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能否成为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

2019-12-24 刘焕 南方周末

《2019全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92.9万,死亡人数约233.8万,总体癌症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9%左右,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癌症已成为我国四大慢性病之一”这一话题在微博上引来700多万阅读量,也再次把给全球医疗带来巨大负担的癌症推到大众面前。

《2019全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92.9万,死亡人数约233.8万,总体癌症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9%左右,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癌症已成为我国四大慢性病之一”这一话题在微博上引来700多万阅读量,也再次把给全球医疗带来巨大负担的癌症推到大众面前。

事实上,根据1912年纽约一位医生的书籍记录,癌症从“罕见病”变成“流行病”只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如今,癌症死亡人数占中国居民全部死因的近四分之一,意味着4个人中就可能有1个是因为癌症去世,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在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看来,人口老龄化是主要因素。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40岁之前一般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另一方面,在我国的癌症患者中,35%以上是由酗酒和吸烟引起的;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将熬夜(凌晨1点以后才睡觉)列为容易诱发癌症的因素之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诱发多种癌症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出国热潮下,除观光游、文化游、买买买之外,一个新的词汇——“医疗旅游”也越来越多频次出现在大众视野,甚至出现“重症转诊到美国、精密体检去日本、整容美体到韩国、抗衰疗养去瑞士、试管婴儿去泰国”这样的“海外医疗地图清单”。

有数据统计,2016年国人到海外就医总数约50万人次,2017年已突破60万人次,其中海外医疗产品重症治疗(癌症、肿瘤等)占比最高,达40.8%。海外医疗市场的火爆,其实与国人的“癌症焦虑”有关。

随着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长”,美国癌症总死亡率却在“逐年下降”。根据美国发布的《2019癌症数据调查报告》,其癌症总死亡率到2016年下降了27%,死亡人数共计减少了262.9万人。作为衡量癌症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美国的癌症五年治愈率为67.1%,大大高于中国的40.5%。

不可否认,中美两国的癌症生存率存在差距。而伴随收入增加和对高品质医疗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人选择到国外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那么,海外就医都可能从哪些方面获益?那些出国看病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多学科团队下的治疗方案

去年夏天,80后妈妈王晖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一向性格大大咧咧的她,无意发现自己左乳中有肿块,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晚期。王晖想不通,自己家族中没有患癌病史,怎么会得癌?事实上,乳腺癌一直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25岁后发病率逐渐上升。

诊断结果显示,浸润性癌伴粘液分泌,因为腋窝淋巴结活检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医生给出的方案是先做依西美坦化疗,之后根据情况再定能否手术。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化疗期间出现血尿,化疗药伤到肾脏,只能先转到综合医院治疗肾病,癌症治疗被迫搁置。

考虑到孩子还小,治疗前,王晖就希望尽一切可能将复发的概率降到最低。在国内肾病科挂了两周药水后,王晖经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盛诺一家推荐,来到位于英国伦敦的一家癌症专科医院。

与国内不同,英国医生对王晖左乳肿瘤下面的钙化斑块也进行了活检,结果确定是肿瘤组织,这说明肿瘤不是一个局限的病灶,选择保乳的风险相对较高。前哨淋巴结活检也显示,癌细胞有了更多的转移。

之后,医院包括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在内的多学科团队针对王晖的情况举行了讨论,外科手术专家制定设计手术方案,放疗科医生研究是否需要放疗,结合活检结果多学科团队最终建议乳腺全切,之后再实施化疗、内分泌治疗。针对血尿问题,做抽血和尿检确认尿路是否感染。王晖说感觉是一场“海陆空”联合作战。

英国医生为王晖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两周后,王晖顺利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广泛淋巴结清扫术,之后又接受了紫杉醇化疗。整个化疗过程肾病专家密切参与,对王晖的肾功能进行监控和用药指导。目前,除了轻微呕吐,王晖几乎和正常人无异,肾功能已逐渐恢复正常。

盛诺一家创始人蔡强在采访时表示,受益于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MDT),中国患者出国看病后,有77%的治疗方案被改变,包括改变治疗方式、调整治疗顺序、增减药物剂量等。王晖是其中的一个案例。目前,她根据医嘱在国内休养6个月后,还要回英国进行下一步治疗。她说,“我的目标,是走向‘治愈’。”

