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镜像夹层动脉瘤1例

2018-11-05 孙骏 焦建同 姜晨 江苏医药

颅内镜像动脉瘤是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指颅内两侧对称位置发生的动脉瘤。镜像动脉瘤多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很罕见,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破裂出血的椎动脉(VA)镜像夹层动脉瘤,并进行文献复习。

颅内镜像动脉瘤是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指颅内两侧对称位置发生的动脉瘤。镜像动脉瘤多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很罕见,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破裂出血的椎动脉(VA)镜像夹层动脉瘤,并进行文献复习。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因“突发剧烈头痛,恶心4h”入院。患者无发热,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及抽撞。体检:体温36.5°C,血压192/104mmHg,脉搏114次/分,神志清,呼唤睁眼,对答切题,肢体按吩咐动作,GCS评分:14分。双侧曈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面纹对称,伸舌居中。颈有抵抗,Kerning征阳性。四肢活动可,肌力V级,肌张力对称,病理征阴性。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示双侧VA对称位置夹层动脉瘤,右侧的瘤体约6mm×8mm,且累及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起始部,左侧瘤体约2mm×3mm,左侧PICA不显影。根据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破裂VA镜像夹层动脉瘤。
 
治疗策略: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2h顿服氯吡格雷300mg、拜阿司匹林300mg。因这个病例的CT图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基本是对称的,只能根据DSA图像判断右侧形态较大的动脉瘤为责任动脉瘤可能性大,故考虑予以一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双侧动脉瘤较为稳妥。治疗右侧PICA-VA型动脉瘤时需保护好PICA,先把支架植入PICA-VA,
再栓塞动脉瘤及闭塞载瘤动脉。左侧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治疗经过:手术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进行。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置入6F导管鞘,全身肝素化。
 
(1)右侧夹层动脉瘤治疗:导引导管在导丝引导下插入右VA,选择合适的工作位作路径图,经过反复尝试,输送PROWLERSELECTPlus支架导管置于右PICA,Headway17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腔,先选择HydroCoil10HydroSoft-Helical弹簧圈(美国MicroVention公司)5mm/20 cm2枚、4mm/10 cm2枚及3mm/8 cm 1枚填入动脉瘤腔,此时造影发现右PICA几乎不显影,遂暂停继续填塞弹簧圈,选择Enterprise头端无导丝支架4.5mm×22.0mm(强生Codman)自支架导管送入右PICA后释放并解脱,支架尾端置入动脉瘤近端右侧VA内,造影见右PICA血运通畅。动脉瘤腔内继续填入2mm/6 cm2枚弹簧圈,造影见动脉瘤致密栓塞,右PICA血运通畅,动脉瘤远端右VA不显影。
 
(2)左侧夹层动脉瘤治疗:导引导管在导丝引导下插入左VA,选择合适的工作位作路径图,输送Headway21支架导管越过动脉瘤置于远端VA内,Headway17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腔。先选择LVIS支架45mm×20.0mm(法国MicroVention公司)经支架导管送入并释放,支架两端跨越动脉瘤。再选择HydroCoil10HydroSott-Helical弹簧圈2mm/4 cm、15mm/4 cm各1枚经动脉瘤内微导管填入,造影见左VA夹层动脉瘤栓塞致密。治疗后造影可见双侧动脉瘤位置对称,呈镜像表现。
 
治疗结果:术后患者恢复满意,复查CT血肿吸收后出院休养,无后遗症。
 
2.讨论
 
颅内镜像动脉瘤是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一种少见特殊类型。对于颅内镜像动脉瘤,先天性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家族性、有血缘关系特别是孪生子脑动脉瘤患者中镜像动脉瘤的发生率为65%~70%,而普通、非家族性脑动脉瘤患者中其发生率仅为21%。VA镜像动脉瘤临床很罕见,文献报道在VA夹层动脉瘤中所占比例不足10%。镜像夹层动脉瘤的形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在胚胎期头部血管形成过程中,具有缺陷的胚胎细胞双侧对称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具有明显缺陷的脆弱的内皮细胞由于慢性炎症、动脉硬化等因素可表现出症状。
 
VA夹层动脉瘤壁很薄弱,易破裂出血,临床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最常见首发症状,而且再出血率很高。文献报道,未行治疗的VA夹层动脉瘤再出血率是30.0%~71.4%,而二次出血的病死率高达46.7%。因此,对于这类病例应该积极手术或介入治疗。而破裂出血的双侧VA夹层动脉瘤对患者的危害性更高,一期同时治疗可能更为稳妥。
 
