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P论著 |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中国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

2025-03-20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发表于陕西省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多层次、全方位探讨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为识别及干预中国女性老年人群的抑郁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图片

图片

个人特征层:年龄增长与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风险复杂交织

一般认为年龄增长伴随着机体功能衰退,可能加剧抑郁风险。SCHLECHTER等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活动范围受限,社交活动减少,进而增加了抑郁的发生风险。李甲森等发现,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抑郁状况先加重后减轻,50~60岁人群的生活方式、身体状况有较大变化,是抑郁症状最严重的阶段。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80岁是女性老年人群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与上述结论不一致,可能由于高龄女性在面对晚年生活的过程中,更加珍惜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从而形成紧密的社会联系网络有关。叶海春等的研究也提出了年龄影响的复杂性,尚无统一结论。针对此现象,还需进一步研究讨论。

行为特征层: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与生活习惯的深层联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老年人睡眠时间太少(<6 h)与抑郁相关,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晚年有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增强免疫力,维持内分泌平衡,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生活满意度和自评身体健康状况作为主观评价,一定程度反映了心理健康水平。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对生活满意以及自评身体健康良好的女性老年人常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减轻抑郁情绪。本研究发现,失能通过削弱感知到的社会支持、降低对生活的掌控感及降低自尊心而增加女性老年人抑郁症状,与既往研究结论相似。慢性病能预测女性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压力与应对理论认为,慢性病会增加个体的心理负担,长期承受的压力会增加个体对抑郁情绪的易感性,而女性老年人的应激耐受能力较弱,更易产生抑郁症状。

人际网络层:社会网络、家庭支持对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多重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户口的女性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风险更高,除了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差、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等因素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外,还可能由于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相对传统,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歧视,导致女性老年人在农村地区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当女性老年人对子女的表现感到满意时,其可能会感受到更多的家庭支持和关爱,这种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东部地区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优越的医疗资源和生活条件,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保障,导致其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更低。《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显示,东部地区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3.4%,明显低于中部地区的20.6%和西部地区的20.1%,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生活和工作条件层:教育、收入对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有保护作用

受教育程度越高可能健康素养越高,女性老年人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越强,在生活中可能采取更科学、合理的健康行为,有助于更好预防和应对疾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越低,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家庭收入越高,抑郁症状发生率越低,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较高的家庭收入不仅缓解了经济压力,使其能够负担更高质量的生活必需品和医疗服务,还为其提供了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交机会。

政策环境层:经济发展对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国女性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在不同地区间存在不均衡现象,可能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本研究中,所在地区人均GDP在5万~10万元的女性老年人相对于其他经济水平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更低,而过度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社会竞争加剧、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进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检出率不断增长的现状,依据本研究健康生态学模型结果的提示,应首先从近端因素入手,改变老年女性的不良生活习惯,引导其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同时,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向贫困、在农村居住等弱势群体倾斜,增设更多老年福利机构,使更多女性老年人在退休后能够获得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关注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的潜在影响,确保经济发展成果能够真正惠及老年人心理健康。本研究局限性在于:采用CES-D10询问调查对象过去1周内的感觉和行为,结果可能存在回忆偏倚;研究涉及影响因素局限于调查问卷内容,可能存在其他潜在影响因素。

本文来源

张滢,姜欣彤,王萍玉.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中国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 28(13): 1595-160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7002, encodeId=5687225e0028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52a54980e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症状#</a> <a href='/topic/show?id=f37e80122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老年人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980, encryptionId=952a54980e5, topicName=抑郁症状), TopicDto(id=80122, encryptionId=f37e8012213, topicName=老年人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r 20 21:50:42 CST 2025, time=2025-03-20,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20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探索精神心理研究新靶点,这些研究进展别错过

在精神健康领域,科学研究不断推进,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精选了近期在精神疾病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掌握前沿动态,提高诊疗水平。点击立即查看。

JAMA子刊: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状是否与成年早期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障碍有关?

青春期的抑郁症状对成年早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具有较大影响。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解开儿童焦虑和抑郁症状发展轨迹对青少年药物使用的预测作用

儿童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变化轨迹对青少年时期的药物使用有显著预测作用。具体来说,抑郁症状变化较少的儿童更可能在青少年时期使用酒精和大麻,而焦虑症状变化较少的儿童则较少出现药物使用行为。

General Psychiatry:抑郁症状、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状况的关系: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

抑郁症状评分大于5分的HF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健康状况显著较差,并且其住院或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抑郁症状与NT-proBNP水平及健康状况的变化显著相关,提示抑郁症状在HF管理中的重要

研究建议:早上常做这件小事,能让你晚上睡得更香!

近期,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对超40万人的研究发现,白天缺乏光照与抑郁症状、情绪低落和失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李霞团队揭示,杏仁核-额叶回路在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作用

伴有抑郁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杏仁核-额叶回路中存在功能和微结构异常,这些异常在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杏仁核-额叶回路可能是ADD患者情绪失调的神经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综述|光照治疗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应用研究进展

光照治疗BD抑郁发作期患者具有较好前景,未来可开展更多的BD患者光疗研究,以期形成BD患者的光疗处方。

Eur Psychiatry:健康成人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抑郁症状的关系

3%的健康献血者存在未诊断的ADHD症状,这些症状与较低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评分以及较高的抑郁症状评分相关。男性在注意力不集中症状上得分更高,而女性在多动-冲动症状上得分更高。

Psychiatry Research:力量训练对有抑郁症或抑郁症状但没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有抗抑郁作用

这篇研究表明,与非活动性对照组相比,ST对诊断为抑郁或抑郁症状但没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具有中度抗抑郁作用。此外干预持续时间(以周为单位)、干预的每周频率、组数和重复次数等变量会影响抗抑郁药的作用。

Int J Ment Health Addiction:冲动和强迫维度在预测新兴成年人的药物使用和抑郁症状中的作用

验证性因子分析揭示了反映 Nigg 模型中较低层次的四因子正交结构。强迫症预测抑郁症状增加,而CTIR预测与大麻相关的问题。根据用于评估每种结构的特定措施,关联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