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合理的医学模式

2019-02-23 何裕民 健康界

中医学模式和新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还存在着某些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差异表现在“环境”和“社会”问题上。环境和社会并非只是措辞之差,而有实质之别,社会只是环境中的一部分,并不足以概括环境;相反,环境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医学置人于环境中,它在考虑到社会因素影响的同时,还重视自然因素的影响。而“自然”和“社会”,就象研究它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样,两者虽有交叉和联系,却不能混为一谈。现已有

中医学模式和新的社会一心理一生物医学模式还存在着某些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差异表现在“环境”和“社会”问题上。

环境和社会并非只是措辞之差,而有实质之别,社会只是环境中的一部分,并不足以概括环境;相反,环境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医学置人于环境中,它在考虑到社会因素影响的同时,还重视自然因素的影响。而“自然”和“社会”,就象研究它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样,两者虽有交叉和联系,却不能混为一谈。现已有大量而充分的研究资料证实,自然界众多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医学还必须考虑到自然因素。

一般说来,“在科学中,当一个模式不能适宜地解释所有资料时,就要修改或摈弃这个模式。”有意思的是,新的医学模式本身仍不足以解释自然因素与身心健康及疾病密切相关的这一事实及大量中医学根据个中规律成功施治的机理,故它可以从中医学模式中汲取某些有益的观念。

其实,除了自然、社会、心理等因素,人的医学必须考虑与“人”相关的多种因素。鉴此,近十多年来,西方学者还在新医学模式的三要素基础上提出了尚需兼顾诸如“伦理”、“文化”,甚至“宗教”之类的要素。因为“人”的医学是针对“人”的,人是需要“伦理”关照的。许多医学措施或手段,尽管从生物学(科学)角度看,存在可行性、有效性,但还有伦理上的“该”与“不该”之类的重大问题。科学上可行却伦理上不该为的,即便是再先进,再有价值,都不能为!

此外,“文化”也是重要的、必须兼顾的因素之一。至少,一些文化因素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故有“文化相关综合征”( Cultural-bound  syndrome)的疾病分类和文化精神病学(Cultural  psychiatry)等的相关学科。文化与宗教还决定了人们对疾病及死亡的态度,从而也影响到生存与健康。比如,中国现代城市的竞争文化,造就了“40岁以前,以命搏钱”,“40岁以后,以钱赎命”的怪轮回;这在讲究生活质量与生命至上的发达国家,是不可理喻之事。而就是这么一种文化观念,导致中国多少社会精英“壮志未酬”身先亡!

我们发现深圳30岁左右的青年女性中突兀起一个乳腺癌高发年龄段,认为就是与拼命打拼文化所导致的竞争、压力、挫折和移民文化冲突有关。又比如说:西藏的癌症与精神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大大低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西藏的自然生存条件与医疗卫生水平并不良好;印度的癌症死亡率低于中国,印度的医学水平并不高于中国。这些的背后,都是文化与宗教因素在起重要而无形的操控作用。

尽管人们为生物医学模式开出了许多处方;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仍存在着某些分歧,但有几点是明确的:1)医学,人的医学,如果只是关心“生物学”之一隅,显然是大失偏颇的,不足以很好呵护健康,让人们远离病魔,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合理的医学模式必须兼顾多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生物、心理、社会这些核心要素。2)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环境—形神医学模式对今天的医学模式之更新,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早在1983年,笔者就撰文专门论证了这一点。并在80年代起的中医院校《中医学导论》教材中明确阐述了这一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马恩祥:从待产妇跳楼自杀反思医学模式为何仍然落后

医改已经到了传统医学模式非改不可的时代,管理医学一定要成社会医学的抓手,医疗伦理要与医疗相伴而行,医疗质量标准必须涵盖生物医学、心理医学和社会医学三个方面,医院职业化管理要成为医疗管理的抓手。

六大医学模式PK,未来谁将是领跑者

医学不断发展进步,医学概念层出不穷,新的医学模式也竞相绽放。近日,在2018中国整合医学大会上特设的“适道仁心 医学与人文沙龙”上,一场围绕“未来医学,谁是领跑者”的辩论正在进行。6个院士团队的12名辩手幽默机智的表现,不时引起与会者的阵阵笑声,也让大家对未来医学模式有了更多思考。

王辰谈“4+4“医学模式:吸引人间更优秀的人来学医

2018年的夏天,被誉为“中国医学圣殿”的北京协和医学院试点招收非医本科生,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中选拔,借鉴北美的“4+4“医学模式,在国内医学教育方面首开先河。如今,三个月过去了,这一尝试的效果如何?央广记者跟踪采访了首期班的学生和协和医学院校长,记录下这一探索的进程。何为“4+4”模式?与以往医学教育有何不同?在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的主流多是采用大学五年制教育。北美的医学

胡大一:颠覆医疗 传统医学模式已走进死胡同

在5月17日举行的2014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上,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我国长期应用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应该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医学服务模式。谈及综合医疗服务模式,胡大一特别强调了“五个处方”的重要性。“五个处方”即: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 胡大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