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衰退风险高8倍!JAMA:这个指标有效预测阿尔茨海默病,近10%正常老人“阳性”

2025-06-18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tau PET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认知正常人群中约9.8%呈tau PET阳性,且超90%同时Aβ阳性。双阳性者未来5年认知衰退风险近60%,是双阴性人群的8倍。

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和tau蛋白神经原纤维缠结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特征。Aβ的影像学和体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已经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和新药研发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过,部分Aβ阳性者可能终生不发病,而tau缠结的扩散与症状出现关系紧密,可作为Aβ检测的重要补充。

目前已有tau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判读方法获得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然而但既往研究中tau的阳性定义不一,因此,一个待解的关键问题是:如果使用监管机构认证的这种临床适用方法,在真实世界广泛人群中,tau PET阳性的发生率有多高?更重要的是,这种阳性状态对疾病发生发展意味着多大的风险?

一项新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清晰描绘了这幅风险图谱:约9.8%认知正常老年人群tau PET阳性,且阳性比例随年龄增加;同时,tau PET阳性者超90%同时Aβ PET阳性,双阳性的认知正常者未来5年认知衰退风险近60%,是双阴性人群的8倍。

图片

截图来源:JAMA

这项研究数据来自全球21个纵向队列,涵盖来自13个国家的6514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9.5岁;50.5%为女性),包括认知正常、临床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数据收集于2013年至2024年6月,不同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1.5~4.0年。

这些参与者接受Tau PET检查、Aβ PET检查和临床检查。其中tau PET统一检查标准,所有参与者均使用获批的Flortaucipir F18进行检查,阳性判定严格采用美国FDA/EMA认证的视觉判读法,且阅片团队由18名专业医生和神经影像学研究人员组成,以确保结果判读一致。87.9%的参与者(5729人)同时具有Aβ PET检查结果。

此外,研究还纳入了一批人群的尸检数据以作为独立的神经病理学队列,以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的tau PET阳性率是否与尸检发现的Braak V-VI期频率一致(Braak分期可评估tau缠结在脑内的扩散程度,V-VI期为晚期,对应tau PET阳性)。

研究发现,认知正常人群中(3487人),tau PET阳性率高达9.8%,这一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攀升:在50岁以下人群中,tau PET阳性率估计值低于1%,在60岁人群中为3%,90岁时高达19%。

这一趋势与神经病理学队列认知功能未受损人群中的Braak V -VI期估计频率相似,但tau阳性率在≥60岁人群中始终更高。

图片

▲认知正常人群中的tau PET阳性率(蓝线),以及独立神经病理学队列中认知正常者的Braak V-VI 期比例(橙线)(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出现认知异常症状的人群,tau PET阳性率也更高:

  • 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1326人),40岁时阳性率为26%,60岁时为35%,75岁时为43%,90岁时为51%。

图片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tau PET阳性率(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 在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中(1332人),65岁以下人群的tau PET阳性率估计值就超过85%。不过,估计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从60岁时的88%,下降到75岁时的79%,以及90岁时的65%。神经病理学队列中Braak V-VI期估计率趋势高度吻合。研究团队指出,这提示,在高龄人群中,其他病理改变也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样的临床综合征。

图片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tau PET阳性率(蓝线),以及独立神经病理学队列中相应的Braak V-VI 期比例(橙线)(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进一步结合Aβ检测结果分析发现,大多数(92%)tau PET阳性个体也为Aβ PET阳性,且tau PET和Aβ PET“双阳性”是强烈的预警信号:

  • 认知正常者:若出现Aβ+/Tau+,未来5年内进展为轻度认知障碍或痴呆的绝对风险高达57.4%。风险是仅Aβ+者(绝对风险16.6%)的3.8倍,是双阴性者(绝对风险6.4%)的8.1倍。

  •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若出现Aβ+/Tau+,未来5年内进展为痴呆的绝对风险高达69.9%。风险是仅Aβ+者(绝对风险30.4%)的4.7倍,双阴性者(绝对风险13.3%)的6.8倍。

