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说 “夏吃姜” 果然有科学!姜辣素消暑同时降血脂,逆转血管炎症

2025-06-18 梅斯内分泌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姜含姜醇、姜辣素等成分,具抗氧化、抗炎、调节血脂等作用,能改善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每日摄入不超 4 克较安全,其药食同源价值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清晨的厨房飘来一缕辛辣香气,当你将姜片放入茶杯的瞬间,或许未曾想到——这味常用的调味品,正成为全球心血管医学研究的焦点。在心血管疾病(CVDs)肆虐的今天,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2220万人因这类疾病失去生命,相当于每13秒就有一人倒在心脏病发作的威胁下。更令人忧心的是,25-59岁的女性群体正面临着更高的冠状和主动脉疾病死亡率,而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隐形杀手"正通过炎症与氧化应激,悄悄侵蚀着人类的血管健康。

就在这样的医学困境中,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科学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姜这位"厨房药箱"的常驻嘉宾,其地下茎中蕴含的生物活性成分,正以抗氧化、抗炎、调节血脂等多重技能,在心血管保护领域崭露头角。这种主要生长在印度、中国和东南亚的草本植物,不仅含有60%-70%的碳水化合物和9%的蛋白质,更蕴藏着超过400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其中姜醇、姜辣素和姜烯酮等成分,堪称天然的"心血管守护联盟"。

图片

姜的护心成分:天然抗氧化剂的协同作战

掀开姜片那层粗糙的表皮,微观世界里正上演着一场对抗心血管疾病的精密战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先锋部队"是6-姜醇,这种在新鲜姜中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就像一把精准的"氧化应激剪刀",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其抗氧化能力甚至可与维生素C相媲美。当姜被储存或加热时,6-姜醇会转化为更稳定的6-姜辣素,后者在体外实验中展现出更强的抗炎特性,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的释放,从根本上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信号。

另一类关键成分姜烯酮-A则扮演着"代谢指挥官"的角色,它能激活脂肪酸代谢通路,如同给身体的脂肪燃烧系统按下"加速键"。临床研究显示,每日摄入2克姜粉可使肥胖女性的体重指数显著下降,同时促进脂肪氧化分解。而姜辣素(ZGR)则化身为"血液卫士",不仅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能通过类似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帮助血管保持弹性,从而降低血压。

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并非孤军奋战,而是形成了精妙的协同网络:多酚类物质清除自由基,萜类化合物调节免疫,共同构建起对抗心血管疾病的多维度防御体系。更令人称奇的是,姜的抗氧化效果还与采收时间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播种后1周到1个月内采收的幼姜,其抗氧化活性达到峰值,仿佛大自然为人类定制的"护心黄金期"。

科学验证的护心效果: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证据链

当姜的活性成分进入人体循环系统,一场悄无声息的心血管修复工程就此启动。在细胞层面,6-姜醇能像钥匙般打开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的通道,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动物实验中,这一成分使肥胖小鼠的体重、组织脂质和胰岛素水平都出现了显著下降,为解决代谢综合征提供了新思路。

临床研究则为姜的护心功效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一项针对80名埃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试验显示,每日服用600毫克姜粉8周后,受试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则逆势上升。另一项涉及45名非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研究表明,3克/天的姜粉干预45天,就能使TC和TG水平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

在血压调控方面,姜展现出类似"智能调节器"的特性。剂量≥3克/天的姜干预≤8周,能显著降低50岁以下人群的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风险。其作用机制与钙通道阻滞类似,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更有趣的是,姜对血小板的作用呈现出"双向调节"——5克/天的剂量可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而4克/天持续3个月却对冠心病患者无明显影响,这种剂量依赖性为精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片

6-姜辣素对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

安全使用指南:从厨房到药房的剂量密码

尽管姜的护心潜力令人振奋,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将益处最大化。目前认为,每日摄入不超过4克的姜是安全的,这一剂量已被美国FDA列入GRAS(一般认为安全)清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3克/天的姜粉连续使用6-12周未观察到不良反应,而超过6克/天可能引发胃灼热、腹泻等轻微不适。

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虽然姜能缓解孕妇的恶心呕吐,但有研究提示其可能与自发性流产存在关联,因此孕期使用需谨慎。值得庆幸的是,即使每日摄入4克姜,也未发现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显著影响,这为需要抗血小板治疗的心血管患者提供了用药安全性保障。

从厨房到实验室的跨越,姜用科学数据重新定义了"药食同源"的现代内涵。当我们在菜肴中加入那几片金黄的姜片时,不仅是在增添风味,更是在为心血管健康注入天然的保护力量。尽管仍需更多研究确认其长期效果和精确机制,但姜作为低副作用的天然补充剂,已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下次当你闻到姜的辛辣香气时,或许会会心一笑——这不仅是厨房的烟火气,更是生命科学在餐桌上写下的护心密码。

参考文献: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200792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903, encodeId=1ed522699038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7f2518304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血管疾病#</a> <a href='/topic/show?id=03bc449927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姜#</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4992, encryptionId=03bc4499273, topicName=姜), TopicDto(id=51830, encryptionId=07f25183043, topicName=心血管疾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n 18 16:05:24 CST 2025, time=2025-06-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1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Heart:失眠症状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心血管病风险越高!超 1.2 万老人 10 年随访揭示关联

老年人失眠症状的基线负担和随时间的变化轨迹与较高的CVD发病率相关。

EBioMedicine: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基因风险评分揭示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遗传通路

本研究利用多基因风险评分技术,系统揭示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遗传结构特点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遗传联系,证实了OSA独立于肥胖的遗传通路及性别特异性遗传机制。

Heart:乳腺癌放疗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乳腺癌放疗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这与心脏放疗剂量高度相关。随着放射技术的进步,心血管预后有望进一步改善。

Eur Heart J-Card Pha: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SGLT2抑制剂预防房颤

SGLT2抑制剂可预防房颤。其保护作用在HFrEF亚组中得到证实,但在招募HFmrEF/HFpEF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未得到证实,这可能表明在这些疾病下导致房颤的病理生理不同。

Eur Heart J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祥教授团队解析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调节机制及治疗意义

该文章概括了近年来铁死亡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铁死亡的分子机制以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肥厚、糖尿病性心肌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