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样的大便,可能是大肠癌来临!

2018-11-13 佚名 胃肠病

今年刚满50岁的陈先生,近半年多来大便越来越不正常,腹泻伴随轻微腹痛,一天要跑好几次厕所,有时候大便中还带有暗红色的血,还比较黏,不容易冲走。 起初以为是痔疮,并没有太在意,但腹泻和便血症状不断加重,一直未见好转,人也日渐消瘦。 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我们内镜中心做了肠镜,结果让陈先生和家人如五雷轰顶:


今年刚满50岁的陈先生,近半年多来大便越来越不正常,腹泻伴随轻微腹痛,一天要跑好几次厕所,有时候大便中还带有暗红色的血,还比较黏,不容易冲走。

起初以为是痔疮,并没有太在意,但腹泻和便血症状不断加重,一直未见好转,人也日渐消瘦。

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我们内镜中心做了肠镜,结果让陈先生和家人如五雷轰顶:

不起眼的大便异常竟是晚期结肠癌导致的!见下图:

上图:陈先生的肠镜图片

什么是结肠癌?

大肠全长约1.5米,分盲肠、结肠与直肠三部分,其中结肠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所谓大肠癌,就是发生在大肠的恶性肿瘤。大肠癌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第三大恶性肿瘤,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如沪、广、深、京已经是第二位,有超越肺癌成为新癌王的趋势;

70%的肠癌发生在直肠,近年来直肠癌比例逐渐减少,右半结肠癌比例逐渐增加。

与其它肿瘤相比,大肠癌预后好,是很容易早期发现和治愈的肿瘤,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

它最初就是一枚很不起眼的腺瘤性肠息肉,经过5-15年的时间演化而来。如能在癌变前发现并切除,就能避免悲剧发生。

所以了解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警惕症状及筛查方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防治结直肠癌起着重要作用。

大肠癌有什么表现?

大便,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生活问题,但不知是受什么影响,很多人对其厌恶至极,避而不谈,从来不想多看一眼,陈先生的案例告诉我们,冲厕所前瞧一眼就是体检,出现异常应该重视。

消化道肿瘤早期较少有不适症状(所以肿瘤早期难以自我发现),但结直肠癌是长在结直肠粘膜上的,在相对较早期就可能通过粪便发现一些问题。

大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少出现明显腹痛、腹胀,反而观察大便更易于发现:

当病变于黏膜,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仅出现大便习惯、性质的改变;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刺激肠道增加分泌粘液,即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大便粘稠、不易冲走等症状;

也因为肿瘤占据了肠腔的部分空间,使正常大便难以通过,亦可出现便秘,大便硬结,量少,大便呈条索状,变细,甚至因为摩擦肿瘤表面出血,表现为大便中混杂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粘液。

肿瘤一旦破裂,还会出现拉鲜红色血,高位结肠病变会有红褐色血便。

什么人最可能患大肠癌?

大肠癌既有环境因素,又有遗传因素的作用。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40岁;

长期烟酒史;

肠息肉史;

慢性腹泻、便秘、便血史;

血吸虫病、阑尾切除史、慢性阑尾炎;

精神刺激史;

家族肠道恶性肿瘤肿瘤史;

长期炎症性肠病史;

嗜好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久坐又缺乏运动者。

上述占到一条者,就属高危人群,建议40岁前进行筛查。

该做哪些检查?

