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NP:诱导环磷酰胺联合维持免疫抑制治疗高危重症肌无力——长期随访和安全性概况

2024-11-29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对于特定患者(通常是具有 AChR 抗体的患者),应考虑使用环磷酰胺来快速诱导缓解、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以及长期免于反复注射治疗。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突触后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波动性和疲劳性无力。MG最常影响眼部、脸部及吞咽相关的肌肉。会造成复视、眼睑下垂、说话困难及行走困难等症状。重症肌无力可能会突然发生。患者多半有胸腺过大或是胸腺瘤的情形。

重症肌无力的患病率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但在过去七十年中全球范围内有所增加。 大多数患者需要无限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如果开始服用时剂量太高,最初症状可能会加重,但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会逐步好转。届时只需要维持最小有效剂量。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可产生中度至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可以使用硫唑嘌呤,以停用皮质类固醇或减少其剂量。硫唑嘌呤的改善需要很多个月。及时诊断并开始使用硫唑嘌呤 (AZT)、甲氨蝶呤 (MTX) 和吗替麦考酚酯 (MMF) 等传统免疫抑制疗法 (IST) 治疗可改善预后。因此,治疗策略已从降低死亡率发展到实现疾病完全、稳定的缓解,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不良事件。

难治性或高危重症肌无力 (MG) 患者对传统免疫抑制治疗反应不佳,需要抢救治疗,并且经常出现治疗毒性。救援和注射疗法不会引起缓解,并且需要重复给药,从而对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造成严重限制。这项长期随访研究表明,环磷酰胺对于难治性或高危 MG 患者来说是一种快速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对 2000 年 1 月-2022 年 6 月期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四级神经免疫学诊所接受环磷酰胺治疗的 MG 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结果共治疗31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中位随访时间 3.6 年(5 个月至 11 年); 94% 的人乙酰胆碱受体 (AChR) 抗体呈血清反应阳性,45% 的人患有胸腺瘤。描述了降低强度的环磷酰胺诱导方案,然后进行口服抗增殖维持。

第三个周期的环磷酰胺治疗后,重症肌无力综合评分中位数降低了 >50%。 11 名患者可以完全停用泼尼松龙,而 20 名患者仍继续使用泼尼松龙,每日中位剂量为 5 mg。 62% 的患者停止血浆置换,55% 的患者停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一般耐受性良好,伴有轻度血细胞减少。没有恶性肿瘤或出血性膀胱炎病例。

综上,本研究在回顾性单临床队列中描述了一大群接受环磷酰胺治疗的高危 MG 患者。我们建议,对于特定患者(通常是具有 AChR 抗体的患者),应考虑使用环磷酰胺来快速诱导缓解、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以及长期免于反复注射治疗。

 

参考文献:

Chan F, Hardy TA, Malik S, et al. Induction cyclophosphamide with maintenance immunosuppression in high-risk myasthenia gravis: long-term follow-up and safety profile.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2024;95:1096-1101.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9940, encodeId=393d2239940d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10e959e0c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重症肌无力#</a> <a href='/topic/show?id=7321685245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环磷酰胺#</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2, replyNumber=1,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8524, encryptionId=73216852458, topicName=环磷酰胺), TopicDto(id=95970, encryptionId=910e959e0c9, topicName=重症肌无力)],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Nov 29 16:40:26 CST 2024, time=2024-11-2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展开1条回复

相关资讯

NNN:MuSK 重症肌无力临床改善的血清学标志物研究

总 MuSK-IgG 水平、MuSK-IgG4 和 MuSK-IgG2 水平以及 MuSK-IgG 亲和力可能代表 MuSK-MG 疾病结果的有希望的生物标志物。

论著|重症肌无力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本研究用16S rRNA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MG患者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期望为研究MG发病机制寻找新线索。

JAMA Neurology:复旦华山医院开展治疗全身性肌无力症的巴托利单抗与安慰剂比较研究

巴托利单抗提高了全身型MG成人患者MG-ADL持续改善率,且耐受性良好。

JAMA子刊:华山医院团队发现:Batoclimab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成年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batoclimab显著提高了MG-ADL评分的持续改善,同时患者对其的耐受性良好。

有一种累,会“累到” 睁不开眼、吃不下饭?这种累要警惕

介绍程序员小吴患重症肌无力,阐述其疾病特征、临床表现、分型、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包括对症、免疫、外科及新型治疗。

Front Endocrinol:中国学者发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重症肌无力研究

先前的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与重症肌无力(MG)之间存在潜在的关联,但证据有限且存在争议。因此,本文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来探讨AITD与MG之间的因果关系。

肌肉力量恢复,症状持续改善18个月!CAR-T疗法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带来新希望

研究初步展现了BCMA CAR-T疗法在MG治疗中的良好耐受性和安全性以及持久的临床疗效。

重症肌无力:危象前状态的识别与管理

本文围绕重症肌无力危象前状态,阐述其概念、危害,提出判定标准等,形成专家共识,包括诊断、预警征、治疗及随访等,为临床提供参考。

拓展阅读

JNNP:重症肌无力治疗新方向,C5补体抑制与FcRn调节的疗效对比

C5补体抑制与FcRn拮抗治疗在MG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是相当的,为MG患者提供了两种行之有效的治疗选择。

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Osserman)

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Osserman)

28岁女生下班连筷子都拿不稳!医生一查:不是太累了!不是颈椎病!是免疫系统“攻击”了她的肌肉!

28 岁女性因 “晨轻暮重” 肌无力症状确诊重症肌无力,该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骨骼肌。文中介绍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强调早期识别与免疫干预的重要性。

新型生物制剂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疗效和可接受性比较: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网络meta分析

这项研究为未来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样本量计算提供了参考框架,并有助于选择联合治疗方案的选择。

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与优化策略

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治疗具独特优势,西医靶向治疗有补体抑制剂等新进展,中医深化辨证论治,二者协同可免疫调节、增效减毒,虽面临挑战,但代表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重症肌无力治疗新选择:C5补体抑制与FcRn调节疗法的真实世界疗效比较

本研究证实了两种新型生物制剂在真实世界环境中的有效性,为治疗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