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位性Q波与R波递增不良

2019-01-18 余萍 江苏省人民医院 朱晓晓心电资讯

等位性Q波是指心肌梗死发生时,因各种原因导致体表心电图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病理性Q波,而形成与病理性Q波意义相同的各种特征性QRS波改变。等位性Q波包括微小Q波和R波丢失等等。

等位性Q波是指心肌梗死发生时,因各种原因导致体表心电图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病理性Q波,而形成与病理性Q波意义相同的各种特征性QRS波改变。等位性Q波包括微小Q波和R波丢失等等。

一、心电图表现及诊断标准

1. 小q波

左胸导联q波未达到病理性Q波标准,但宽度和深度超过下一个胸导联q波,即qV3> qV4,qV4>qV5,qV5> qV6或V1~V3导联均出现q波,需排除右室肥厚、左前分支阻滞,多提示前间壁心肌梗死

2. 进展性Q波

对同一患者,在相同体位,导联位置一致的前提下进行观察,若Q波出现动态改变,如Q波加深或者加宽;原无Q波的导联出现小q波等,则成为进展性Q波。

3. Q波区

如果某导联(V1、V2)的Q波达到病理性Q波的诊断标准,可在该导联的上下左右(上一肋间,下一肋间,左右轻度偏移)进行描记,如均能描记出Q波,则反映存在病理性Q波区,为诊断心肌梗死有力佐证。而许多非梗死性Q波不存在Q波区,如左前分支阻滞,肺气肿患者。

4. QRS波群起始部的切迹、顿挫

V4~V6导联R波起出现≥0.05 mV的负向波(即切迹或顿挫),提示小面积心肌梗死的存在。

5. R波丢失

(1)胚胎性r波:胚胎性r(embryonic r wave)是指心肌梗死的QS波或病理性Q波随后出现了面对探察电极的心肌除极向量,并形成r波。心电图特征:低幅:<0.2 mV;短时限:<20 ms(甚至<10 ms)。出现的导联:多数出现在胸导联,也可出现在肢体导联。

发生机制:心肌梗死后,坏死心肌与顿抑心肌均无除极电活动,而形成背离心电图电极的向量,心电图对应于QS波。当顿抑心肌电活动恢复,形成面对心电图电极的向量,心电图上形成r波。临床意义:胚胎性r波的部位可进一步恢复形成R波,使“Q波部分甚至全部消失”,以至于部分心梗漏诊;除极时间短,未形成有效除极;胚胎性r波提示有存活的岛状心肌细胞,预后相对较好。

(2)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详见下文),或R波逆向递增, 即RV1>RV2,RV2>RV3,RV3>RV4,RV4>RV5。

(3)线性r波:指胸前导联r 波振幅较小,一般<0.15 mV,且呈升支及降支合为一条线,故称线性r波。若连续两个导联则意义明显。

(4)两个连续的胸前导联R波振幅相差≥50%。

(5)动态观察同一导联R波进行性丢失。

(6)RIII、RaVF≤0.25 mV 伴QII或QIII,QaVF伴RII≤0.25 mV或RIII进行性丢失。

6. 对应R波增高

V1,V2 导联R波振幅增高,RV1时限> 0.04 s,R/S>1,同时伴有ST段压低和T波高耸,V7~V9导联出现Q波或QS波,提示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7. 新消失的间隔q波:即l、aVL、V5、V6 导联原有q波消失或减小。

8. 心电图一过性伪正常化:即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波形表现为正常。

二、R波递增不良

R波递增不良是相对较多见的等位性Q波,多见于面积过小的前壁心肌梗死或正后壁心肌梗死,同时伴ST-T改变,但该变化还可见于心室肥厚、束支阻滞,也可见于明显正常的个体以及心电图导联位置的误放等。

(1)R波振幅进行性下降:排除操作因素及左侧气胸等心外因素,同一导联进行性下降,提示心肌梗死的存在。

(2)R波逆向递增:正常胸前导联R 波递增表现为V1~V5导联R 波逐渐增高,通常在V4或V5导联最高,V6导联不变或稍低。一旦R波递增不良或存在反向性进展,常常提示心肌坏死的存在(图1)。

(3)R波振幅相差大于50%:如果2个连续胸前导联,其中一个导联R波振幅为临近另一个导联R波振幅的2倍以上,提示临近的这个导联存在明显的R 波正向向量的丢失,从而考虑有等位性Q波的存在。

三、临床意义

等位性Q波的发生机制同坏死性Q波,即发生梗死的心肌部分电活动消失,心室除极前10~30 ms的心电向量背离该部位。不同的是,发生梗死的心肌范围小或深度浅,或多支血管阻塞引起较大面积的心肌梗死,但产生的梗死向量相互抵消掉一部分,因此仅形成Q波或QRS波群改变。伴随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或合并心电图其他异常改变而掩盖了病理性Q波。

等位性Q波不一定总是以一种形式单独出现,而且不仅仅是单纯具有R 波或Q波中变化,还可以有两者同时改变。等位性Q波有多种表现形式,同一例心电图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等位性Q波的表现。

对可疑心肌梗死的病例,不能仅仅注意病理性Q波的出现,同时对不够诊断标准的Q 波及R 波变化也不能忽略。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心肌酶学检查,尽量减少漏诊、误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