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至5月25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睡眠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睡眠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睡眠医学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跃进厅4层举行。会议上,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ichard Schwad教授介绍了《倒班工作及其后果》,主要内容如下:
Richard Schwad教授现场进行精彩讲座
很多人并非朝九晚五的工作,经常需要倒班,轮班是指上午9点至下午5点以外有排班的工作制度。29%的工作人群需要轮班,15%的人有固定的夜班。比如医疗工作者,对医生、护士而言,这是家常便饭。
在轮班工作时,有25%-30%的轮班工作人员会出现工作睡眠障碍(SWSD)。常见症状是失眠和嗜睡,睡眠时间短,开车回家困难(频繁入睡),工作时难以维持清醒,难以日间入睡(光线、噪声、电话等)。
SWSD产生的原因:全是时序惹的祸
无处不在的生物节律
体内稳态睡眠驱动(过程H)和昼夜节律(过程C)
生物节律
保持人体活动和外界环境协调;保持人体身心同步;允许人体预测习惯性事件,如起床时间、用餐时间。
生物节律紊乱
轮班工作人员生物节律与睡眠-清醒周期及排班不同步:警觉度高的时间段睡眠(白天),警觉度低的时间段保持清醒并工作(晚上),后果是睡眠-清醒维持均受损。
体动仪可以用来诊断生物节律紊乱
轮班工作睡眠紊乱,睡眠周期延迟症候群,睡眠周期提前症候群,非24小时睡眠清醒障碍。
SWSD的危害
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包括肥胖、糖尿病、心梗、(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增加,认知功能损害,易怒、情绪失调。对工作的影响包括工作和交通事故增加,工作中错误率增加,病假增多。即使不出现SWSD,轮班制度仍可造成多种损害。
干预措施
睡眠/清醒作息
保持规律的睡眠清醒周期至关重要:工作日VS 非工作日(周末),轮班顺序和频率,上、下班都坚持良好习惯。
光线
光线是同步人体生物节律和外环境节律最强的因子:强化或改变机体生物节律,特定时间应避免光照;设置个性化的光照和黑暗周期;增强工作场所的光照。
莫达非尼/阿莫达非尼使用指征
治疗白天过度嗜睡:发作性睡病患者,OSA患者CPAP治疗的辅助治疗,不采用CPAP治疗的轻中度OSA患者。
轮班工作者可提高夜班时警觉、活力、执行能力。
褪黑素
褪黑素是夜间黑暗环境中分泌的一种激素,是生物节律调节的关键因子,不是有效的催眠药,但是有效的生物节律调节剂。可根据需要制定个性化使用方案。
疲劳控制
小睡和/或咖啡因,正确使用兴奋性药物,夜班前小睡或夜班休息时小睡指南。
行为认知疗法
行为认知疗法可以改变患者睡眠习惯和对睡眠的认识,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开展。也可以通过远程、网络或者面对面进行。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
生物节律紊乱;不能在正常时间入睡和起床(至少持续6个月);凌晨3-6点间入睡,11点-下午2点间醒来;患者自述入睡困难型失眠;青少年多见(高中);因工作需要或社会需要早起后,白天经常出现困倦;睡眠质量和时程正常。
睡眠时相延迟相关治疗
时间疗法:睡眠时间每日推迟2-3小时直至达到预期睡眠时间(晚上11点或12点);每日睡眠7-8小时,不能小睡;达到预期睡眠时间后严格遵守该睡眠周期。
早晨光照治疗(2500 lux)1-2小时,下午4点后限制光照。
非24小时睡眠——清醒综合征
慢性生物节律紊乱,每日睡眠起始时间后移;生物节律和外界的昼夜节律不同步时出现;大部分为全盲患者,因缺乏非可见光照的刺激而使体内固有时相延迟;新FDA治疗方案:他司美琼20 mg对部分患者有效。
总结
生物节律在人类身心健康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轮班制度可打乱生物节律导致多种健康危害;目前有多种适用于工作场所或个人的有效干预措施。
196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