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Virol:陈新文、裴荣娟研究团队在宿主调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05-24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在HBV细胞感染体系及小鼠高压尾静脉注射复制模型中证明了GPD2抑制HBV的复制,并证实GPD2增强HBx与E3泛素连接酶TRIM28的相互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持续感染与一些严重肝病的发展有关,尽管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有效降低了青少年群体中的HBV感染率,但由于我国既往慢性HBV感染人数众多,慢性HBV感染及相关肝病仍产生较重的疾病负担。在推进广泛筛查、更积极的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探索HBV感染的病毒学机制,有助于发现实现临床治愈的新靶点。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家实验室陈新文、裴荣娟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Virology 在线发表题为 “Mitochondrial 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restricts HBV replication via the TRIM28-mediated degradation of HBx”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线粒体甘油-3-磷酸脱氢酶(Mitochondrial 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2)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证实GPD2作为负调控因子促进HBx蛋白降解、抑制HBV的复制,为靶向HBx的HBV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靶点。该研究在HBV细胞感染体系及小鼠高压尾静脉注射复制模型中证明了GPD2抑制HBV的复制,并证实GPD2增强HBx与E3泛素连接酶TRIM28的相互作用,TRIM28介导了HBx的K140位点的泛素化修饰和HBx的降解。

图:线粒体甘油-3-磷酸脱氢酶通过TRIM28调控HBx的降解抑制HBV复制”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博士生刘粲誉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广州实验室陈新文研究员,武汉病毒研究所裴荣娟研究员为共同指导老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珠江人才计划的资助。

论文链接如下: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1663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Front Immunol: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调查

OBI被定义为血清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ALT值正常,通常但不总是检测不到血清HBV DNA,但在肝脏中可检测到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Front Immunol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过促进单核细胞的M2样转变加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急性慢性肝衰竭的恢复

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由潜在慢性肝病的急性损伤引起的严重肝功能障碍和相当高的短期死亡率。ACLF的标志是肝组织大面积坏死和严重炎症。然而,目前对ACLF的治疗侧重于

Front Immunol:中国南方河源市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者中发现的高频显著HBV突变

OBI被定义为在窗口期(WP)之外,血浆和/或肝脏中存在非常低水平的HBV DNA,伴有检测不到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有或没有乙型肝炎核心抗原抗体(抗-HBc)或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APASL 202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ABO血型与肝组织严重程度的关系

非O型血不影响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组织严重程度。

Hum Vaccin Immunother:福建省疫苗政策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意识的关系

2013年至2017年期间估计HBsAg阳性率为6.9%。与2006年普通人群(1-59岁居民)7.2%的患病率相比,这一比率略有下降。

肝癌死亡率“悄悄”增加,原因竟然不是乙肝病毒!

肝癌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丙肝病毒(HCV)感染、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其次肝癌的危险因素还包括黄曲霉毒素的摄入以及长期摄入腌制、煎炸、熏烤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