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食管癌的光子计数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
2025-06-08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光子计数计算机断层扫描(PCCT)为提高肿瘤定性和分期的准确性带来了新可能,其具有降低电子噪声、提升空间分辨率和增强物质分解等优势。
食管癌(EC)是全球最常见且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传统上,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依赖内镜技术及 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常规影像学方法。
在食管癌中,预测治疗反应尤为关键。新辅助放化疗(NARC)已成为可切除局部进展期食管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而食管鳞状细胞癌(SCC)则推荐同步放化疗后手术。
光子计数计算机断层扫描(PCCT)为提高肿瘤定性和分期的准确性带来了新可能,其具有降低电子噪声、提升空间分辨率和增强物质分解等优势。PCCT 能以 mg/cm³ 为单位量化组织内碘浓度(IC),为肿瘤定性提供了新途径,可反映肿瘤血管分布及治疗反应。碘浓度已在腮腺等多种器官的良恶性病变鉴别中展现价值,也可用于预测直肠癌对新辅助放化疗的反应。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探究了通过 PCCT 获得的碘浓度与食管癌关键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联,并评估了碘浓度在预测肿瘤对新辅助放化疗反应中的作用。
研究纳入 105 例食管癌患者,其中 85 例(67 例男性,平均年龄 66.0±11.0 岁)符合标准并接受门静脉期 PCCT 扫描。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IC),分析肿瘤分期、分级及脉管侵犯等特征。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敏感性 / 特异性分析及曲线下面积(AUC)计算等统计方法,并评估 NIC 测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
NIC 测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极佳(所有肿瘤的组内相关系数 ICC=0.99,p<0.01)。在腺癌中,良好治疗反应者(Becker 1a/1b 级)的 NIC(0.40±0.13)低于不良反应者(Becker 2/3 级,0.51±0.12,p=0.01)。NIC 临界值≤0.41 可预测良好缓解(OR=4.77,p=0.03;AUC=0.704,敏感性 72.2%,特异性 64.7%),而预测不良反应的准确性中等(AUC=0.662)。
图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贝克尔分级 3 级(预后不良)的回归分析结果
本项研究表明,NIC 值在观察者间具有高度一致性,可预测食管癌对 NARC 的治疗反应,尤其在腺癌中,较低的 NIC 值与更好的疗效相关。尽管 NIC 展现出良好的预测价值,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并探索其他影响疗效的因素。
原文出处:
Nina Pauline Haag,Pascal Bodin,Jan Robert Kröger,et al.Photon-counting computed tomography in esophageal cancer: correlation of iodine concentration with histopathology and treatment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radiochemotherapy.DOI:10.1007/s00330-025-11683-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食管癌#
20 举报
新辅助放化疗(NARC)已成为可切除局部进展期食管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而食管鳞状细胞癌(SCC)则推荐同步放化疗后手术。
15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