图片

▲认知正常人群(A)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B)中,tau PET和Aβ PET“双阳性”(橙线),后续认知功能退化的比例均更高(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些发现强调了tau PET检测结果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学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而且tau PET和Aβ PET双阳性预示着短期内极高的进展风险。

参考资料

[1] Moscoso A, et al., (2025). Frequency and Clinical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Tau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ositivity. JAMA, doi:10.1001/jama.2025.781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9898, encodeId=60f72269898b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cbe9e7892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阿尔茨海默病#</a> <a href='/topic/show?id=0cba1923e2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β淀粉样蛋白#</a> <a href='/topic/show?id=5239912681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认知衰退#</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9237, encryptionId=0cba1923e2c, topicName=β淀粉样蛋白), TopicDto(id=91268, encryptionId=52399126814, topicName=认知衰退), TopicDto(id=97789, encryptionId=3cbe9e7892e, topicName=阿尔茨海默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un 18 16:02:02 CST 2025, time=2025-06-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Brain:Semorinemab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探究,基于脑脊液蛋白质组学与单细胞转录组分析

Semorinemab在轻度至中度AD患者(Lauriet试验)中上调的14种蛋白显著富集于微胶质细胞,且与病理负担正相关;而前驱期至轻度AD患者(Tauriel试验)中33种上调蛋白无细胞特异性。

论文解读|Hongyan Wang/Xiaoying Yao教授团队揭示诊断克罗恩病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基因

该研究通过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识别了与克罗恩病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相关的关键基因,并构建了可靠的诊断模型。

J Ethnopharmacol:川芎-当归药对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来缓解APP/PS1小鼠的认知缺陷

探讨川芎-当归药对(CDHP)在APP/PS1小鼠体内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

Molecular Psychiatry:慢性社会隔离-不可预测压力诱导5xFAD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早期认知缺陷并加剧Aβ积累

5xFAD小鼠在8-9月龄出现空间工作记忆、物体识别和社交记忆缺陷,伴随Aβ斑块在海马、内嗅皮层等脑区的扩散。慢性压力使年轻5xFAD小鼠提前出现认知障碍,并加剧雌性小鼠内嗅皮层和海马的Aβ沉积。

Alzheimer’s & Dementia:唐氏综合征与阿尔茨海默病中犬尿氨酸通路代谢物的变化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老年DS患者中KYN通路代谢物的变化模式,为理解DS与AD的关联提供了新的生化视角,并为开发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奠定了基础。

Alzheimer’s & Dementia:认知未受损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担忧与淀粉样蛋白负荷的关联

认知未受损老年人的AD担忧与更高淀粉样蛋白负荷相关,尤其在APOE ε4携带者中更显著。AD担忧还与未达到步行指南、抑郁症状相关,提示其作为早期风险指标的潜在价值。

聚焦阿尔茨海默:中药自组装如何成为大脑的新“守护者”?郑州大学揭秘——姜黄素纳米颗粒脂质体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鼻腔给药的姜黄素纳米药物脂质体(RCLs@CNPs),通过高效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为 AD 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Alzheimer’s Dementia:高通量解析阿尔茨海默病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血浆标志物新图谱

p-tau217在AD患者血浆和血清中显著上调,与CSF结果高度一致。MCI患者中p-tau217升高,炎症蛋白下调。LB患者中Aβ42和FLT1上调,GRN突变携带者中NfL和TDP-43显著升高。

European Radiology:白质结构-功能耦合改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和认知相关

先前的研究表明,血浆生物标志物在 AD 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脑白质连接相关。血浆中 Aβ42/40 和磷酸化 tau(p-tau)的水平是症状性和临床前 AD 的理想候选标志物。

震撼发布!温州医科大学揭示:郁金提取物通过PINK1/Parkin通路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

近期一项关于CR提取物的研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