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感染拔除左室导线后再次植入Biv-CRT装置,成功率高!北大人民医院李学斌等研究

2024-11-28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人民医院研究显示,CRT 患者左心室导线拔除后右侧入路再植入 Biv - CRT 可行,感染率低,强调再评估及预防心包填塞等要点。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苑翠珍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因装置相关感染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后再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Biv-CRT)装置是可行的,而且右侧入路植入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鉴于此,研究者表示,对于拔除后再评估有Biv-CRT装置植入指征的患者,应推荐进行右侧入路植入。

这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因感染行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后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患者167例。

这167例患者中,161例(96.4%)患者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拔除拔除成功,6例(3.6%) 拔除失败(2例右心房导线粘连严重无法拔除,4例心包填塞死亡)。

再植入手术中位间隔时间 7(5,7)d。

拔除成功的患者,109 例(67.7%)患者行 Biv-CRT 装置再植入,其中6例(5.5%)失败,103 例(94.5%)成功;52 例患者(32.3%)未再植入Biv-CRT 装置,其中 39例(24.2%)因初始适应证可疑或消失。

103例再植入患者中,102 例(99.0%)通过右侧入路植入,1 例(1.0%)选择左侧入路植入(因双侧均曾囊袋感染 )。

术后1年随访期间,再植入Biv-CRT装置的103例患者共有7例(6.8%)死亡,1 例(1.0%)囊袋感染,1 例(1.0%)右心房导线脱位。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中,52例未再植入Biv-CRT装置的患者中,39例是因为初始适应证可疑或消失,这提示随着CRT应用数量的增长及适应证的扩宽,过度治疗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再植入前重新评估 CRT 的必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CRT患者再次植入的感染风险特别高,但该研究1年随访感染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国外同类文献报道 6.5% 的再感染率。

研究者表示,可能因为一则患者偏倚,入选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比例(6.4% vs. 47.0%)、菌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比例(10.1% vs. 63.0%)远低于国外文献报道;

二者全身麻醉会显著增加外科手术感染发生率,而该研究中导线拔除全身麻醉比例为 19.3%;

三则,对侧再植入率99.0%远高于国外43.0%的比例,远离感染区域再植入可以显著降低再感染率,这符合目前的指南建议。除此外,研究随访时间段也是其中可能原因之一。

该研究中,再植入手术中位间隔时间 7(5,7)d,国外文献报道再植入间隔时间较长(中位时 64 d),考虑与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比例高有关。

此外,该研究导线拔除失败率3.6%,其中2.4%为心包填塞导致死亡。国外相关研究也显示,导线拔除并发症最常见原因是心脏穿孔导致的心包填塞,占并发症 71.4%。

基于此,研究者表示,降低死亡率重在预防心包填塞,必要时可在杂交手术室进行心脏直视手术。

此外,可选择全身麻醉下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进行导线拔除;所有患者都放置股动脉和股静脉鞘,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连接到心肺机,包括一个备用的心胸外科团队。

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对心包填塞患者有效,大多数预后良好。

来源:苑翠珍, 昃峰, 李鼎, 等. 因感染拔除冠状静脉左心室导线后再次植入双心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装置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8(11): 1098-1102.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11.00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9830, encodeId=05d22239830a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966514344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脏再同步化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f79046e49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导线拔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749, encryptionId=f79046e493c, topicName=导线拔除), TopicDto(id=51434, encryptionId=b9665143445, topicName=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Nov 28 23:11:48 CST 2024, time=2024-11-28,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JAHA: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长期预后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CRT与约50%的患者可接受的生存期和长期反应相关。CRT继续顺利进行的可能性不大。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范围或应缩窄

克利夫兰大学医院和病例医学中心的Ilke Sipahi博士及其同事报告,他们发现了四成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不佳的原因:现行指南提出的CRT治疗适应证心电图标准过于宽松。该文发表在《内科学文献》(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6月13日在线版上。 基于多项研究证据,现行指南强烈建议,凡是QRS>120 ms[假定符合左室射血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2012年3月1—3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介绍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相关临床研究进展情况。   王教授分别介绍了COMPANION研究、CARE—HF研究、REVERSE研究、MADIT CRT研究和RAFT研究,后三个研究共同证实了CRT可降低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患者的死亡率或心衰事件,尤其是心脏再同步化并植入心

中国循环杂志:阜外学者发现,房颤并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衰再住院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近期,阜外医院刘尚雨等在本刊发文称,尽管合并房颤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心衰再住院率增加,但房颤并非该类患者心衰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回顾性收集2010-01 至2014-12 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首次接受CRT的258 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和无房颤组。中位随访22 个月,死亡33 例(12.8%),心脏移植5例(1.9%),心衰再住院7

Heart Rhythm: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远期死亡率变异颇大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再同步化治疗之后,远期死亡率依据基线传导缺陷和重塑反应而存在较大变异。论文于2012年11月26日在线发表于《心律》(Heart Rhythm)杂志。   此项研究对MADIT-CRT亚组患者进行了评估。MADIT-CRT对1820例接受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或仅除颤器(ICD)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在左束支传导

CAE:房颤/房速或为CRT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因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疗效与术后患者CRT起搏的数量密切相关。目前对CRT术后未能CRT起搏的原因、各种原因的所占比例未做过很好的研究。 来自霍普金斯大学的Cheng A等研究者收集了2006年至2011年间,通过起搏器程控获得起搏器数据的CR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动算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未能CRT起搏的原因分为十类。对完成分类队列中的部分数据进行人工矫正。共检索了80768名

2013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标准解读

2013 年2 月,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美国心律学会(HRS)等机构联合发布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适用标准。该文件对369 种现实临床场景(适应证)下置入上述装置的适宜性进行分级评估,目的是提高临床医生的决策水平,改善器械治疗效果,完善医疗报销政策。该标准将ICD 和CRT 的置入适宜性分为三种:适合(7~9分)、可能适合(4~6 分)以及不适合(1~

靶向左室电极置入指导CRT

  英国研究者进行的TARGET[靶向左室电极置入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研究表明,与标准CRT相比,使用斑点追踪心脏超声靶向左心室电极置入可显著改善反应性和临床状况,并降低死亡和心力衰竭相关住院率。该研究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 2012; 59:1509-1518)。   该研究纳入220例计划进行CRT的患者,基线进行心脏超声斑点2维

ACC 2014: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适用于非左室传导阻滞

3月30日的ACC 2014 会议上,以色列Goldenberg博士团队就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相关研究做报告,提出CRT不适用于无左室传导阻滞的轻度心衰患者。【原文下载】 相关研究情况概述 近期,一个长达7年的大型临床随机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如果轻度心衰患者存在左室传导阻滞(LBBB)伴左室射血分数(LV)降低及起搏治疗的其他适应症,加用CRT具有长期的

Eur Heart J:使用或不使用除颤器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生存比较

与接受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相比,接受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不能显著降低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