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晨:上海将完善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系统,探索主动发现和预警

2020-04-08 澎湃新闻 陈斯斯

4月8日10:00,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宗明副市长和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负责人及有关专家,介绍《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4月8日10:00,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宗明副市长和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负责人及有关专家,介绍《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通过发热门诊及时发现新冠疑似患者,监测预警机制行之有效。《若干意见》明确要建设灵敏可靠的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提高新发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风险预警能力,具体如何完善?

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表示:我国从2004年起建立了覆盖39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但对新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监测敏感性不高。为了及时发现新发、不明原因传染病,本市对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完善:

一是建立症候群监测系统,包括腹泻症候群、呼吸道症候群、发热症候群等,通过症状监测,进一步提高监测灵敏度。2015年以来,本市通过传染病症候群监测系统先后发现了黄热病、Q热、莱姆病等罕见传染病。

二是研发了公共卫生“智能插件”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已在医疗机构使用,从医院HIS系统中提取数据,减轻临床医生的工作量,提高准确性和报告率。

三是关口前移,建立公共卫生“苗子事件”报告机制。2016年-2019年,本市共发现和处置“苗子事件”6901起,平均每年近2000起。通过这样早期处置,防止“火苗”发展为“火灾”,每年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仅有30起左右。

刚刚印发的《若干意见》对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三方面措施:

一是在病例和症候群监测的基础上,完善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监测系统,开展症候群、疾病、危险因素、事件、媒体信息等综合监测,建立多点触发、动态灵敏的预警研判模式,提高新发、不明原因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风险预警能力。基于综合监测大数据体系,加强时间、空间聚集性分析,开展高危地区、高危场所和高危人群早期预警,实现疫情早期精准防控。

二是在原有苗子事件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苗子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形成与其它公共卫生数据库对接的“苗子事件”数据库,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利用,探索“苗子事件”的主动发现和风险预警。

三是加强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基于人工智能开发传染病智能化辅助诊疗技术,促进医防协同。结合天气和气候数据,开发传染病综合指数,开展传染病预警预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6位医护人员的自述:我在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日子

73月10日,55名驰援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医护人员解除隔离,回到了亲人身边。

重视!人人参与患者安全,毕竟谁都可能躺在病床上

患者安全问题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是一个严肃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阿根廷学者:中国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日前,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授、国立拉努斯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专业研究生系主任古斯塔沃·吉拉多在接受总台记者采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17年,我国公卫建设还要补齐哪些短板?

17年前,由于“非典”的惨痛教训,中国在之后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有人将“非典”称为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今年,新冠肺炎却以远超&ldqu

清华、南科大、天津科大等高校发力公共卫生领域建设

在全球团结抗疫的特殊时期,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近日发力公共卫生领域建设。

黄奇帆:疫情已造成几万亿经济损失,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要花两三千亿补短板

黄奇帆,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此次疫情的发生发展是不是说明我国现有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治工作还有很多系统性问题?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重大疫情发生、把疫情消灭在萌芽?大疫倒逼我们深刻反思。国家需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供给侧全面改革,解决该领域的方向性问题、系统性问题、基础性问题,让该领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扩大公共卫生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