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犯困、吐奶、没精神,竟被查出“三高”?医生一看基因:是极罕见代谢病!
2025-05-19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8 个月大患儿因吐奶、嗜睡等就医,确诊罕见 HHH 综合征,由 SLC25A15 基因突变引发。
8个月大的小米,最近总是吐奶、犯困、嗜睡,父母以为是“上火”或者“消化不良”。直到有一天孩子眼神呆滞、四肢抽动,才慌忙送医。抽血一查,医生倒吸一口凉气:血氨超标,进一步检查又发现,血液中的鸟氨酸也异常升高,尿液中还有大量的瓜氨酸。这名8个月大的宝宝,竟然出现了“三高”!
不过,这不是大家熟知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而是儿科领域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三高”——高氨血症、高鸟氨酸血症、高瓜氨酸尿,组合在一起,指向一种极罕见的遗传代谢病:HHH综合征(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高瓜氨酸尿综合征)。基因检测显示,小米的SLC25A15基因存在突变,这是尿素循环障碍的重要致病基因,导致身体无法正常代谢体内多余氨,积聚后毒害大脑,引发反复呕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抽搐。
什么是HHH综合征
HHH综合征即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又称鸟氨酸转移酶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尿素循环代谢障碍中罕见的疾病。HHHS 的发病率极低,全世界至今仅报道了 100 多例患者,男女比例为 2 :1。欧美 HHHS 发病率约为 1/350 000,目前国内缺乏相应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有病例报道。
临床表现
HHHS的临床表现主要由高氨血症、高鸟氨酸血症和高同型瓜氨酸尿症引起,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严重程度取决于ORNT1缺陷程度,表型差异较大。
新生儿期约占12%,出生后24~48小时内无明显症状,随后出现嗜睡、拒食、呕吐、呼吸性碱中毒和/或癫痫发作,表现与其他新生儿期尿素循环障碍相似,难以鉴别。
晚发型占88%,其中40%在3岁前、29%在儿童期、19%在成人期发病。主要表现为:①慢性神经认知缺陷,如发育迟缓、共济失调、痉挛、学习障碍、认知障碍或癫痫发作;②由感染、禁食或外伤等诱发的高氨血症危象所致急性脑病;③慢性肝功能异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肝转氨酶升高,伴或不伴轻度凝血功能障碍,可伴或不伴轻度高氨血症和蛋白质不耐受。
诊断
HHHS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特征性代谢异常,最终确诊需依靠酶学及分子遗传学检测。
血氨测定显示空腹及餐后血氨浓度轻至中度升高,不同年龄段波动范围较广。血浆氨基酸分析可见鸟氨酸浓度显著升高;尿氨基酸分析中同型瓜氨酸排泄增多是本病特征性改变;尿有机酸分析显示乳清酸及Krebs循环相关有机酸增加;血浆谷氨酰胺在高氨血症期显著升高,恢复后可能仍高于正常上限;皮肤成纤维细胞ORNT1酶活性显著降低至正常对照的20~25%;SLC25A15基因检测可发现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依据为在临床症状基础上,结合阵发性或餐后高氨血症、持续性高鸟氨酸血症和同型瓜氨酸尿排泄的代谢三联征。ORNT1活性测定及SLC25A15基因突变分析是确诊的金标准。
治疗
HHHS的治疗包括急性高氨血症的处理与长期管理,需由代谢病专科团队联合实施。
急性期处理的核心是迅速降低血氨。当血氨浓度≥100~125 μmol/L时,应立即停止蛋白质摄入,启动10%含电解质的葡萄糖静脉输注,密切监测血氨、血糖、电解质、二氧化碳水平及神经症状。同时输注精氨酸、苯甲酸钠和苯乙酸钠(剂量根据年龄调整),并使用口服广谱抗生素或灌肠以抑制肠道产氨菌群。若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并在透析期间持续给予氨清除剂与精氨酸。
长期管理以饮食控制为主。限制蛋白质摄入,维持足够热量供应以防止蛋白质分解,糖类和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并补充必需氨基酸。补充瓜氨酸或精氨酸有助于促进尿素循环。同时长期使用苯乙酸钠和苯甲酸钠等氮清除剂,增强氨旁路代谢,促进体内氮的排泄。
参考文献:
[1]关函洲,张改秀,刘克战,杨艳玲.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1,36(10):752-755
[2]程亚慧,黄竟毓,邱晒红,李金玲,王雨欣,徐开寿.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高同型瓜氨酸尿症综合征的康复:随访7年1例报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38(8):1129-1132.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14
#高氨血症# #HHH综合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