延续生命的新药

近年来,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研发让癌症患者的生存面貌被改写,癌症治疗迈进精准医疗时代。数据统计,美国是拥有靶向药和免疫药物最多的国家,截止2018年,美国已经上市了96个,中国仅33个。目前美国在研新药数量约占全球的48.7%,几乎占到全世界的一半。

60岁的高洋就是奔着新药来到了美国。2018年7月高洋被确诊罹患结肠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肝脏、肺部、腹膜,大大小小的肿瘤在我的肚子里‘遍地开花’,连骨头也有多处转移。”坚持做了两个疗程的化疗,高洋从140斤掉到120斤,腹部疼痛坐卧困难。

不幸的是,两个月的痛苦化疗过后,活检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RAF基因突变。这预示着肿瘤发展更快,而可用的药物已非常有限。不过这种基因突变在美国已经有针对的新靶向药物,高洋决定赴美治病。

如今一年过去了,高洋已经越过“活不过两个月”的期限,至今想起那一段治疗经历仍感概万千。当时美国医生为他制定了新的三药联合治疗方案,靶点药物Encorafenib(Braftovi)作为主药,和Binimetinib、西妥昔单抗化疗联合使用,三个疗程后,癌胚抗原CEA值从原来的1760降到了55。2018年12月3日,整整三个月后,CEA值又降到了15,肝上的肿瘤缩小了一大半,其他部位也不同程度缩小。

对癌症患者而言,有药就有希望,当在国内已经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到国外寻找新药成为很多人的“一线生机”。“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也要去搏一搏,万一赢了呢?”现在高洋已经开始健身、跑步,他说接下来的目标是CEA掉到10以下,达到正常值。“虽然很困难,但我不会放弃。”

创造奇迹的临床试验

然而,并不是所有疾病在国外都有已经获批上市的新药。如果常规疗法效果不佳,也没有已上市的新药可用,就是绝境了吗?

不是。这时候,作为新药、新疗法“摇篮”的临床试验,可能为患者提供最后的治疗希望。据美国临床试验官网统计,截至2019年3月,全球共有近30万项临床试验登记注册,其中约40%在美国进行。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主治医生经常被患者询问的一句话就是:“有我适合参加的临床试验吗?”

从事进出口贸易工作的老梁,就是临床试验的受益者。2018年,65岁的老梁晚期癌症复发,此前的基因检测也没有发现突变,面对复发的病情处于无药可用的状态。由于此前有美国就医的经历,且女儿在美国定居,老梁选择了再次赴美。

第一次见主治医生,医生建议他重新做一次基因检测,因为“在复发或者耐药之后,肿瘤很可能产生新的突变,这时候应该再做基因检测来了解新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果不其然,在基因检测几天后,老梁就接到了主治医生的电话,发现了新的突变——EGFR20外显子突变。在很多人看来,这仍然是一个死局,不像EGFR19/21突变有众多的靶向药,EGFR20突变当时在美国还没有已上市的靶向药。

一开始,主治医生建议使用PD-1免疫治疗。这是病友们口中的“神药”,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两个月过去,病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所加重,出现了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老梁在恐慌之中等到了“救命”的好消息。主治医生为他争取到了临床试验的机会。当时,一项针对EGFR20外显子的靶向药临床试验前期数据显示,73%的患者都获得了缓解。在医生详细介绍了临床试验的突破性进展和相关风险之后,老梁迅速决定:加入临床试验。

成功入组后,他见到了一种名为poziotinib(波齐替尼)的白色药片。“简直像做梦一样!”老梁欣喜的表示,仅仅每天2片药片,治疗2周之后,原本平躺都困难现在已经可以正常平躺休息。一个月后,他的胸腔积液从治疗开始时的2000mL减少到600mL,两个月时,肿瘤缩小了50%。之后,老梁的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主治医生告诉他,只需要定期到美国复查,就能控制好肿瘤,实现长期带癌生存。

不过,蔡强表示,美国对临床试验入组患者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筛选要求,能够入组对患者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但并非所有疾病在海外医院都有适合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对患者来说绝对不是首选,而是最后一搏。加入临床试验的患者也不是全部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患者需要做好这方面的预期。

终于抓到的“敌人”

来自盛诺一家和美国各家顶级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内地赴美就医的重大疾病患者约6000人,其中65%为肿瘤患者,且以晚期患者为主。他们多是在国内治疗无果,或无法查明病因,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式。

