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下部核团(STN)深部脑刺激(DBS)是全球公认的治疗帕金森病(PD)的神经调控方法。到目前为止,有几种电极植入方法,包括术前成像指导、术中测试辅助的微电极记录(MER)以及术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验证的方法。
在以前的研究中,MER在DBS手术中被认为是针对STN区域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几十年来,由于影像引导下的DBS手术经历了显著的增长,有人提出MER不是STN- DBS的必须方法。影像引导下的定位也引发了在睡眠过程中进行DBS的可能性。考虑到压力和不适的程度,腹膜炎患者更愿意在睡眠状态下进行手术,而不是清醒状态下。
然而,用于确认电极位置的术中CT或MRI设施并不普及,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因此,仅通过术前MRI获得STN定位的估计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
瞄准的准确性与STN-DBS改善症状的结果有很大关系。不同医疗中心的不同植入方法报告了不同程度的靶向准确性。已知有些因素对靶向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如使用的立体定向系统,靶点,以及脑脊液流失和颅内空气导致的脑转移。在此,我们提出MER可以作为STN-DBS期间靶向准确性的预测因素。
藉此,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Zhe Zhenga等人, 回顾性地分析了接受清醒STN-DBS的患者的单中心数据,探究了仅基于术前影像学的植入成功率,以及仅通过术前影像学与MER引导的手术的靶向准确性。
他们对2013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我们中心接受STN-DBS的161名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植入手术是通过术前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直接定位,并在术中进行MER和巨刺激测试。包括术前和术后坐标的285个电极轨迹,以计算STN靶向的放置误差。
在术前MRI引导下,85.9%的电极被植入,无需术中调整。31个(10.2%)和12个(3.9%)电极分别因MER和术中测试而进行了术中调整。
他们发现86.2%(245/285)的电极的轨迹误差≤2毫米。MER生理信号长度<4 mm和≥4 mm组分别有38.0%和8.8%的电极出现轨迹误差>2 mm。
与未调整的电极相比,MER调整的电极的最终定位偏离了STN的中心。
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术前MRI指导下的STN定位结果,大约有14%的病例需要重新定位电极。MER生理信号的长度在第一次穿透时<4毫米,意味着偏离计划目标。MER与术中清醒测试相结合,有助于挽救这种仅基于MRI的偏离。
原文出处:
Zheng Z, Zhu Z, Ying Y, et al. The Accuracy of Imaging Guided Targeting with Microelectrode Recoding in Subthalamic Nucleu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浙江大学#
116
#神经影像#
121
#脑刺激#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