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启敏院士/宋咏梅/张维敏团队《自然·通讯》:揭示FGFR2/NF2/YAP信号依赖的坏死性凋亡新机制

2025-05-12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揭示了FGFR2抑制剂通过激活MST1-MLKL磷酸化及FGFR2-NF2-YAP信号轴诱导RIP3非依赖性坏死性凋亡的新机制,同时发现坏死微环境通过IL-8-PD-L1轴介导免疫逃逸。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在肿瘤生物学及治疗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靶向对凋亡耐受的肿瘤方面显示出重要潜力。这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传统上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调控,其与RIP3形成坏死小体(necrosome),进而导致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磷酸化。活化后的MLKL转位至质膜,破坏膜完整性并执行坏死性凋亡【1】。然而,调控坏死性凋亡的信号通路仍存在争议:如在TAK1缺失【2】时,RIP1并非必需。研究表明,MLKL依赖性坏死可独立于RIP3发生【3】,且RIP1/3并不总是影响MLKL依赖性坏死性凋亡【4】。此外,caspase8缺陷小鼠中炎症反应的启动可不依赖RIP3【5】,这些发现提示坏死性凋亡存在替代性调控通路,亟待深入探索。鉴于坏死性凋亡在克服凋亡抵抗中的关键作用,阐明其分子机制及潜在靶点对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5月3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詹启敏院士、张维敏副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宋咏梅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Harnessing the FGFR2/NF2/YAP signaling-dependent necroptosis to develop an FGFR2/IL-8 dual blockade therapeutic strateg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FGFR2抑制剂通过激活MST1-MLKL磷酸化及FGFR2-NF2-YAP信号轴诱导RIP3非依赖性坏死性凋亡的新机制,同时发现坏死微环境通过IL-8-PD-L1轴介导免疫逃逸,为食管鳞癌的靶向-免疫联合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图片

Hippo信号通路主要由激酶级联反应构成,其核心机制包括MST1/2的磷酸化激活LATS1/2,进而导致YAP/TAZ失活。该通路在调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关键调控因子NF2通过促进LATS1/2的磷酸化,在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中亦发挥调控作用。Hippo通路在细胞凋亡和铁死亡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但其在程序性坏死中的功能尚未被系统阐明。

研究团队发现,FGFR2抑制剂AZD4547能够通过RIP1/MLKL依赖的途径诱导RIP3低表达/缺失的肿瘤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并鉴定MST1作为程序性坏死通路的新组分。在RIP3低表达/缺失的细胞中,MST1通过与RIP1和MLKL形成复合物,在Thr216位点磷酸化MLKL,从而促进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同时,FGFR2抑制引发NF2的Ser518位点磷酸化,进而诱导其泛素介导的降解,导致Hippo通路失活。随后,YAP的激活促进了RIP1和MLKL的转录上调,进一步放大程序性坏死反应。有趣的是,“垂死挣扎”的肿瘤细胞通过释放IL-8帮助周围残存肿瘤细胞上调PD-L1表达。这一发现提示,FGFR2抑制虽然能够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但也可能通过IL-8的旁分泌作用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基于上述发现,研究团队提出了FGFR2/PD-L1或FGFR2/IL-8-CXCR1/2双阻断治疗策略。在PBMC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双阻断治疗显著抑制了食管鳞癌的生长。

图片

本研究揭示了FGFR2/NF2/YAP信号通路在食管鳞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FGFR2在免疫调节中的关键作用,不仅为理解坏死性凋亡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食管鳞癌的联合治疗策略开拓了新方向。通过FGFR2抑制剂诱导坏死性凋亡,并结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望显著提高食管鳞癌的治疗效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詹启敏院士、张维敏副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宋咏梅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冬芍博士(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梓彤副研究员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洪若煕主任医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参考文献

1、Cai, Z. et al. Plasma membrane translocation of trimerized MLKL protein is required for TNF-induced necroptosis. Nat. Cell Biol. 16, 55–65 (2014).

2、Malireddi, R. K. S. et al. Innate immune priming in the absence of TAK1 drives RIPK1 kinase activity-independent pyroptosis, apoptosis, necroptosis,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 J. Exp. Med. 217, jem.20191644 (2020).

3、Gunther, C. et al. The pseudokinase MLKL mediates programmed hepatocellular necrosis independently of RIPK3 during hepatitis. J. Clin. Invest. 126, 4346–4360 (2016).

4、Liu, X. et al. Induction of an MLKL mediated non-canonical necroptosis throug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by tanshinol A in lung cancer cells. Biochem. Pharm. 171, 113684 (2020).

5、Kang, T. B. et al. Caspase-8 deficiency in mouse embryos triggers chronic RIPK1-dependent activation of inflammatory genes, independently of RIPK3. Cell Death Differ. 25, 1107–1117 (2018).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9318-9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4665, encodeId=839922646650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0201011314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食管鳞癌#</a> <a href='/topic/show?id=690b41435a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坏死性凋亡#</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1435, encryptionId=690b41435a3, topicName=坏死性凋亡), TopicDto(id=101131, encryptionId=f02010113143, topicName=食管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y 12 14:50:46 CST 2025, time=2025-05-1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Mol Cancer:李明阳/贾青鸽团队综述食管鳞癌放疗抵抗机制和逆转策略

该综述详细总结了ESCC放疗抵抗相关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最新的放射抵抗逆转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芝华教授《自然·通讯》:cfDNA甲基化多模态超早期识别食管鳞癌和癌前病变

该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基于cfDNA全基因组甲基化组的多模态分析有助于ESCC的早期诊断和分子特征监测,还将其应用于癌前病变识别,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

对话大咖 | 陈俊强教授谈中国食管鳞癌治疗的创新之路与科普实践

【医悦汇】对话大咖栏目特邀陈俊强分享中国食管鳞癌特点、精准放疗方案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经验,以及如何做好肿瘤患者的全程康复,旨在为广大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见解。

【论著】| LINC01410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本研究旨在目探讨LINC01410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ESCC防治提供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刷新一线晚期食管鳞癌总生存期!PD-1“后起之秀” 再迎新适应症获批!

PD-1抑制剂斯鲁利单抗获批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针对该适应症开展的ASTRUM-007研究即是一项完全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

Cancer Cell:李志刚/刘芝华/龙凌云/苏建忠揭示食管鳞癌新辅助免疫疗法应答机制,助力食管癌免疫精准治疗

该发现揭示了祖细胞样CD8+ Tex-SPRY1细胞在ESCC对ICB有效应答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了机制生物标志物。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能谱 CT的列线图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

已有研究已经显示了能谱 CT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诊断、特征描述和评估方面的功效,然而,它在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对新辅助化疗(NAC)反应方面的价值仍不清楚。

STTT:袁勇/赵屹/廖奇团队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耐受新机制

研究团队全面详细地刻画了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耐受的肿瘤细胞群体特征及其分子机制,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和方案。

Sci Adv:同济大学揭示食管鳞癌进展和耐药性的新机制

本研究报道了TAOK3通过增强细胞自噬进而促进食管鳞癌的进展和化疗耐药。

STTT:北京大学詹启敏团队揭示食管鳞癌治疗新策略

抑制基质源性PCs及其相关通路可能是治疗肿瘤的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