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例:MemoSorb可降解PFO封堵器在纯超声引导下局麻治疗青年PFO伴5年头痛史病例分享

2025-06-21 DrKing道金医学 DrKing道金医学 发表于上海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完成福建首例局麻纯超声引导可降解 PFO 封堵术,术中无 X 线辐射,封堵精准,患者术后 48 小时出院。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忠贵教授、周小彪主任、王佳茂医师团队在纯超声实时引导下局麻操作,成功为一名因卵圆孔未闭导致持续5年反复头痛的22岁青年实施了可降解PFO封堵术,完成福建首例局麻纯超声下引导可降解PFO封堵术。术中全程无X线辐射,封堵器精准释放且即刻无残余分流,患者术后48小时顺利出院。此次突破不仅体现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绿色介入领域的技术实力,也进一步彰显了国产可降解封堵器在复杂病例中切实落地的临床价值,为后续在福建乃至华南地区推动可降解技术规范化应用、实现更大规模临床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 病例分享

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22岁。

主诉:反复头痛5年。

现病史:5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痛,呈持续性跳痛,伴头晕、恶心、呕吐,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头疼仍反复发作,现入院进一步诊治。

超声检查

右心声学造影:静息状态下连续监测3个心动周期内,左心腔未见微泡通过,房水平右向左分流0级;继续观察超过6个心动周期亦无持续分流。然而在Valsalva释放时,左心腔内可见>30微泡/帧,判定为3级大量“一过性”房水平右向左分流,提示卵圆孔未闭可能性大。

静息状态下。

图片

Valsalva状态下。

图片

2 临床策略

结合检查结果,心脏外科、神经科及超声科等多学科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符合PFO介入指征,考虑到患者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工作,且对心脏异物永久植入接受度低,经充分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后决定采用先进的可降解PFO封堵器为其施行介入封堵术治疗。

选伞考量

根据术前综合评估,选伞确定BDPFO-I 2424,搭配12F可降解鞘

3 手术过程

装载封堵器

图片

图片

送入封堵器

图片

图片

左盘展开

展开左盘面,牵拉成型线使左盘成型并整体后撤贴靠房间隔。

图片

右盘展开,左右盘骑跨于房间隔两侧

大动脉短轴切面。

图片

四腔心切面。

图片

锁定前牵拉实验

只有右盘随着牵拉发生形变,左盘不变,封堵器大小合适,位置良好。

图片

成型锁定

成型锁定后,双盘面紧紧扣合在房间隔两侧,形态良好。

图片

封堵器释放后超声

(大动脉短轴切面)超声下封堵器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封堵成功。

图片

图片

(四腔心切面)超声下封堵器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封堵成功。

图片

图片

4 术后评估

术后1天超声

图片

超声描述:

① 各房室内径及容积大小正常,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及活动度正常,二者呈逆向运动,左室壁16节段心肌运动幅度及收缩期增厚率正常,室壁运动计分指数为1。

② 房间隔卵圆窝处见封堵器位置固定,CDFI未见左向右残余分流束,DOPPLE未测得异常血流频谱,室间隔完整。

③ 各瓣膜纤细柔软,开放幅度正常,CDFI,各瓣口未见异常血流

④ 大动脉位置正常,升主动脉、肺总动脉内径正常,室间隔连续完整

⑤ 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EF66.6%,舒张功能正常。

超声检查结果: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

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见残余漏。

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正常。

左室16节段室壁运动计分指数1(正常)。

5 病例小结

1. 本病例为福建省首例在全程纯超声实时引导下局部麻醉完成的MemoSorb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充分践行“无辐射、微创、可降解”的绿色介入理念。患者为22岁女性,5年来因跳痛性头痛伴头晕、恶心,长期依赖止痛药而疗效有限,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后经经胸右心声学造影确诊PFO,右向左分流达Ⅲ级。结合临床表现及分流程度,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后认为其症状与PFO密切相关,符合介入封堵指征。在充分术前准备及全面检查基础上,经右股静脉途径,在全程纯超声实时引导下,将MemoSorb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准确送达卵圆孔未闭处。术中超声持续监测封堵器位置与形态,确认定位准确、锁定安全后予以释放,缺损成功封堵,残余分流即刻消失。患者全程无不适,手术过程顺利。所采用的MemoSorb封堵器为生物高分子材料制成,可在术后约一年内逐渐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经体内代谢排出。该封堵器在组织愈合期内充当“临时桥梁”,既确保封堵效果,又显著降低远期慢性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金属过敏等风险。同时还保留了未来经房间隔介入操作、妊娠及剧烈运动的灵活性。

2. 术后随访患者自述头痛症状明显缓解。越来越多证据表明PFO与偏头痛、隐源性卒中、减压病等神经和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尤以伴视觉先兆的年轻女性最为显著,早期、安全关闭PFO具有多系统潜在收益[1]。本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代表福建在结构性心脏病绿色介入领域的技术突破,也为症状明显、对 金属植入存顾虑的年轻PFO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精准且具远期优势的治疗选择,为今后推广纯超声引导与生物可降解封堵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感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忠贵教授、周小彪主任、王佳茂医师团队的病例分享

参考文献

[1] 刘彩, 成革胜, 范粉灵, 等. 卵圆孔未闭与先兆性偏头痛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研究进展[J]. Asian Case Reports in Vascular Medicine, 2016, 4: 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70303, encodeId=a89d22e0303e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72f14125b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PFO封堵术#</a> <a href='/topic/show?id=eec61203446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可降解封堵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4125, encryptionId=272f14125bc, topicName=PFO封堵术), TopicDto(id=120344, encryptionId=eec612034461, topicName=可降解封堵器)],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un 21 13:40:52 CST 2025, time=2025-06-2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5-06-21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Neurology:PFO抗凝、抗血小板、封堵术,如何取舍?

一部分缺血性卒中为“隐源性”。以前的观察性研究提示卵圆孔未闭(PFO)和隐源性卒中有关。虽然最近的试验发现在预防卒中复发方面PFO封堵术的优势,但是也发现PFO增加围手术期不良预后或房颤的发生率。然而,某些患者存在PFO封堵术的禁忌症,或存在口服抗凝剂(oral anticoagulation therapy,OAT)的适应症。

N Engl J Med:合并PFO的隐源性卒中:PFO封堵术+抗血小板治疗vs抗血小板治疗

2017年9月,发表在《N Engl J Med》的一项调查了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隐源性卒中患者中,PFO封堵术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与抗血小板单独治疗相比对卒中再发和新发脑梗风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