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3亿高血压患者新希望?新研究:降压潜在新选择,值得临床关注

2025-02-15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陕西省

该分析结果显示,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具有安全可耐受的特征,但需注意监测高钾血症发生风险。

高血压影响着全球约13亿人,尽管已有多种降压药可供患者使用,但整体上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仍不理想。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ASIs)是近年来治疗高血压的一类新药,但其相关不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202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公布的HALO试验结果,在未控制的高血压人群中,并未证实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的降压效果优于安慰剂,但事后分析发现治疗依从性高的患者,血压明显降低,因此,研究人员强调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来证实。因此,更为全面地了解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

近日,《高血压》(Hypertension)发表了一项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该分析结果显示,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具有安全可耐受的特征,但需注意监测高钾血症发生风险。这意味着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血压的潜在选择,有待未来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图片

截图来源:Hypertension

研究人员检索了MEDLINE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起始至2024年3月30日,对比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与安慰剂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最终有7项随机对照试验被纳入分析,共涉及1440例参与者(包含原发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或未控制高血压参与者),其中78%(1130/1440)参与者接受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治疗,22%(310/1140)参与者接受安慰剂治疗。所有参与者平均年龄60.4岁、61%为男性。

7项随机对照试验中,2项研究中包含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联合治疗为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本次分析涉及的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包含磷酸奥唑司他(osilodrostat)、vicadrostat、lorundrostat、baxdrostat。

分析结果显示,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治疗组参与者的收缩压均值自基线的147.3 mmHg,降低至治疗后的137.1 mmHg,而安慰剂组参与者的收缩压均值自144.8 mmHg降低至140.8 mmHg。相比于安慰剂组,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组收缩压多降低6.3 mmHgP<0.0001),表明接受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治疗,可带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收缩压降低。

与此相似地,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组和安慰剂组平均舒张压分别自基线的86.7 mmHg和87.0 mmHg,降低至治疗后的81.5 mmHg和84.4 mmHg,相比于安慰剂组,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组舒张压多降低2.2 mmHgP=0.03)。

随访期结束时,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组和安慰剂组血清醛固酮水平值分别为0.28 mmol/L和0.04 mmol/L、肾小球滤过率预估分别降低了5.4 ml/min/1.73 m2和0.7 ml/min/1.73 m2。不过,目前相关研究持续时间并不能充分阐明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的长期心肾保护作用。

亚组分析发现,无论是根据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剂量(低、中、高)、不同药物(磷酸奥唑司他、vicadrostat、lorundrostat、baxdrostat)、不同类型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一代和二代)、参与者特征(难治性高血压和慢性肾衰)进行分层,均证实了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安全性方面,相比于安慰剂组,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组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组高钾血症风险显著高于安慰剂组(RR=2.5,95%CI:1.2~5.4,P<0.02),但参与者的血钾水平增幅较低(0.3 mmol/L),高钾血症发生率为6.2%(安慰剂组为1.2%)。纳入的研究中未报告有死亡病例,表明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安全可耐受。文章表示,通常可通过减少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用药剂量或停用药物的方式,来减轻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因为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用药剂量最大,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就越高。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安慰剂,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可带来收缩压和舒张压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通常治疗耐受性良好,是临床高血压管理的潜在有效策略,但需注意监测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文章指出,由于本次纳入的试验数量有限,因此对于研究结果的解读应更为谨慎,未来需要有更大规模的长期试验来进一步证实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此外,目前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并未获批用于治疗高血压,因此在获得更多循证医学证据之前,该药物相关研究均应视为试验性,帮助未来理解临床实践应用的研究。

参考资料

[1] Marzano L, Merlo M, Martinelli N,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dosterone Synthase Inhibitors for Hypertens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Systematic Review. Hypertension. 2025 Jan 31.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24.23962.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2097, encodeId=6da9225209e7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c17102651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高血压#</a> <a href='/topic/show?id=64e91054824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5482, encryptionId=64e910548245, topicName=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 TopicDto(id=102651, encryptionId=1c1710265113, topicName=高血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Feb 15 17:59:59 CST 2025, time=2025-02-15,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研究证实:吃巧克力,真能降低高血压风险!

这项研究揭示了,黑巧克力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享受,更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展现出潜在的积极作用。

Lancet:内窥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有望同时治愈高血压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仅需20分钟

微创消融术有望作为全肾上腺切除术替代方案,治疗单侧分泌醛固酮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大病理类型之一),且在消融大部分醛固酮腺瘤的同时,还可能完全治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高血压。该研究结果发表于权威医

并发症丨扭曲伴严重狭窄的右冠脉中段球囊扩张后夹层向远端袖套样扩展,支架过不去

51 岁男性因劳力性胸闷胸痛入院,有高血压史。冠脉造影示多支冠脉狭窄,处理右冠脉病变时遇预扩并发症,经努力植入多个支架,最终右冠脉血流 3 级,但部分分支血流缓慢。

性格大变,当心是腔隙性脑梗塞!

一向温和的刘大爷近日性格大变,有轻生想法,令人担忧。医生从医学角度分析,排除换心致性格改变,结合其高血压史,推测脑出问题,送医检查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

JAMA Netw Open:美国高血压疾病和心血管严重孕产妇发病率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关注血压变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适当措施降低风险。对于已确诊为 HDP 的孕妇,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管理,尤其是 HELLP 综合征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HYPERTENSION:种族歧视对产后血压的影响

本研究揭示了种族主义在孕产妇健康中的潜在作用,并强调了解决种族健康不平等问题的必要性。

《柳叶刀》:仅需20分钟微创消融,有望同时治愈高血压和原酮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传统治疗方式存在局限。FABULAS 研究探索内窥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该微创疗法对单侧分泌醛固酮腺瘤安全有效,或成新治疗标准,更大规模试验正在开展。

Hypertension: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具有可耐受的安全性。高钾血症风险的增加需要仔细监测。

Circ Res:江南大学马鑫团队研究表明内皮细胞TRPC1缺失诱导主动脉收缩过度和高血压!

该研究表明内皮细胞TRPC1缺失诱导主动脉收缩过度和高血压。

3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康复实战1例!居家Ⅲ期康复如何坚持?

60 岁女性因血压控制欠佳伴心悸等就诊,诊断为高血压 3 级等。经药物、心理、运动等综合心脏康复治疗,症状及各项指标改善。探讨康复随访、患者纳入及中医融合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