在镜像多发动脉瘤治疗中,判断哪一个是破裂的责任动脉瘤非常关键。主要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出血部位、血管痉挛等因素来判断。本例患者CT图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基本是对称的,只能根据DSA图像判断右侧形态较大的动脉瘤为责任动脉瘤可能性大。Zderkiewicz等发现,在判断责任动脉瘤时,目前所有的检查手段(包括神经系统检查、CT、DSA和术中评估)的正确率只有72.16%。另外,一侧VA夹层动脉瘤治疗后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可能增加对侧动脉瘤出血的风险。为避免发生致命的再出血,选择一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双侧VA夹层动脉瘤是较好的治疗方案。对于未破裂的双侧VA夹层动脉瘤,一期手术可能还有争议,特别对于一侧行载瘤动脉闭塞的患者,如另一侧VA支架内血栓形成,则患者死亡的风险将明显增加。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和介入材料的进步,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VA夹层动脉瘤的重要方法。虽然有关VA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报道越来越多,但其最佳治疗手段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特别是对破裂VA夹层动脉瘤累及PICA起始部的病例一直是治疗的难点,报道的治疗方法有动脉瘤近端VA闭塞、单纯支架植入、支架辅助弹簧圈疏松填塞等。这些方案虽然能保护好PICA,但均不能达到动脉瘤致密栓塞的结果,仍有再破裂出血的可能。本例患者右侧VA夹层动脉瘤累及PICA起始部,治疗时先支架导管置入PICA,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腔尽可能挤压闭塞VA,造影发现PICA已不显影,再送入支架并释放,使支架自膨撑开PICA恢复血运,此时VA仍出现部分血运,再填入弹簧圈使VA闭塞,达到既保护PICA又致密填塞动脉瘤的目的,避免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可能。
 
总之,对破裂的VA夹层动脉瘤,为防止再出血及继发的高病死率,必须进行积极的有效治疗。对于临床罕见的VA镜像夹层动脉瘤可主张一期血管内治疗。对于累及PICA起始部的夹层动脉瘤,我们选择PICA-VA置入支架后栓塞动脉瘤,达到既保证PICA血运,又能致密填塞动脉瘤的目的,取得良好效果。

原始出处:

孙骏, 焦建同, 姜晨,等. 椎动脉镜像夹层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J]. 江苏医药, 2017, 43(9):665-66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51736, encodeId=0316351e364d, content=好资料,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b1f92335749, createdName=走在路上的风, createdTime=Tue Nov 06 13:37:20 CST 2018, time=2018-11-06,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8-11-06 走在路上的风

    好资料

    0

相关资讯

JNS:颈2经椎板螺钉的长度与椎动脉损伤密切相关

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是一种临床常见且严重的疾病,随着工伤及交通事故的增多发病率逐年攀升。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的寰齿间距增大,齿状突相对于寰椎前弓向上、向后移位,产生延髓颈髓压迫、失稳及严重的继发性损伤,导致四肢瘫痪或终身残疾,甚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因此,对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的患者应行寰枢关节融合术,以恢复颈椎的稳定性,避免发生高位颈脊髓损伤。 寰枢关节融合术包括内固定和植骨融合两项内容。内固定器械

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术中气道管理困难1例

患者女性,47岁,因“宫腔息肉”拟于2016年4月5日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

一例孤独椎动脉V4段并PICA重度狭窄支架手术及1年随访

作者 | 冯骏,王吉昌,叶远鹏,丛龙龙,刘超,张宏 单位 | 西安交大一附院血管外科 导读 在后循环所有的动脉中,我们对椎动脉颅内段关注较少,特别是在闭塞病变的治疗方面。早期的临床病理研究表明,在延髓外侧及小脑后下动脉分布区梗死的患者中经常发现椎动脉颅内段闭塞。双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患者症状有突发眩晕、视物模糊及共济失调等,椎动脉颅内段并分支病变的治疗仍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亟需关注

Lancet:颈椎椎体骨赘引发小脑梗死一例

图A:弥散加权MRI示小脑后下动脉急性梗死;图B:CT血管造影示由颈椎椎体骨赘造成的外源性压迫左侧椎动脉;图C:三维CT血管造影重塑的矢状面和冠状面示左侧椎动脉外源性压迫。 该病例摘自近期The Lancet,由Ozlem Ozkul-Wermester博士等发表。 患者男,59岁,因“突发头晕、头痛、恶心及左手活动笨拙”就诊。神经系统检查示多向性眼球震颤和左侧运动

Spine:椎动脉枢椎段走行与C2椎弓根螺钉3D分析

C2椎弓根螺钉因具有融合率高等优势,在枢椎内固定术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当高跨椎动脉(High Riding Vertebral Artery, HRVA)存在时,其行经枢椎时大部分位于枢椎内,靠近寰枢关节,使椎动脉术中受损机率增加。 HAVA的概念来自C1-2经关节螺钉术相关的矢状面视图,但事实上IAVA的走行是立体多向的,以往的研究对相关情况评估不足,且对IAVA和C2经椎弓根螺钉(C

Stroke:颈内动脉与椎动脉夹层表现明显不同

颈内动脉与椎动脉夹层的对比研究情况尚不明确,von Babo M等人比较了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sICAD)与自发性椎动脉夹层(sVAD)之间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延迟诊断以及3个月的预后情况,发表在新一期的Stroke杂志上。该对比研究比较分析了3所大学附属医院sICAD (n=668) 和sVAD (n=302)病人。sICAD病人年龄更大(46.3±9.6 vs 42.0±10.2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