

靶向RAS–ERK信号通路的癌症治疗

新一代RAF/MEK抑制剂、首款ERK抑制剂,以及针对RAS的直接靶向策略陆续进入临床试验,为突破耐药瓶颈和扩展适应症带来新希望。

癌症的14大标志性特征

2000 年 Cell 杂志发表 “癌症的 6 大标志性特征”,后续版本不断扩充,最新 2022 年版共 14 个特征,涵盖增殖、抗凋亡、转移等多方面,助于理解癌症机制与治疗。

刷新认知!三篇Nature同期独立发表,揭秘ecDNA的起源、遗传和传播致癌特性

Nature 同期三篇论文探讨染色体外 DNA,包括其起源及影响、在肿瘤细胞中的协同遗传机制,以及潜在治疗靶点,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陈学思院士团队ACS Nano:多酶活性聚合物纳米反应器,可用于铁死亡-细胞凋亡协同抗癌治疗

长春应化所制备 HPG@hemin-GOx 纳米反应器,具多酶活性,可诱导凋亡与铁死亡,通过系列评估证实其体外、体内抗癌效果佳,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方法。

国科温州研究院Chemical Reviews:纳米酶级联催化系统在癌症治疗中的理性设计与机制研究

国科温州研究院Wang Jin等人详细讨论了纳米酶的分类、催化机制以及影响其活性的因素,并总结了近年来在纳米酶级联催化系统构建方面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