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明教授:给初涉科研同学的建议

2017-01-02 彭真明教授 彭真明博客

少数理工科学生,本科期间就开始参加一些科创竞赛,或进入到老师实验室提前接触到一些具体的科研项目,也有少数学生本科期间还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然而,科研并不是简单的利用软件、硬件或设备完成某个功能或某项试验,推导出某个理论,得出某个正确的结论。其实,这仅仅是科研的结果。对于科研新兵而言,科研过程训练的重要性往往大于科研结果本身。因此,本科生或低年级研究生对科研工作还是陌生的,甚至有的认为是遥不

少数理工科学生,本科期间就开始参加一些科创竞赛,或进入到老师实验室提前接触到一些具体的科研项目,也有少数学生本科期间还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然而,科研并不是简单的利用软件、硬件或设备完成某个功能或某项试验,推导出某个理论,得出某个正确的结论。其实,这仅仅是科研的结果。对于科研新兵而言,科研过程训练的重要性往往大于科研结果本身。

因此,本科生或低年级研究生对科研工作还是陌生的,甚至有的认为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实,科研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神秘,甚至在套路上还有些死板。那么,如何才能初涉科研,能够顺畅的踏上科研之路呢。

一、学会查文献

很多学生来实验室前或接到某个课题任务时,首先都会问我能不能推荐几本参考书学习学习,问“我需要准备些什么?”等。

我的建议是,先要明确你做什么,找准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问题可能都会涉及具体的技术背景,那么可以先利用度娘一类的搜索引擎,粗略的自行科普一下相关术语或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然后再通过查文献,看一些博客或技术论坛,下载一些相关的源代码来读,再逐步去落实到要具体解决的问题上。遇到看不懂的专业名字、概念或公式的时候,才去翻教材、专著等。如果是读博士,还得阅读大量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这不等同于本科阶段为了完成某门课程的学习,应付期末考试而进行的知识点全覆盖式的学习或复习。

如果给你一本书或教材,像课堂学习一样,从头到尾学一遍,那黄花菜都凉了。那是学习,而不是真正的科研工作。

研究生阶段,其实是问题驱动的学习。有了明确的主题方向和具体的问题所在,通过文献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问题为主线,延伸式阅读,从而达到系统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学会记笔记

阅读收集的文献中有用的或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随时记录下来,形成阅读笔记。不要走马观花,看了就忘了。现在记笔记很方便了,摘录,拍照等。记笔记的好处,在于对学习的总结,精炼和升华。也为以后讲报告、写报告提供文字、数学公式、图件、表格数据等素材准备,避免遇到加急的汇报或任务时而心急火燎、匆忙上阵交差了事,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等。

撒网文山书海,记笔记就是浓缩精华和收网。

三、学会讲报告

金字塔学习模式中提到,高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能够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经过梳理、吸收消化后,能够尝试着讲给别人听。要想别人听得懂,自己必须先懂。因此,讲报告是很重要的,要把抽象的概念、理论,转化为形象的图或拆分成意义明确的物理过程。这才是讲报告的精髓所在。

有些同学,自己都还没搞清楚,为了汇报任务,就直接上,那报告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讲报告,就是站在听众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角度。让小同行(研究方向一致或相近)听了有收获,让大同行(研究方向有差异)听得明白,感觉你的研究有意义,研究思路有参考价值。

汇报PPT不一定要花哨,但要思路清晰,主题之间过度自然,文字不要多,尽量采用图表来阐述问题。

学术汇报不等同于演讲,报告讲得好的人,不一定口才要多好,关键在于PPT制作和讲解思路,这取决于前期构思和素材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四、学会写文档


科研或技术类文档,不等同于写小说或散文,相对比较八股。根据不同的文档类型,严格文档的规范性,学习和锻炼各类技术文档的编写,包括开题/论证报告,中期进展报告,结题总结报告等。要搞清不同类型文档的结构和提纲,再根据具体课题内容进行内容组织。

这包括了很多细节的要求,如文字编辑软件的熟悉,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撰写,数学公式编辑,图件绘制,参考文献撰写等等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

目前,尽管每种文档都会有各自的模板,但如果对文档规范性无感觉,即使有模板,也没法达到高质量文档的要求。当然,这需要多练、多写、多看、多模仿等,自然就会来感觉。写出来的文档,一定要让读的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这不是什么难事,而在于内心是否重视的问题。

由于本科学习阶段,不会有老师教你如何写文档,如何使用文字编辑软件。因此,有些学生提交实验报告、电子版作业或课程设计报告时,甚至填写各种表格时,往往只重视信息内容和结果的正确性,而不去重视文档的美观性,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这种习惯,那么需要正式提交一些课题申报书、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以及发表学术论文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文如其人啊,很多时候反映了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和风格。

