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俞穴:补肾纳气、强筋健骨,为补肾第一要穴!
2024-02-26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肾俞穴位于腰部,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穴下传入神经由L1节段进入脊髓,与腹下神经(T12~L2)进入脊髓的节段重叠,可以单纯治疗盆腔和腹部脏器的病变。
导读 肾俞穴出自《灵枢·背腧》,别名肾腧、肾之俞、少阴俞、肾念、高盖等,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又为肾的背俞穴。《扁鹊心书》曰:“肾俞二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壮,盖肾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则不死,又治中风失音,手足不遂,大风癞疾。”故肾俞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 学位释名
俞,意为“通输”,有转输经气之意;肾俞内应肾脏,为肾气在背部输注、转输之处,故名肾俞。
定位取穴
体表定位:
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穴位解剖:
肾俞穴的浅层主要分布有第2、3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主要为第2、3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肾俞穴的初级传入神经主要来自以第2腰椎为中心的第9胸椎-第4腰椎的脊神经节,传出神经来自同节段的椎旁节和脊髓腹角的运动神经元。
肾俞穴的下方皮肤较厚,皮下组织较致密,深处的结构有胸腰筋膜、竖脊肌、腰方肌、肾脏等。
功效主治
现代医学研究
肾俞穴的分布规律与脊神经节段性的分布特点大致吻合,支配肾俞穴的初级传入神经可来自多个节段的脊神经节,同一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可通过分支投射于不同穴区,从而使之与不同穴区之间产生联系,为不同节段体感神经末稍在穴区水平实现信息转导。因此,刺激肾俞穴不仅可激发高级神经中枢的整合、调整功能,产生一系列神经体液的调节,改善局部组织代谢,消除或减轻躯体因素对肾脏神经的影响,而且可作用于躯体感觉神经末稍及交感神经末梢,通过神经的轴突反射、节段反射途径作用于脊髓相应节段的自主神经中枢来改善肾功能及保护肾组织,从而达到恢复生理平衡、消除病理产物、抵御疾病的目的。
肾俞穴位于腰部,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穴下传入神经由L1节段进入脊髓,与腹下神经(T12~L2)进入脊髓的节段重叠,可以单纯治疗盆腔和腹部脏器的病变。
现代研究,针刺肾俞穴对肾脏功能有调整作用,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一定促进作用,对膀胱张力有调整作用。有报道针刺肾俞能兴奋网织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针刺肾俞对肠功能障碍者,可使肠功能正常化,说明有调整肠功能的作用。艾灸肾俞穴可提高血清睾酮的产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强肌肉的力量,促进细胞的生长,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提高人体的体能与免疫力。
常用操作
针刺。直刺0.5~1寸。施针时,手法应轻柔,不可向外斜刺,避免针刺过深及反复提插而刺伤肾脏。对于剧咳、躁动不安以及年幼等不宜留针的患者,以防因体位改变针刺深度而伤及肾脏。
灸法。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病案一则
病例:患者,女,60岁。主诉:腰部持续刺痛2年,加重10天。症见:腰部持续钝痛、刺痛,偶为放射性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发冷、麻木,平卧减轻,站立或过劳后加剧,饮食好,睡眠可,二便调。舌苔薄白、质暗红,脉沉细。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检查,提示:L4-5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处方操作:以肾俞穴为主,配合大肠俞、命门、阿是穴,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斜向脊柱方向刺入1.0寸,行平补平泻法,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得气后留针。取3cm左右的艾条8段,点燃后,均匀的排放在艾灸箱内,置于针刺的部位上,用布巾覆盖3层,避免烟雾直接逸出,待艾条燃尽,取下艾灸箱,以患者局部皮肤均匀潮红,汗出为度,将针取出。
疗程:以上治疗每日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后腰部疼痛感减轻,发冷、麻木症状缓解。此法治疗4疗程,痊愈。
机理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椎间盘组织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压迫相邻的神经根、脊髓,造成周围组织水肿、椎管狭窄、脊柱侧弯等。患者感到腰部疼痛酸困、并多沿坐骨神经往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小腿常出现胀痛、麻木、发凉甚至抽筋,坐立行走都难持久。中医认为该病与肾气不足有关,《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通经活络;病变附近的大肠俞、命门、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具有调和气血、消除水肿、祛邪通络的作用;再配合艾灸,使热感透达肌肉组织,有效地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组织的血流状态和椎间盘突出病灶局部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炎性水肿。
参考文献:
[1]沈雪勇主编,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邵水金主编,腧穴解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23.8.
[3]高希言,徐瑾.肾俞穴的临床应用验案分析[J].中医学报,2011,26(163):1527-1528.
[4]高珊,李瑞,田环环.肾俞穴的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7,37(8):845-850.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肾俞穴#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