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女性,意外发现鞍区占位10余天,请诊断!

2019-12-11 不详 影像园

青少年女性,意外发现鞍区占位10余天,请诊断!

【所属科室】

神经外科

【基本资料】

患者,女,17岁

【主诉】

意外发现鞍区占位10余天

【现病史】

患者10余天前外院行头颅CT检查时意外发现鞍区异常低密度影,患者平素有视力减退,视野较前有缩小症状,头痛、头晕症状较轻,同时伴有嗅觉减退。

【影像图片】

























【讨论问题】如何诊断

【讨论】

评论:鞍区见分叶状异常信号影,T1WI、T2WI均呈稍高信号,信号稍欠均匀,视神经及双侧脑室受压,增强扫描呈边缘性强化及分隔强化。考虑颅咽管瘤?神经源性肿瘤?
 
【结果】

病理诊断:垂体腺瘤
 
【病例小结】

垂体腺瘤属于内分泌肿瘤,为最常见的鞍区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占原发脑肿瘤的第三位;好发于2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可根据有无激素分泌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根据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腺瘤和侵袭性腺瘤,根据肿瘤大小划分,小于10mm者为微腺瘤,大于10mm者为大腺瘤。临床症状主要由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有无内分泌功能决定,大腺瘤以肿瘤周围组织受压所致症状多见,微腺瘤多为功能性,表现为内分泌紊乱的症状。

MRI:肿瘤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在T1WI上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为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多较均匀,肿瘤较小是难以准确辨别;微腺瘤诊断间接征象包括:垂体柄偏移、垂体上缘饱满、垂体高度增加超过8mm、鞍底下陷等。诊断要点: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早期无强化,延迟强化;垂体大腺瘤在T1WI及T2WI多为等信号,其内可有出血、坏死、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较均匀,正常垂体不可见;视交叉受压上抬;肿瘤可侵犯海绵窦、脑组织等邻近结构。

鉴别诊断:1.脑膜瘤:鞍区脑膜瘤多位于鞍结节处,蝶鞍无扩大,垂体大小形态正常或受压,CT可见邻近骨质增生,增强可见脑膜尾征。2.Rathke囊肿:MR信号多样,T1WI上可为低、等或高信号,T2WI上多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DWI上呈明显高信号。3.垂体脓肿:很少见,病灶多呈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呈环形强化,壁较厚。4.颅咽管瘤:发病年龄低,多位于鞍上,蝶鞍大小正常,常为囊实性病灶,信号混杂,钙化多见,增强后囊壁和实性部分强化。5.脊索瘤:肿瘤中心位于颅底,骨质破坏明显,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内可见短T2信号间隔,增强后不均匀性中度强化,垂体受压上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81235, encodeId=e83b14812354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e3799983b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鞍区#</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9983, encryptionId=2e3799983be, topicName=鞍区)],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s://wx.qlogo.cn/mmopen/aLGWoFXAyMbIu3qymFOyheQLjPSX3OUs5GmkyBlcCOwTPIeq3why9NGibxxUqYo6hcx8qZLHZFgNPnBK1yzWeOFpyg2OnWOt0/0, createdBy=fa4716, createdName=仁心济世, createdTime=Fri Dec 13 07:17:00 CST 2019, time=2019-12-13,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Pituitary: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检测ACTH或可准确预测库欣病缓解

根据发表在Pituitary上的一项研究,在垂体腺瘤切除术后不久进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抑制试验或可准确预测库欣病的短期和长期缓解。

垂体腺瘤的磁共振影像技术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MRI)已广泛用于垂体腺瘤的影像评估,除了常规的T1WI及T2WI外,近年来通过对序列参数的优化及对射频及信号采集方式的改进,出现了很多新的应用,譬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动态增强技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

垂体腺瘤与脑膜瘤的“碰撞” 鼻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成功“化解”

        图碰撞瘤影像学表现日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一例颅内“碰撞瘤”手术。经检索,这是世界第二例由垂体腺瘤和脑膜瘤组成的“碰撞瘤”手术。今年50岁的李女士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现象,一直未引起重视。1个月前头痛症状突然加重,当地医院头颅CT显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就诊唐都医院后,脑科医院

NEJM:跷跷板眼球震颤-案例报道

跷跷板眼球震颤是一种摆动性眼球震颤,被报道这类患者的巨鞍上病变挤压间脑区域。这种形式的眼球震颤已被归因于前庭眼反射的适应不良和眼反滚动反应失调所致。

垂体腺瘤内颈内动脉动脉瘤1例

男,53岁,因鼻衄伴头痛、进行性视力下降2 d入院。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腔出血,量约200 ml,填塞鼻腔后停止,伴头痛,无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急诊入住当地医院治疗,头痛逐渐加重,第二天出现右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很快失明,同时右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至4 mm,对光反射消失;然后左侧瞳孔散大至3 mm,对光反射消失,左眼视力也迅速下降,仅有光感。

垂体腺瘤合并蝶窦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

为总结垂体腺瘤合并蝶窦脓肿的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8月-2017年7月收治7例伴有蝶窦脓肿的垂体腺瘤病人,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