关于文档规范性,其实不少青年教师,也不太关注这点。每学期开学初,我在审查老师教案或课件时,发现很多老师的教案文档,排版是乱糟糟的。有些老师,在写课题申请书时,也都只关注内容,而不注意文档形式。

以上四点就是基本的科研训练过程,即所谓的听、说、读、写等“新四会”能力。

研究生不在于你具体做什么课题,而在于以上几项基本科研能力的训练。那么,毕业后不管你将从事什么类型、什么行业的工作,我想都会很快上手和进入状态的。

还有几点建议:

1)多听实验室内部定期组织的学术交流会,哪怕是否与你的方向一致,有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可以借鉴的。也要尽量去听听全校范围举办的学术报告,尽量多参加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尤其是博士生)。

2)多与学长们交流,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还包括学习、科研方法上的沟通和交流。

3)主动向老师汇报课题进展,主动寻求导师的帮助。不要等到有事了,甚至火上眉头了,才找一下老师商讨对策。

4)最后一点是:多动手,不要老是纸上谈兵。


关于彭真明教授:

彭真明,男,1966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保靖县人。IEEE 会员,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委会委员(第八届)。2001年获得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并加盟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2002年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聘为副研究员,2009年5月被聘为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博士生导师,同年8月晋升教授职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7473, encodeId=dff616e47337, content=很受用,谢谢分享,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NUyjXTCJjo6Nx0VGA4QMDzOP8oAgnV4h51EjSfehJ9QxyiaSmw8PB56BhY8KXFSxHCibXrzcy4abrzSibXQPxJ9kzrLcJyhhB8a/0, createdBy=1d3b1672603, createdName=明月清辉, createdTime=Mon Jan 02 12:45:12 CST 2017, time=2017-01-02,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7-01-02 明月清辉

    很受用,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自然》:年轻科学家讲述科研生活中的挫折

Eddie López-Honorato说:“当你没有经费时,会感觉到压力。当你有了经费时,同样会压力重重。”图片来源:Alejandro Cartagena for NatureMartin Tingley有点想放弃。那是2014年的深秋,他刚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一年多。在看望完波士顿的妻子后,Tingley正驱车回家,而这要花费他8个小时。Tingley感觉自己压力重重、疲

如何避免送出“让人尴尬”的礼物?商学院的研究人员这样说

很多人都收到过让人感觉尴尬的礼物:一块你并不想吃的水果蛋糕,或是一条你绝对不会戴着出门的领带。一组从事市场研究的研究人员探寻了构成“坏礼物”的核心要素,也试图解释人们为什么会为自己所爱的人买下这样的礼物。研究揭示了其中的一个原因:送礼物的人和收礼物的人有不同的关注点。送礼物的人关注“送”的瞬间,想要带给对方惊喜,使他印象深刻;而收礼物的人却看重礼物的长期用途,或者说实用性。“我们发现,送礼物的人想

高校科研经费6成被套现?这是真的吗?

今天(12月28日)早晨起来,照例浏览新闻。一条消息突入眼帘:《高校科研经费乱象:单位立项靠拼关系 6成被套现》。看到这样的消息,实在是吃了一惊:是不是“搜狐新闻”弄错了,网上搜了一下,还真是大家都这样在说。仔细一看,这是法制日报记者的一篇文章,原标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乱象调查”。该“调查”由三个小标题,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文章告诉大家“不久前复旦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部原主任杨萍、医学院动物实

Nature:内向的你如何让自己的科研不被忽视?

一般而言,科学家并不以社交能力见长。在许多人眼里,科学家一副书呆子气,内向寡言,甚至可能略显笨拙。但在当今的科研环境下,开朗外向的人或许更加如鱼得水,因为产学界的研究者往往需要站到聚光灯下,在学术会议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事、资助机构和大众(这一点愈发重要)建立新的关系。对于正在努力建立声誉、推动事业前进的青年科学家而言,掌握这些技能尤为重要。但就算还说不上恐惧,这些任务也不免让许多腼腆或

从2006硕士到2016申请副高——我的科研十年小结

导读:前几天看自己整理论文的记录,发现如果从07年开始算的话,自己做科研正好十年了,这十年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又取得了些什么成果?现在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如果这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的话自己在临终时会后悔吗?不知不觉,2016年还有十几天就要过去了。自己之前是很喜欢写计划和总结的,尤其是学生时代,除了写年度计划甚至还会写每周和每天的计划,总觉得定了计划就会过得更有意义一样,然而最近几年很少写计

做科研应该用什么态度?谁是你科研路上的贵人?

估计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希望能给自己留出整块的时间用于科研。而现实的情况, 整块的时间做科研其实只是一个奢侈的愿望罢了。人有时候甚至很奇怪, 当有一天真的有整块的时间摆着面前的时候,却不知所措了. 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挤时间做科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总是有的。 而恰恰这些挤出来的时间,因为珍惜,所以高效。昨天, 我的一个博士生敲门进来。我这个学生性格比较急, 相比我其他的学生跟我me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