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基层医生版)(第一版)

2023-01-19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发表于安徽省

目的是使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能够快速了解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掌握诊断、治疗规范和临床决策路径。

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

通信作者:王建业,Email:Email;wangjy@bjhmoh.cn;齐海梅,Email:qhm68602@126.com.

目 录

一、前言

二、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分型

五、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六、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化的危险因素

七、感染后居家和基层卫生机构监测指标

八、转诊情形的判定

九、应对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基层分级管理

十、治疗

十一、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康复指导

十二、老年人疫苗接种相关问题

十三、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一、前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原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通过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是全人类需要面对的巨大公共卫生难题。自2019年底疫情爆发至今,新型冠状病毒已出现了多轮变异,世界卫生组织(WHO)按照发现顺序将其命名为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及奥密克戎(Omicron)等变异毒株[1]。随着变异的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力逐渐减低,而传染性逐渐增强。

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也是我国本土疫情的优势毒株。虽然其致病力较弱,但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对全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有较大威胁。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巨大,前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的倡导下,制定此专家共识,目的是使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能够快速了解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点,掌握诊断、治疗规范和临床决策路径,具备科学、规范管理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能力,以保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二、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

截至2022年12月末,WHO报告的全球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已达到657,430,133例,病死人数超过6,676,645例,病死率约1.02%[2]。无论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初期还是现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流行病学数据均显示老年人群有较高的重症、住院和死亡风险。高龄老年人群因基础疾病多、免疫能力低下等特点,感染后的住院及死亡风险更高[3-8](见图1、2、3)。

图1 美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不同年龄组占比

图2 美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不同年龄组占比

图3 我国香港地区及日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不同年龄组占比

我国≥60岁老年人的数量约为2.64亿[9],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者高达1.9亿[10]。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老年综合征的患病率超过30%,在住院老年患者中,这一比率更高[11],而合并慢性病和老年综合征的老年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面临更高的重症和死亡风险[12-[17]。我国国家卫健委近期公开数据,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我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减少危重症、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的关键。我国香港地区的研究数据显示,与未接种及未全程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老年人相比,全程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群的死亡风险[18](见图4)。

图4 我国香港地区按年龄和疫苗接种剂次统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率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居民全程疫苗接种率为90.37%,其中60岁以上及8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6.6%和66.4%[19]。因此我国各地区均需继续加强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群和患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普及工作,以进一步降低感染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

综上,尽管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不断变异,病死率有降低的迹象,但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巨大,易合并基础病和老年综合征,且部分老年人未接种疫苗,所以面对当下及未来新型冠状病毒流行趋势,老年人群和基层医务工作者将在一段时期内面临严峻挑战。

三、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

(一)临床症状:咽干、咽痛、咳嗽、发热、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症状。

(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分型[20]

(一)轻型

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如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

(二)中型

持续高热>3天或(和)咳嗽、气促等,但呼吸频率(RR)<30次/分、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影像学可见特征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见下图: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

图 中型新冠感染的CT表现

(三)重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且不能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外的其他原因解释:

1. 出现气促,RR≥30次/分;

2. 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3. 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高海拔(海拔超过 1000 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 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760/大气压(mmHg)];

4.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

图 重型新冠感染的CT表现

(四)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 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 出现休克;

3.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 ICU 监护治疗。

五、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一)临床症状不典型

老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较多见,尤其是高龄合并痴呆、衰弱的患者,有时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不明显。部分表现为不明原因的乏力、精神萎靡或谵妄、交流障碍、食欲下降、尿失禁或跌倒,以及心率增快或呼吸频率增快等[21-22]。

(二)起病隐匿

有些高龄体弱的患者可能出现“正常”体温、低体温或者延迟出现的发热。有些表现为原有基础疾病的恶化,容易漏诊和误诊[21-22]。

(三)对缺氧反应迟钝

易出现“沉默性低氧血症”,即血氧含量已经下降,患者却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等症状,如未及时处理,病情可能会突然、快速恶化。所以,对中、高风险老年人群进行感染后指氧饱和度监测,可以尽早识别缺氧,尽早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图 “沉默性低氧血症”患者快速进展为危重型肺炎的CT表现

