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 未来可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正式发布!

2022-09-29 肿瘤资讯 肿瘤资讯

随着中国临床专家的不断成熟成长,中国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响应和安全性数据不断得到收集,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得到积累,未来将形成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发出更多更好的中国声音,《共识》也将不断得以完善。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及非小细胞肺癌委员会组织、并广泛征求了全国专家同道意见制定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下简称《共识》)于2022927日在线发布会成功召开。《共识》汇总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经专家广泛认可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随着近年来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应用经验的积累,《共识》增加了小分子靶向药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安罗替尼anlotinib等在免疫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共识》发布会邀请到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成员和全国肿瘤防治领域诸多大咖云端汇聚,共同见证了晚期NSCLC诊疗发展史上这一重要的时刻。大会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凯教授致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报告了《共识》修订情况,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凯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做会议总结。【肿瘤资讯】特派记者第一时间参会并就《共识》采访了血管靶向专家委员团成员,以下是专访韩宝惠教授、周彩存教授和李凯教授的综合报道,其余内容将另文刊出。

专家介绍

《共识》《指南》 密切关联

图片

CSCO历来重视肿瘤相关指南和共识的制定和修订。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委会主委李凯教授认为,国内外权威、普适性强的临床指南,均会根据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定期做出更新。过去两年在抗血管生成治疗领域,国内外取得了多项进展。《共识》是在2020年版的基础上,由专家组根据近年发表的新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加以修订而成,以指导我国肺癌治疗的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

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与《共识》存在着联系与区别。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委周彩存教授应询记者时表示:首先,制定《指南》的CSCO专家有很大一部分参与制定了《共识》,兼顾了两者的特点,既突出重点,又能各有侧重。其次,《指南》需要高级别临床证据和专家意见的支持;《共识》作为专家意见,也离不开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但可以有一些尚在探索阶段的证据资料。《指南》《共识》在内容上均强调NSLCLC治疗方案的本土化、药品的可及性,使治疗规范,也使人民群众用得起肿瘤治疗药物。第三,《指南》涵盖了NSCLC从早期到晚期全方位内容,《共识》则聚焦晚期NSCLC的特定治疗类型药物的临床使用,存在区别。《共识》就晚期NSCLC患者中如何高效、合理应用抗血管生成药物给出了专家建议,包括一线治疗及其维持治疗、二线治疗及以上治疗、特定人群的治疗和不良反应管理。从《共识》覆盖的范围来看,涉及到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的方方面面,使临床应用时有证可循,尤其是对于不良反应管理方面的建议,贴近临床实际,有利于抗血管生成药物更好地落地实践。总之,《共识》和CSCO指南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指导临床实践中NSCLC的全程管理。

《共识》制定 科学规范

记者了解到,《共识》的推荐内容参照CSCO证据级别(1—3类证据)及推荐等级(Ⅰ-Ⅲ级推荐)进行相关推荐。专家组检索了PubMedEMBASE、万方医学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更新了部分文献。

李凯教授进一步介绍,专家组梳理了前期《共识》使用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更注意收集这两年以来的新进展,如截止时间为2022531日,检索得到相关的英文文献117篇;中文文献184篇,参考了NCCN指南、中华医学会《肺癌诊疗指南(2021版)》及《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共识》更新范围较多,涉及到晚期NSCLC一线、一线维持治疗、二线和后线治疗,覆盖晚期NSCLC的全线治疗。如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用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贝伐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用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贝伐珠单抗(单药或联合)用于晚期NSCLC一线维持治疗、贝伐珠单抗联合EGFR TKI用于EGFR突变阳性患者一线治疗的PFSOS数据更新等。新进展为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累积了更多证据,进一步扩展了适应症,也增强了临床使用的信心。

图片

中国经验 中国方案

新生血管生成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使肿瘤血管退化。晚期NSCLC患者使用这类药物,是对含铂双药化疗方案的有力补充。《共识》在体现我国医务人员疾病治疗和总结药物使用经验上做出了很多努力。

韩宝惠教授应询时指出,在贯彻健康中国战略中,有效提高肺癌患者5年生存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自2005年开始,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有效改变了过去以单纯化疗为主的治疗格局,有效提高了患者的OS,形成了抗血管生成药物独特的治疗方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18年,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安罗替尼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晚期NSCLC患者,目前均已进入国家医保用药目录。如今肺癌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新时代,抗血管生成药物也随着时代的进步,焕发出新的青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联合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上,取得了大量的、彻底改变临床实践的新证据、新策略。将这些新证据、新策略,特别是中国临床实践经验及时补充进《共识》,是非常有意义的。为此,在2018年,由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牵头启动,组织专家组在总结我国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该份《共识》。《共识》的发布,为临床合理、规范用药,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供了重要指引。

