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动静脉瘘 VS 手术造瘘:真实世界研究揭示血透通路新选择

2025-05-13 liangying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旨在真实世界环境中比较两种技术的技术成功率、生理适宜性、通畅率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

动静脉瘘(AVF)是血液透析(HD)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但传统手术造瘘(SAVF)存在高成熟失败率(达30%)及再干预需求。近年来,血管内动静脉瘘(endoAVF)通过微创技术(如WavelinQ EndoAVF系统)实现,早期研究显示其潜在优势。然而,endoAVF与桡动脉-头静脉手术造瘘(RC AVF)的直接对比证据有限。本研究旨在真实世界环境中比较两种技术的技术成功率、生理适宜性、通畅率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双臂研究,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一所大学医院接受endoAVF(WavelinQ系统)或RC AVF的60例患者(endoAVF组20例,SAVF组40例)。纳入标准包括:成年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透析或非透析依赖),超声确认目标血管(动脉/静脉≥2mm且无钙化)。排除标准包括活动性感染、严重舒张性功能障碍及认知障碍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endoAVF由3名经验1-3年的介入放射科医师操作,RC AVF由2名经验>10年的血管外科医师完成。术后通过临床及超声评估瘘管成熟(生理适宜性标准:肱动脉血流≥500 ml/min,静脉直径≥5 mm或成功双针穿刺透析),随访1周、4周及3、6、12个月。主要终点为技术成功率、生理适宜性及插管率,次要终点包括6/12个月原发/累积通畅率及再干预率。统计采用SPSS 29.0,连续变量以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分类变量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研究结果​​

1.基线特征​​

· 两组年龄(endoAVF 66.45±13.41岁 vs SAVF 65.1±8.5岁,P=0.318)、性别(男性90% vs 72.5%,P=0.186)及合并症(高血压90% vs 92.5%)无显著差异。endoAVF组40%患者有既往瘘管失败史(SAVF组12.5%,P=0.015)。

2.技术成功率与生理适宜性​​

· 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90天,endoAVF组75%(15/20)达到生理适宜性,SAVF组60%(24/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1)。

3.插管率与通畅率​​

· 生理适宜性瘘管中,endoAVF组66.6%(10/15)成功插管,SAVF组70.83%(17/24)。6个月原发通畅率endoAVF组65% vs SAVF组57.5%(P=0.891);累积通畅率75% vs 60%(P=0.908)。12个月原发通畅率均为50%,累积通畅率70% vs 60%(P=0.949)。

4.再干预与并发症​​

· endoAVF组再干预率0.25例/患者/年(5例次:4例球囊扩张,1例静脉栓塞),SAVF组0.1例/患者/年(4例次:2例吻合口球囊扩张,2例血栓清除),差异显著(P=0.043)。无严重不良事件。

5.血流与静脉直径​​

· endoAVF组肱动脉血流增长更显著(术后3个月760 vs SAVF组620 ml/min,P<0.001),头静脉直径在1周(5.6±1.22 vs 4.67±1.75 mm,P=0.02)及1年(6.8±0.43 vs 6.45±0.404 mm,P=0.046)均优于SAVF组。

血管内与手术造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疗效比较研究设计及主要研究结果

本研究证实endoAVF与RC AVF在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上相当,且endoAVF在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静脉扩张方面更具优势。尽管endoAVF组再干预率略高(0.25 vs 0.1例/年),其6个月累积通畅率(75%)显著优于SAVF组(60%),提示endoAVF可能作为解剖条件不适合RC AVF患者的优选方案。局限性包括样本量小(n=60)、随访时间短(12个月)及术者学习曲线影响。未来需扩大样本、延长随访并整合随机设计以验证结论。临床实践中,endoAVF可作为上肢近端造瘘前的替代选择,尤其适用于既往瘘管失败或血管条件受限患者。

原始出处:

Vergara-Pérez H, Diaitz-Usetxi Laplaza R, Baliño Remiro P, Pérez Alba A, Rius Peris A, Garcia Bello Á, Pons Prades R, Reque J. Comparative outcomes of surgical versus percutane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 a prospective study. Clin Kidney J. 2025 Feb 26;18(4):sfaf063. doi: 10.1093/ckj/sfaf063. PMID: 40242052; PMCID: PMC1200087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4622, encodeId=af902264622b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57589339a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液透析#</a> <a href='/topic/show?id=439f126e96f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动静脉瘘(AVF)#</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796, encryptionId=439f126e96ff, topicName=动静脉瘘(AVF)), TopicDto(id=89339, encryptionId=a57589339a4, topicName=血液透析)],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y 12 11:35:09 CST 2025, time=2025-05-1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AHA: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与下肢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较低的血红蛋白浓度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A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CKJ: 间质葡萄糖监测设备在1型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分析性能评估

FSL2设备在接受血液透析的T1DM患者中具有临床可接受的表现,尽管其精度较非透析患者的研究略差。

CKJ:性别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传统血液透析与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改善相关,而增量透析与承担更多传统女性角色的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相关。

ERA 2024:每周2次 vs 每周3次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及住院率比较(TATH 试验)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试验研究,旨在比较每周2次与每周3次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J Sport Health Sci: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血流限制(BFR)训练会增加血栓风险吗?

本研究揭示了多种与D-二聚体水平升高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糖、炎症状态、使用导管作为血管通路、透析时间较长、以及近期的心血管事件。

【今日分享】血液透析浓缩物注册审查指导原则

本文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的《血液透析浓缩物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点击即可下载查看。

【今日分享】成人血液透析患者结核感染风险管理专家共识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活动性结核病与结核感染筛查技术和流程、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和随访管理、感染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并提出10条推荐意见,以供我国结核病与肾脏病诊疗、防控工作者借鉴参考。

J Ren Nutr:初次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糖与死亡风险

在初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低血糖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均如此。

专家论坛|左力:血液透析人群中消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如何进一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患病率及发病率是我国肾病及肝病医生面临的挑战。

CKJ:日本政府实施的财务激励对血液透析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早期筛查及管理效果的影响

日本实施的财务激励计划显著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PAD筛查频率,但未显著改善感染、血运重建及截肢等结果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