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 Hongwen Deng/Hongmei Xiao教授团队揭示阿尔茨海默病脑空间转录组中基因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

2025-02-19 Genes and Diseases Genes and Diseases 发表于陕西省

研究通过分析配体-受体(Ligand-Receptor, L-R)相互作用、转录因子调控网络以及特定区域的基因关联网络,发现基因互作模式在Ab积累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时空依赖性。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沉积。近年来,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AD脑内基因表达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目前对淀粉样b蛋白(Ab)积累过程中基因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尚不清楚。

美国杜兰大学的Hongwen Deng教授团队联合中南大学的Hongmei Xiao 教授团队在本刊发表了题为“Gene interactions analysis of brain spatial transcriptome for 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论文,研究通过分析配体-受体(Ligand-Receptor, L-R)相互作用、转录因子调控网络以及特定区域的基因关联网络,发现基因互作模式在Ab积累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时空依赖性。

01 L-R相互作用分析

研究团队利用CellPhoneDB工具分析AppNL-G-F和C57BL/6小鼠模型的空间转录组数据,发现3个月和18个月组中17对L-R在Aβ积累过程中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图1)。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表明,这些配体-受体对中的许多基因之间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这表明它们可能协同参与AD的病理过程(图1)。

图片

图 1 CellPhoneDB分析揭示,在3个月和18个月组中,配体-受体对在Aβ积累过程中呈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原文中Figure 2)

02 海马体不同区域L-R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

研究团队分析了不同年龄组和淀粉样蛋白水平下海马体不同区域之间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他们发现,在3个月和18个月组中,野生型小鼠海马体颗粒细胞层和CA3区的相互作用比L1/L2和L3/L4组更显著(图2)。在3个月组中,L3/L4组的差异表达配体-受体对数量普遍增加,尤其是在海马体颗粒细胞层本身及其与其他海马体区域的相互作用中(图2)。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来自不同AD小鼠模型的独立空间转录组数据验证了这些L-R互作的保守性。

图片

图2 CellPhoneDB分析中海马区跨区域L-R相互作用(原文中Figure 4)

03 点特异性网络分析

点特异性网络分析揭示了不同表型、脑区和年龄组中具有显著不同网络度矩阵(NDM)的基因。例如,在海马中,Ttr在3月龄野生型小鼠中的NDM度高于AD小鼠,而在12月龄AD小鼠中则相反(图3)。这些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不同表型、脑区和年龄组中可能具有广泛的相互作用。

图片

图3 人类海马旁回单核RNA测序和单点特异性网络分析结果(原文中Figure 8)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和人类大脑的空间转录组数据,揭示了基因相互作用在不同空间区域和病理状态下的依赖性和动态变化。这些发现为从基因相互作用的角度深入探讨AD的病因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未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章来源

免费全文下载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30422400134X

引用这篇文章:

Wang S, Greenbaum J, Qiu C, et al. Gene interactions analysis of brain spatial transcriptome for Alzheimer's disease. Genes Dis. 2024;11(6):10133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2714, encodeId=16382252e146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cbe9e7892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阿尔茨海默病#</a> <a href='/topic/show?id=7e94124409a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时空依赖性#</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4409, encryptionId=7e94124409a0, topicName=时空依赖性), TopicDto(id=97789, encryptionId=3cbe9e7892e, topicName=阿尔茨海默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Feb 19 23:43:47 CST 2025, time=2025-02-19,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Alzheimer's & Dementia: 白质束形态与微观扩散特性:MINT模型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深层机制

MCI和痴呆患者的白质束在微结构和形态上均表现出显著异常,特别是颞叶通路和胼胝体中部。相比传统DTI指标,MINT模型对扩散率异常的解析能力更强,且能够缓解纤维交叉效应对结果的混淆。

肠道菌群被研究“烂”了?巧妙串联,热点也能“卷”出Cell Metabolism高分文章!

这篇文章探讨了微生物群与AD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微生物衍生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如何通过抑制铁死亡来缓解AD的病理。

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介绍了 AD 血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涵盖 Aβ、p-tau 等检测及应用,提出多项推荐意见。

Alzheimer's & Dementia:脑皮层厚度作为唐氏综合征相关阿尔茨海默病分期的敏感指标

DSAD患者的顶叶和颞叶皮层厚度的减少能够有效区分病理阶段(AUC最高达0.96),优于皮质下体积评估。DSAD皮层变薄模式较ADAD更为广泛和严重,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Chitinase-3-like-1在神经炎症和退行性病理中的多面角色及其治疗意义

CHI3L1在神经炎症、退行性疾病及肿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它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动,驱动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加剧神经退行性病理进程。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中国学者揭示血浆生物标志物反映阿尔茨海默病大脑功能和结构变化

本研究发现,Aβ42、P-tau181、NfL和GFAP血浆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灌注、灰质体积及白质完整性密切相关。其中,Aβ42和P-tau181对脑灌注的预测作用最显著。

Alzheimer’s & Dementia | 中国学者揭示单细胞核RNA测序解析神经元细胞周期活动:从健康老化到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变

研究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细胞周期重新启动与神经元衰老事件之间的紧密关系,并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得到了稳健的一致性结果。

细胞外囊泡介导的神经炎症,在 AD 发病中作用显著,MSC-EV最值得关注

这篇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揭示了外泌体在阿尔茨海默病(AD)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Alzheimer's & Dementia:视觉短时记忆中的神经退化与补偿,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功能适应

aMCI患者的视觉短时记忆表现与右侧额中回灰质体积相关,而健康对照组则更多依赖内侧颞叶连接。这表明随着MTL的退化,aMCI患者通过额叶补偿机制维持认知功能,为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Alzheimer’s & Dementia:激活肌肉-大脑轴减少淀粉样斑块积累并改善行为缺陷

肌肉特异性表达转录因子TFEB的小鼠模型显著减少了淀粉样斑块累积,改善了突触功能和行为缺陷,并通过肌源性因子PSAP调控了中枢神经系统保护机制。这为阿尔茨海默症干预提供了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