图片

周彩存教授则表示,《共识》制订以来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助力很大。这类药物使用历史较长,仍发挥着抗肿瘤斗争的重要作用。以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可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延缓耐药,且不良反应可控。如,安维汀(Avastin,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时,显著延长患者中位OS;联合免疫治疗时,可延长患者PFS。对伴有肝脑转移、放射性脑损伤等特殊人群来说意义更大;联合安维汀(Avastin,贝伐珠单抗)等抗血管生成药物使用后,缓解脑水肿、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等,从而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周彩存教授主张,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是一个辅助治疗策略,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把其他药物疗效发挥得更好、更大。

广泛宣传 携手共进

《共识》的制定,对临床上规范使用抗血管新生药物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除了《共识》的制定,更重要的在于学习、宣贯和运用《共识》,使不同层级的医务人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抗血管生成这类药物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方法。

周彩存教授表示,《指南》《共识》制定后,CSCO及时邀请了起草专家召开新闻发布会,出版和发表了相关图书、论文,还将组织不同的级别、不同形式的宣讲会。希望像罗氏制药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积极参与《指南》《共识》的学术推广。他也寄语媒体工作者,一份好的《指南》《共识》制定出来,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及时把《指南》《共识》送到专家、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手中,再通过他们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才能是最重要的,良医汇【肿瘤资讯】等新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大有可为。现在发布在专家的层面覆盖面比较广了,希望《指南》《共识》可以覆盖到更多的患者及家属。

李凯教授指出,顺时代而生,依进展而变,任何的指南和共识,只有不断地更新迭代,才具有生命力。在基于当下研究证据更新《共识》的过程中,我们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安罗替尼等药物在中国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强有力的证据经得起时代考验。对于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患者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诸如联合新型靶向药物以及新兴肿瘤免疫治疗的最佳组合策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患者的最佳给药模式以及疗效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以选择优势人群和实现精准抗血管生成治疗。对于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的应用和探索仍充满挑战,期待临床应用和研究探索齐头并进,让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新时代再焕新机。

韩宝惠教授也对我国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研发和临床使用提出了希望。从一线治疗至二线、三线治疗,乃至特定人群的治疗,《共识》充分考虑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各种应用场景,为中国医生开创了治疗新格局。展望未来,对于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应用,希望随着国内外对其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应用领域必将更加广泛,必将惠及更多肺癌患者。

总结

《共识》发布会节奏紧凑、内容严谨。各位CSCO血管靶向专委会专家在发布会上,就《共识》制定中的深层次问题做了进一步阐述,交流了思想和经验,有助于临床中深入学习、使用《共识》。韩宝惠教授在总结时指出,随着中国临床专家的不断成熟成长,中国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响应和安全性数据不断得到收集,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得到积累,未来将形成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发出更多更好的中国声音,《共识》也将不断得以完善。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CSCO血管靶向委员会在前辈教授的努力之下,规模不断壮大。抗血管生成药物数量和应用范围也是从小到大,开疆拓土。正如李凯教授所说,传承一袭文化、弘扬一种精神、聚焦一个方向、不断提升水平。唯有团结协作,方能共创辉煌。《共识》也将始终秉持这一文化和精神,继续在我国肺癌治疗领域中担负起应有的作用。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目前已有3个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晚期NSCLC患者,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 scula 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8]和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安罗替尼。这三种药品均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因此,随着我国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不断发展以及药物可及

韩小弟教授:抗血管生成药物给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2019年9月19日—21日,主题为“创新精准研究,探索智慧医疗”的第二十二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在美丽的厦门盛大召开。与会期间,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韩小弟教授接受专访,围绕最常见的脑胶质瘤类型--胶质母细胞瘤(GBM),详细介绍GBM诊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的现状,分享贝伐珠单抗在临床应用的经验,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展望未来GBM的治

Nature:结核病治疗新策略:阻断肉芽肿血管发生

机体响应结核感染,会将这些细菌入侵者困在肉芽肿(granulomas)之中。肉芽肿是由免疫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的结节状病灶,其是结核病的一个标志特征。这种围堵策略起初会取得成功,但最终细菌会设法突破这些细胞间的监狱,扩散至全身。 现在,研究人员证实这种逃脱借助了在肉芽肿中打通隧道的新血管,这些血管为内部的细菌提供了新鲜氧气和出路。他们测试了一些获得FDA批准、可阻断

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处理手册

随着我国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不断发展,以及药物可及性的不断提高,抗血管生成药物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本手册的制定将有助于指导我国肺癌治疗相关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