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导管消融对疾病进展的影响

2025-06-07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发表于上海

日前,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的Laurent Macle教授在第25届心律学大会暨2025年河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学术年会的国际前沿论坛以“房颤导管消融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为做了大会报告。

日前,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的Laurent Macle教授在第25届心律学大会暨2025年河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学术年会的国际前沿论坛以“房颤导管消融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为做了大会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整理如下,以飨诸位读者。

房颤是慢性进展性疾病

房颤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它通常始于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随后可能发展为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rAF)。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比率为5%~15%每年 。有多种因素与房颤进展加速相关,如年龄、无症状性房颤、结构性心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以及非心血管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暂停和慢性肾病等)。

有一些评分系统用于预测从阵发性到持续性房颤的进展。例如2010年发布HATCH评分,该评分纳入高血压、年龄>75岁、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心力衰竭等因素,评分越高,阵发性房颤患者进展到持续性房颤的风险就越高。

持续性房颤与更差的临床结局相关

与阵发性房颤患者相比,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结果更差。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阵发性房颤患者相比,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调整后死亡风险增加22%(图1),卒中风险增加38%(图2)。

image.png

图1 Heart Journal, Volume 37, Issue 20, 21 May 2016, 1591–1602

image.png

图2 Heart Journal, Volume 37, Issue 20, 21 May 2016, 1591–1602

研究显示,房颤患者从阵发性到持续性房颤的进展期风险最高。此前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4000余例日本房颤患者的数据,其中近2000名为阵发性房颤患者。研究人员发现,5年后有28%的患者从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持续性房颤,即每年约5.5%的进展率(图3),且房颤进展与进展期间发生缺血性中风或全身性栓塞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房颤进展期的卒中风险最高,因心力衰竭的住院风险也增加。因此,预防房颤进展可能有益。

2301fig02.jpg

图3 Stroke. 2018 Oct;49(10):2301-2308

房颤的病理生理学

房颤的发生受遗传、环境和心脏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电学重构主要表现为局灶性异位放电,如钠通道和钙处理异常。解剖重构则涉及心房纤维化,导致传导异常和更多的折返形成,进而发展为持续性房颤。自主神经异常也可能促进房颤从阵发性到持续性的进展。

药物疗法和导管消融在预防房颤进展方面的效果

《美国心脏学会:临床电生理学》(JACC: Clin Electrophysiol)杂志近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对疾病进展的影响》的综述性文章,比较了导管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预防房颤进展方面的差异。导管消融可以阻断肺静脉的局灶性异位放电,影响折返的基质和结构重构以及自主神经调控等。而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作用于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和钙处理异常的病理生理过程。

image.png

图4  J Am Coll Cardiol EP. 2025 Feb, 11 (2) 421–435

Laurent Macle教授强调,尽管没有随机试验证明,管理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如降低血压、减肥、减少酒精摄入和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以减少或延缓房颤进展,但这仍然是房颤管理的核心部分。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5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分配到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导管消融的患者在3年内的房颤进展率。 结果显示,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3年内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比率显著更低(14.9%对1.8%,HR:0.15);即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导管消融治疗后在3年内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风险降低85%

CIRCA-DOSE研究比较了射频导管消融与冷冻球囊消融预防房颤进展的效果。结果显示,在3年随访期内,射频导管消融组无人进展为持续性房颤,2分钟冷冻球囊组为4.3%,4分钟冷冻球囊组为7%。

总结

SUMMARY

  • 房颤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

  • 房颤疾病的进展与不良临床结果相关联

  • 导管消融显著隆低房颤疾病的进展率

  • 早期干预有助于预防房颤疾病的进展

  • 消融能量可能影响房颤疾病的进展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8405, encodeId=43be2268405a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7a54248f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房颤#</a> <a href='/topic/show?id=9a0546e31b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导管消融#</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731, encryptionId=9a0546e31b5, topicName=导管消融), TopicDto(id=54248, encryptionId=737a54248f5, topicName=房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un 08 15:04:09 CST 2025, time=2025-06-0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0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NEJM:每月一次!新型单抗疗法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出血事件

对于中高卒中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Abelacimab治疗不仅显著降低游离凝血因子XI水平,还大幅减少了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较于传统的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表现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Eur J Prev Cardio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房颤结局的关系

FGF23是获得房颤相关结果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遗传FGF23和血清FGF23水平之间的矛盾关系强调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阐明潜在的机制。

参松养心治疗房颤研究入选2024年度“心律失常领域10大研究”

参松养心胶囊组提高了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7.8%,降低复发风险达40.0%。

Circulation: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妇女发生房颤的风险

首次分娩时暴露于HDP的妇女与未暴露于HDP的妇女相比,发生房颤的原因特异性危险比显著增加,在暴露于更严重的新生HDP诊断和妊娠期慢性高血压的受试者中观察到更高的发生率。

Nature Medicine:当人工智能点亮心脏迷宫:改写持续性房颤治疗史的开端

《Nature Medicine》研究表明,AI 引导的心脏消融术改变持续性房颤治疗困局。其通过 Volta AF - Xplorer 系统精准定位异常放电灶,提升无复发生存率,对介入医学意义重大。

JAHA: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和其它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NFL是唯一与缺血性卒中和死亡风险显著且独立相关的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

Nature Genetics重磅!房颤的易感基因被发现!

该研究利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这种复杂疾病的测序数据,并评估罕见编码遗传变异对AF风险的作用。

EHJ:贝勒医学院Na Li实验室研究揭示GSDMD非焦亡依赖途径促进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

该研究表明NT-GSDMD在心房肌细胞内通过非焦亡途径引起线粒体损伤,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

Eur J Prev Cardiol:睡眠特征及其对房颤发病率的共同影响

失眠症状和睡眠时间短是房颤的因果危险因素。然而,两种睡眠特征的结合并不会增加房颤的风险,而是每一种特征的叠加风险。

EJCN:药师强化教育对房颤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中国房颤患者存在知识缺陷,药师主导的教育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知识、用药依从性和药物治疗满意度,同时降低出血风险,标准化患者教育应成为日常护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