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三联检 | 一篇解答肝癌标志物的“秘密”

2024-09-03 肝癌在线 肝癌在线 发表于上海

有研究证实,肝癌早筛采用三联检,检出率可以提高到八成以上。本期《东肝地带》就和大家聊聊“肝癌三联检”。

目前,诊断肝细胞癌最常用的血清学指标分别有AFP(甲胎蛋白)、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和PIVKA-II/DCP(异常凝血酶原),临床上称“肝癌三联检”。有研究证实,肝癌早筛采用三联检,检出率可以提高到八成以上。本期《东肝地带》就和大家聊聊“肝癌三联检”。

甲胎蛋白(AFP)升高一定是肝癌吗?

甲胎蛋白作为原发性肝癌(尤其肝细胞癌)的肿瘤标记物,它的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肝癌,AFP>400ng/mL时肝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但是,甲胎蛋白升高一定是肝癌吗?答案是不一定。

首先,要先确定或排除肝癌(包括肝母细胞瘤等)。甲胎蛋白升高结合肝癌高危因素、“快进快出”典型影像学表现或穿刺活检病理学确定;

其次,需要确定或排除消化道肿瘤,消化道肿瘤(如肝样腺癌等)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甚至可能成千上万倍升高,通过结合其他胃肠道肿瘤标记物和胃镜或肠镜检查等确定;

再次,生殖系统肿瘤(睾丸癌、卵巢癌和恶性畸胎瘤等)患者甲胎蛋白可异常升高;

当然,良性肝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炎症活动时,肝细胞坏死再生中甲胎蛋白可异常升高。但通过抗病毒或抗炎、保肝、降酶,肝功恢复正常后,甲胎蛋白很快恢复正常;

最后,妊娠过程中胎儿因素会导致甲胎蛋白升高,但一般低于400-500ng/mL。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也是肝癌标记物

实际上,甲胎蛋白有三种:AFP-L1、AFP-L2和AFP-L3。我们常说的甲胎蛋白异质体指的是AFP-L3,为肝癌细胞特异产生,而其他两种与肝癌无关。

AFP升高可见于原发性肝癌及非肿瘤性肝病,因此检测AFP-L3有助于肝癌与其他良性肝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等)的鉴别诊断。

AFP-L3升高与肝癌密切相关,且不受总AFP水平的影响。因此检测AFP-L3占总AFP水平的百分比(AFP-L3%)更有意义,一般以AFP-L3%>10%为阳性临界值,超过此比例则肝癌可能性大。

可见,甲胎蛋白异质体也是肝癌标记物。

异常凝血酶原(DCP)升高还见于什么情况?

异常凝血酶原(DCP)作为重要的肝癌标记物,其升高对肝癌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尤其是在甲胎蛋白正常的情况下,重要性仅次于甲胎蛋白。对于肝细胞癌,有时甲胎蛋白正常或升高不明显,但DCP可能显著升高,甚至成百上千倍增高。两者可互为补充,也可协同诊断。

但是,DCP升高还可出现在其他情况。DCP,也称作APT,或PIVKA II(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antagonist-II),顾名思义,这是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见于维生素K缺乏时,如维生素K摄入不足的营养不良,胆道梗阻或胆汁淤积导致的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障碍等;也可见于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的情况,如华法林等双香豆素药物。此种情况的DCP升高可通过补充维生素K或停用维生素K拮抗剂而恢复正常。

由于异常凝血酶原也是在肝细胞内合成,因此肝病患者(肝炎、肝硬化等)肝细胞功能障碍时不能合成有凝血功能的正常凝血酶原,而合成无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酶原。此种情况随着肝细胞功能恢复而下降或恢复正常。

当然,肝细胞癌异常凝血酶原升高最显著,其他情况升高但不会太高,一般异常凝血酶原升高至900μg/L或以上往往提示肝细胞癌。

临床上,肝细胞癌患者有30%~40%AFP在正常范围内。因此,AFP、AFP-L3%、DCP常联合检测,后两者尤其在AFP不高情况下价值更大。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肝癌标记物在探索研究中。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3931, encodeId=c20422239311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70d812691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癌#</a> <a href='/topic/show?id=c10d6994e0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甲胎蛋白#</a> <a href='/topic/show?id=4c1e113e22c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异常凝血酶原#</a> <a href='/topic/show?id=303c113e237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甲胎蛋白异质体#</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3722, encryptionId=4c1e113e22c2, topicName=异常凝血酶原), TopicDto(id=69947, encryptionId=c10d6994e04, topicName=甲胎蛋白), TopicDto(id=113723, encryptionId=303c113e237a, topicName=甲胎蛋白异质体), TopicDto(id=81269, encryptionId=370d8126914, topicName=肝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Sep 03 22:50:51 CST 2024, time=2024-09-0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钇-90树脂微球内放射“歼敌”,苏大附属二医院靳勇团队海南救治巨块型肝脏肿瘤病人

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该院首位得到苏惠保保障的肝癌晚期患者,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实施了钇-90树脂微球内放射介入手术。据悉,手术十分成功,患者邱先生目前已回苏,且顺利达到预期治疗目标。

【期刊导读】导致慢乙肝患者肝硬化与肝癌发生发展的新机制探索

一项研究揭示了NAC1通过激活LDHA转录表达,抑制CD8+ T细胞,从而诱导HBV免疫逃逸,最终导致肝硬化和HC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数据阅独】全球儿童及青少年肝癌负担

介绍全球儿童青少年肝癌负担研究,2000 - 2021 年发病及死亡例数下降,不同年龄组病因不同,强调乙肝重要性及重视代谢异常。

肝癌剩余肝体积不够怎么办?一文带你了解“肝脏肥大”的七种方法!

本专栏每月以文献解读、临床感悟、病例分析等形式,分享全球肝癌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解读前沿的科研动态,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肝癌相关领域的进展。

临床治愈后,肝癌的发生几率有多大?如何减少癌变可能

探讨乙肝、丙肝治愈后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患肝癌的可能性,强调需定期检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Adv Sci:南京医科大学唐卫卫等团队合作揭示间隙连接蛋白β2在促进肝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发现间隙连接蛋白β2(GJB2)在恶性细胞中高度富集,GJB2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差。

Radiology:不完全冷冻消融及MMP抑制对小鼠肝癌肿瘤内CD8+ t细胞浸润的影响

研究显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通过抑制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和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免疫攻击下的表达来加速肿瘤进展。

大咖专访 | 曾永毅教授:肝癌全疾病周期数智化管理

近日,肝癌在线有幸邀请到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曾永毅教授就“肝癌全疾病周期数智化管理”相关话题进行分享,供临床医生学习参考。

肝癌病人靶向治疗务必要注意的3大事项!

今天,我将和大家聊一聊“肝癌病人靶向治疗的几点注意事项”!

何为肝癌的三级预防?

介绍肝癌在我国的现状,阐述三级预防理念,包括病因预防、三早预防、临床预防的肝癌三级措施,做好可降低发生率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