研究结果表明,从普通人群中检出大肠癌高危人群或癌前病变,对癌前病变腺瘤和息肉进行摘除(即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能有效预防大肠癌发生,大幅度降低全人群大肠癌死亡率与发病率。所以定期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

1、大便潜血检查:

大便潜血检查是用单克隆免疫试剂检测出大便中有无微量出血,进而间接判断肠内有出血性病变。

潜血检查需连续3天留取早晨大便行潜血试验,标本取黄豆大小大便即可,检查前及期间不可进食动物血等以免造成假阳性。

这种方法最常用,简单易行。

2、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阳性者需行肠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必要时肠镜中取微量组织病理确诊。

肠镜的优势在于可观察全结肠,并可做活检和息肉治疗,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肠癌多由肠腺瘤或息肉恶变而来,息肉恶变需5~15年过程,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筛查过程中发现并摘除就能有效预防癌变。

所以,我们建议,40岁的人群每隔3-5年做全面肠镜检查;40岁以上合并有早期症状的人群则需要每年做肠镜检查。

3、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就是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以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准确的直肠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cm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80%的直肠癌都能被发现;但是对于高位结肠病变,则没有意义,还需要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大肠癌?

1、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

高纤维素不但有助于促进肠内致癌物质排泄,还可稀释肠腔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少吃油煎、烘烤、熏制、腌制食品。

尽量减少经过煎、烤处理的红肉(猪、羊、牛等)摄入量。

2、积极治疗大肠炎症性疾病:

肠道细菌,特别是厌氧菌大,对肠癌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也是一种比较肯定的癌前病变,一般发病10年后,每10年增加10%~20%的癌变率。

3、早期切除大肠息肉样病变:

大肠息肉样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等,是与大肠癌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良性病变。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4、减少吸烟与酒精摄入:

吸烟与大量酒精摄入已经被证实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也是刺激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控制好烟酒的摄入量就能降低癌变的可能性。

5、遗传因素:

消化道肿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的要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做肠镜检查。

6、适当运动,减肥

缺乏运动、久坐、肥胖、熬夜被认为是肠癌的高危因素;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肠癌的年轻化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香港卫生署:大肠癌筛查参与者已突破10万人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今年8月常态化,香港卫生署9日公布,参与者已突破10万人。有参与计划的荃湾港安医院表示,已为766人进行大肠镜检查,当中30人确诊大肠癌,比例与特区政府计划整体数字相若,但也发现不少大便隐血测试结果为阳性的病人,没有预约做大肠镜检查,认为特区政府应联络相关病人,跟进情况。据报道,荃湾港安医院外科顾问医生周俊恒称,不少大便隐血测试结果为阳性的病人,没有预

Nat Commun:上海仁济医院发现大肠癌潜在治疗新靶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萦晅、房静远课题组研究发现,位于线粒体的sirtuin家族蛋白SIRT5通过促进大肠癌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在大肠癌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项研究丰富了大肠癌代谢调控的机制,并为SIRT5作为大肠癌潜在治疗靶点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GUT: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的大肠癌相关研究!

接受膈下放射治疗或含丙卡巴肼化疗的霍奇金淋巴瘤生存者发生结直肠癌(CRC)的风险增加5倍。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GUT上的研究旨在通过评估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特征来提供对治疗相关CRC(t-CRC)发展的一些见解。此项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KRAS/BRAF突变分析了在霍奇金淋巴瘤幸存者队列中诊断的54个t-CRC的错配修复(MMR)蛋白。评估MSI t-CRCs的启动子甲基化

日本借助人工智能 0.3秒诊断大肠癌

最近,日本公布了一项人工智能成果,不到一秒就可以测出大肠息肉是否存在癌症。

Brit J Cancer:血清MMP-8水平升高与大肠癌生存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关系!

由此可见,高血清MMP-8水平与CRC的全身炎症反应和不良结局有关。

[中美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研讨会]徐烨教授:紧跟前沿、理论联系实践,全方位提高我国大肠癌临床诊治水平

中美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研讨会聚集大肠癌领域最新进展,力争把最新理念、最新研究成果传递给中国大肠癌治疗的各领域、各层次的临床医生。大肠癌的治疗需要大肠外科、肝外科、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同参与,通过多学科治疗(MDT)可让患者得到更大的生存获益。基层医疗机构可能由于治疗理念更新不及时等原因,在MDT开展和实施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定期及时了解大肠癌治疗的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