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更新,这些变化你需要知道!

2025-02-26 柔济免疫 柔济免疫 发表于陕西省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多个权威机构,共同发布了《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这是对2018年版指南的重要更新,为患者带来了更科学、精准的诊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患者超过500万人。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诊疗指南也在持续更新。2024年11月1日,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多个权威机构,共同发布了《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这是对2018年版指南的重要更新,为患者带来了更科学、精准的诊疗方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关键变化。

一、诊断标准更精准

细化早期诊断:新指南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RA的早期诊断标准。融入了更多国际先进的诊断技术和理念,比如特定抗体的检测、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等,这有助于医生更早、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例如,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早期患者,通过特定抗体检测和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能有效避免漏诊和误诊。

强调双标准诊断:建议临床医师在诊断RA时,同时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这两个标准各有优势,结合使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987年标准对RA特征性的骨侵蚀预测能力更佳,而2010年标准在老年RA患者中对早期RA的诊断敏感性更高。

二、影像学检查升级

新增特殊检查:新增了特殊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超声等在RA诊断和随诊中的应用价值。这些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内部结构和炎症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关节病变。MRI可以检测到关节软骨和骨髓的细微变化,超声能实时观察关节滑膜的血流和炎症情况。

PET/CT的应用:新指南还提到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它可发现关节和组织的炎症性病变,有利于鉴别关节炎相关疾病,且其变化与RA疾病活动度相关,但目前不建议作为常规评估监测手段,主要用于一些复杂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治疗策略更加个体化

个体化治疗路径: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程及并发症情况,新指南提出了更为个体化的治疗路径选择。比如,对于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采用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案;而对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则会制定更强化的治疗策略,强调治疗方案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新增药物与疗法:纳入了近年来新上市的治疗药物和疗法,包括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等。这些新药为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且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等为代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通过抑制特定的信号通路,能更精准地控制炎症,减少对全身免疫系统的影响。

调整药物使用建议

在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csDMARD)的使用上,新指南依然推荐甲氨蝶呤单药作为初始治疗的首选药物,当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或不耐受时,才选择其他传统合成DMARD。同时,明确了单一csDMARD治疗3个月无临床改善或6个月未达到治疗目标时,应调整治疗方案,可更换或联合其他csDMARD,或使用一种csDMARD联合一种生物制剂(bDMARD)/小分子靶向药物(tsDMARD)进行治疗。

四、强化监测与评估

更新评估标准:在疾病活动度评估方面,除了传统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等评估工具外,新指南还介绍了ACR和EULAR推出的2011年版Boolean缓解标准和2023年更新版Boolean缓解标准(Boolean2.0标准)。当传统评估工具不能完全反映疾病活动度时,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估标准,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明确评估频率:对初始治疗或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建议每1 - 3个月进行一次疾病活动度评估;对已达标的患者,建议每3 - 6个月进行一次疾病活动度评估。这样的频率设置既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又能避免过度检查给患者带来负担。

五、重视患者管理

新版指南将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的推荐级别由2018年的2C级提升到了1A级

首次将患者教育作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疾病知识普及、自我管理技能培训,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通过患者教育,患者能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性质、病程、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要点,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特别强调了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建议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服务,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因为长期患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所以心理支持不可或缺。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的发布,标志着我国RA诊疗水平的显著提升。这些更新和变化将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免疫病康复专业委员会,等.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4,63(11):1059-1077.

[2]姜楠,田新平,曾小峰.《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解读[J].协和医学杂志, 2024.DOI:10.12290/xhyxzz.2024-101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3895, encodeId=2a002253895a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f089169e3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诊疗指南#</a> <a href='/topic/show?id=6d00e61652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类风湿关节炎#</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6165, encryptionId=6d00e616523, topicName=类风湿关节炎), TopicDto(id=91697, encryptionId=5f089169e38, topicName=诊疗指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Feb 27 22:02:07 CST 2025, time=2025-02-2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脂”关重要,不容错过!彭道泉教授团队:2022年血脂异常诊疗新进展盘点

Lp(a)已被证实与多种心脑血管风险增加相关,有望成为降脂治疗新靶点,期待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新冠感染诊疗参考方案》发布

在 Omicron 流行期间,因新冠感染而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人数是 Delta 流行期间的5倍,进入重症监护的则是3.5倍。

要点解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经过讨论,发布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版)》(简称指南)。在本文中,笔者针对指南中重要的更新部分作详细解读。

「诊疗指南」舌癌、牙体缺损等口腔相关病种(2022年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舌癌、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等口腔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

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在《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2017版)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新进展及专家意见,就敏感性皮肤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及分型,以及防治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指南。

ASCO发布2022版肺癌诊治指南:晚期肺癌一线、二线、三线治疗全汇总!

并不是所有的肺癌患者都可以通过免疫疗法获益。而是需要由专业权威的医生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后,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中国原发性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中国原发性结直肠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最新指标。

《山东省新冠病毒感染重症肺炎诊疗专家共识(第一版)》发布

本共识旨在提高全省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重症肺炎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