50多岁的北京爷们陈更就是个典型。三年前陈更发现口腔上颚有一个小肿块,国内医生看过认为是良性纤维瘤,于是做了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穿刺却发现淋巴结中出现“疑似”癌细胞,PET-CT和淋巴结清扫术检查提示癌细胞转移,但胸腹盆CT、甲状腺超声、喉镜、镜、肠镜等一系列检查,均没有找到原发病灶。

长达半年的放化疗,让陈更的上颌骨逐渐出现骨坏死情况。更糟的是,诊断不明带来的后果再次出现,癌细胞出现骨转移。癌后一年,陈更在家人劝说下决定赴美治疗。就在离京赴美前夕,北京城东一家肿瘤医院发现了不同于其他医院的诊断结果,与后来美国医院的诊断结果相同:高度疑为腺癌,原发病灶源自上颚切除小肿物,但经历过多轮折腾导致病情不断进展的陈更最终仍决定出国治病。

“相对发达的医疗技术,是国外吸引中国患者的主要原因。”蔡强表示,美国的临床医学正在向“精准医疗”方向发展,一个患者往往由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诊治,其诊断、治疗方案“因人施策”,更加关注个体病情。“有时,治疗效果的改善不是因为治疗方案大幅变化,而是因为某个细节的不同。比如,化疗药剂量的调整,不同化疗药的搭配组合,甚至化疗药注射的方式、快慢、追踪情况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2018年,全球医疗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643.5亿美元,增速是旅游业的两倍。市场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的海外医疗市场潜力将超过数百亿美元。随着海外就医的群体越来越多,中国患者正在成为出国就医的“常客”。

蔡强提醒说,患者无论是选择自助还是通过服务机构出国就医,一方面要充分了解相应国家的医疗系统,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医院,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评估自己的经济能力,美国医疗费用相对较高,癌症治疗的平均花费在200万人民币左右;英国、日本的平均花费大概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其中,日本更适合有手术机会的早期癌症患者。

对于中国患者来说,需要记住的是,海外医疗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但它有可能为患者打开另一扇门,找寻到更多的“生之希望”。毕竟,在经济能力和健康意识日益发展的今天,有什么能比为生命奔跑更重要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289659, encodeId=1bd112896596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bb8e1356f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症患者#</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1356, encryptionId=cbb8e1356f7, topicName=癌症患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10ba218, createdName=zgwhgch, createdTime=Thu Dec 26 11:59:00 CST 2019, time=2019-12-2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笑声解决癌痛!是时候去看相声了!

大笑辅助治疗癌症?!是真的!

大多数癌症患者不是死于癌症,这种原因值得关注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Penn State College of Medicine )和宾州州立癌症研究所(Penn State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一篇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癌症患者死于非癌症原因,大约十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是由于心脏和血管问题导致死亡。对于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和甲状腺癌,大

澳烟酒政策降低5%癌症死亡

如果一个国家很好地管住吸烟、饮酒,会怎么样?澳大利亚学者提供了部分回答说:很好,癌症死亡率明显降低。

Brit J Cancer:首次绝经后出血是癌症风险的临床标志

由此可见,在丹麦人群中,首次被医院诊断为绝经后出血的妇女患妇科、泌尿系统、胃肠道和血液系统癌症的风险增加。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膀胱癌的SIR在几年内均较高。

如何让癌症病人有尊严度过最后的时光?没有安乐死,还能做什么?

一提到癌症,很多人还在把它等同于是不治之症,认为得了癌症肯定治不好。现如今,如果还有持这种观念,那真是太落后了。癌症,你不能简单地当作是一个病,事实上,癌症是是一大类病,非常复杂,有很多种癌症,同一种癌症也有不同分期,病情也就各有不同,你怎能说所有癌症都不能治好?

Nat Gene:儿童癌症元凶,染色体外环状DNA?

随着时间的推移,癌症的发展与DNA缺陷的逐渐积累有关。因此,癌症被认为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但是儿童为什么会患癌症呢?近日,由夏里特医学院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外环状DNA可从基因组分离和整合,可能导致一些基因被破坏,促进儿童癌症的发展。同时研究人员首次绘制了环状DNA的详细图谱,并有望用于儿童癌症的诊断。该研究发表在近日的《Nature Gen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