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中南大学陈翔/刘洪/刘静合作揭示琥珀酰化调控在黑色素瘤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2025-03-13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陕西省

这篇文章揭示了琥珀酰辅酶A通过调控PD-L1的琥珀酰化和降解,增强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提出了CPT1A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为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以黑色素细胞异常增殖及代谢-免疫失稳态为重要特征的致死性皮肤疾病。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单抗显著改善了部分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但其反应率仍不理想,仅有15-25%的跨多种肿瘤的患者表现出积极反应,且大约三分之一的初始应答者会复发【1,2】。因此,识别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和耐药机制对于提高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疗效至关重要。传统研究多聚焦于PD-L1的转录调控,但其蛋白稳定性的动态机制长期未明,研究表明,除了能量生产,线粒体还通过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 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s),如乙酰化、丙二酰化和琥珀酰化来调节蛋白质功能【3,4】。因此深入挖掘PTM机制是领域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此外,肿瘤代谢重编程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线粒体代谢产物(如α-酮戊二酸、琥珀酸)如何通过翻译后修饰调控免疫检查点蛋白,成为破解耐药的关键突破口。

2025年3月11日,中南大学陈翔教授刘洪教授刘静教授合作联合在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了 “Alterations in PD-L1 succinylation shap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in melanoma”的原创研究性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线粒体代谢酶CPT1A通过琥珀酰化修饰调控PD-L1蛋白降解的关键核心机制,提出了CPT1A活化剂联合免疫治疗抗黑色素瘤的全新治疗策略,为黑色素瘤免疫治疗提供精准靶标。

图片

免疫治疗的困境与代谢调控破局

通过多组学分析,研究团队揭示了琥珀酰辅酶A(succinyl-CoA)的核心调控作用。代谢干预激活PD-L1降解通路,补充α-酮戊二酸(DMK)或琥珀酸(DES)可显著提升肿瘤细胞内琥珀酰辅酶A水平,并通过溶酶体途径加速PD-L1降解。机制上,阐明了CPT1A作为琥珀酰转移酶可催化PD-L1第129位赖氨酸(K129)发生琥珀酰化修饰,诱导PD-L1经晚期内体-溶酶体途径降解。基因编辑实验证实,K129R突变可抵抗降解,而K129E突变(模拟琥珀酰化)使PD-L1半衰期显著缩短,这一发现为破解免疫治疗耐药提供了全新视角。在临床前模型中,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CPT1A活化剂苯扎贝特(Bezafibrate)作为免疫治疗增敏剂,有望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带来更安全、可及的联合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上,基于CPT1A与PD-L1的蛋白表达构建的疗效预测模型也展现出了较高的效能,为患者精准分层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这一成果的临床转化潜力,标志着基础研究与实际医疗需求的高度融合。

图片

核心机制图

科学意义与未来方向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琥珀酰化修饰是PD-L1降解的重要“分子开关”,突破了传统蛋白稳定性研究的范式。CPT1A作为兼具代谢与免疫双重调控功能的关键酶,为逆转免疫治疗耐药提供了新靶点。这一发现不仅限于黑色素瘤,还可能为肺癌、结直肠癌等依赖代谢重编程的实体瘤提供普适性治疗策略;对公众健康具有深远影响,苯扎贝特作为已上市的安全药物,联合疗法有望大幅减少新药研发投入,让更多患者受益。并且,通过饮食或代谢干预调节体内琥珀酰辅酶A水平,或成为辅助癌症治疗的新方向。例如,富含α-酮戊二酸前体的食物(如西兰花、菠菜)可能具有潜在协同效应。同期基于CPT1A开发简易筛选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的检测工具,将更有利于推动精准医疗普及。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CPT1A-PD-L1调控轴在其他癌种中的普适性,并优化代谢药物与免疫疗法的联合方案。此外,团队计划推进基于CPT1A的临床检测工具研发,助力精准治疗策略的制定。

综上,这篇文章揭示了琥珀酰辅酶A通过调控PD-L1的琥珀酰化和降解,增强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提出了CPT1A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为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本文的通讯作者为中南大学陈翔教授、刘洪教授和刘静教授,第一作者为中南大学梁龙副研究员、匡欣薇研究员与博士研究生何依。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5-02077-6

参考文献

1. Korman, A. J., Garrett-Thomson, S. C. & Lonberg, N. The foundations of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and the ipilimumab approval decennial. Nat. Rev. Drug Discov. 21, 509–528 (2022).

2. Ribas, A. & Wolchok, J. D. Cancer immunotherapy using checkpoint blockade. Science 359, 1350–1355 (2018).

3.Wu, X. et al. Targeting protein modifications in metabolic diseases: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argeted therapies.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8, 220 (2023).

4.Diskin, C., Ryan, T. A. J. & O’Neill, L. A. J.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 by metabolites in immunity. Immunity 54, 19–31 (2021).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5790, encodeId=86232255e904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3041033311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黑色素瘤#</a> <a href='/topic/show?id=d24168e065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琥珀酰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8706, encryptionId=d24168e0654, topicName=琥珀酰化), TopicDto(id=103331, encryptionId=330410333110, topicName=黑色素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r 12 20:29:17 CST 2025, time=2025-03-12,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12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读书报告 |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对比PD- 1抗体单药辅助治疗BRAF突变型III期黑色素瘤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本研究表明,D/T在延长RFS方面优于PD-1,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选择,特别适合希望快速控制复发的患者。

【衡道丨笔记】王朝夫教授“皮肤黑色素细胞增生性病变病理诊断及经验分享”

本文介绍黑色素细胞相关知识,包括其在表皮位置、与肤色关系等。阐述黑色素细胞相关皮肤病变及 WHO 肿瘤类型,讲解病理诊断要点、陷阱及良恶性判断方法,还列举多例不同类型黑色素瘤病例。

Lancet Oncol: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使用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与单独使用纳武利尤单抗的7年随访结果

该研究旨在评估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与单药纳武利尤单抗在黑素瘤脑转移患者中的长期颅内缓解率、颅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有显著的长期疗效和可控安全性,为黑素瘤脑转移患者治疗带来希望。

读书报告 | PD1抗体单药辅助治疗黑色素瘤人群和亚型的效益/毒性和复发模式的差异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教授课题组回顾分析多中心队列不同种族背景和黑色素瘤亚型患者之间抗PD-1单药治疗生存率、复发模式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读书报告 | 黑色素瘤辅助免疫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决策

相对于选择观察的患者,选择免疫辅助治疗的患者认为肿瘤科医生的治疗选择偏好对其治疗决策的影响更大。

读书报告 | NeoTrio研究: 帕博利珠联合达拉菲尼和曲美替尼新辅助治疗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II期研究

NeoTrio 试验对比三种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组病理反应率最高,但因毒性及免疫治疗潜力问题不被推荐,病理反应比影像学反应更能预测无复发生存。

读书报告 | 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辅助治疗III期黑色素瘤的最终结果

本研究的结果为BRAF突变的III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治疗依据,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读书报告 | 纳武单抗维持提高纳武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时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期

与永久停用纳武单抗相比,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在伊匹木单抗/纳武单抗相关irAE治疗中断,完成免疫抑制治疗后恢复单药纳武单抗可提高总生存期。单药纳武单抗恢复后观察到的毒性是可控的,未观察到严重的irAE。

读书报告 | 曲美替尼联合低剂量达拉非尼后线治疗 BRAFV600/NRASQ61 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的 II 期临床试验

曲美替尼联合低剂量达拉非尼在晚期、经 ICI 预处理的 BRAFV600/NRASQ61 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中有前景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的毒性,尤其是存在 MAPK 通路激活改变的患者。

Cancer Cell:靶向小胶质细胞NF-κB信号通路:重塑脑转移微环境,增强黑色素瘤免疫治疗反应

本研究揭示了小胶质细胞在黑色素瘤脑转移中的双重作用机制,即在肿瘤早期具有抗肿瘤作用,而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则转变为促肿瘤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