(四)营养不良风险高

感染后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是成年人的5.4倍,由此导致重症及死亡率升高[23]。

(五)心理问题和新冠感染恢复期症状较常见

老年人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更敏感,易产生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失眠多见。新冠感染恢复期的乏力、胸痛、呼吸困难和心悸等症状比较常见[24]。

(六)认知能力下降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老年人,尤其是重症患者,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增加,且恢复较慢,影响未来生活质量[25]。

(七)病程长,抗原转阴慢

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病程往往超过1周,尤其是重症患者,可能需要2-3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抗原才能转阴。

(八)并发症多

常见并发症有: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离子紊乱、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静脉血栓栓塞、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中风及心肌损伤等[26]。有的并发症甚至在感染1个月后出现。

(九)预后不良

老年人由于有抵抗力低、基础疾病、共病、多种老年综合征,尤其是全身基础状态差、衰弱、预期生存期有限等多种因素,容易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27-[28],预后不良。

六、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化的危险因素

(一)年龄≥65岁[29-[30],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

(二)合并基础疾病或老年综合征:如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尤其是肝硬化)、肾脏疾病、肥胖(BMI>30 )、衰弱、痴呆、肌少症、营养不良等[31-[34]。

(三)近一年内曾因肺炎住院治疗或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22][34-[35]。

(四)免疫功能缺陷(如恶性肿瘤晚期、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22][35]。

(五)重度吸烟者(吸烟指数,即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400)[34]。

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重症化的简易风险分层,根据年龄、基础疾病和接种疫苗情况三个因素的评分,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类人群。(见表1[36])

表1 人群风险分层评分表

七、感染后居家和基层卫生机构监测指标

(一)症状和身体状态:精神状态、进食量、睡眠、二便、有无咳嗽、咳痰及性状等。

(二)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

(三)口唇、指甲、皮肤色泽和肢端温度。

(四)系统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呼吸系统检查。

(五)指氧饱和度监测。

(六)原基础疾病变化。

(七)若有条件可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或抗原;血气分析(注意记录吸氧条件)、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血糖、凝血功能、D-二聚体、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胸片(体位自如者建议正侧位)或胸部CT、心电图等。

八、转诊建议

基层卫生机构应建立通畅渠道与上级机构老年医学团队保持联系、咨询和双向转诊,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需转诊至上级医院:

表2 基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转诊建议

九、应对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基层分级管理

(一)老年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分级及基层管理内容

首先,基层医生依据辖区老年人年龄、基础疾病和接种疫苗情况,迅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分层,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类人群,进行分级管理及危险因素干预,预防感染,并为应对可能的感染进行健康储备。其次,基于基层健康管理体系,实现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依据风险分层,建议轻中型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监测和干预,重症/危重症转化表现的老年人得到及时识别和转诊,最大程度地保障老年人的医疗支持,降低感染后的重症率、死亡率。

根据风险等级和病情进展状况,建议感染后的老年人进行监测和治疗的场所:

1. 居家监测治疗:重症低风险且临床分型为轻型患者可居家照护,由基层医生、家庭医生提供健康管理及监测服务。

2.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感染后重症化分层风险评分≥2分的患者应尽早给予小分子抗病毒治疗,并根据病情进展及基础疾病情况,评估是否需要在具备条件的基层医院进行氧疗、糖皮质激素、抗凝治疗等,如合并细菌感染,需考虑应用抗生素。对于失能及行动不便的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并随访至达到康复标准,给予康复后指导。监测及治疗期间若病情进展,出现任一转诊指征(详见本文第八节),应尽快转诊至上级或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3. 专科医院和三级医院:当老人出现转诊指征,应根据救治能力转至上级或专科医院;其中持续氧合治疗改善不佳、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等重型、危重型患者应立即转往有条件的三级或专科医院。

(二)老年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基层分级管理流程

图5 老年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分级管理流程图

十、治疗

(一)一般治疗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建议每日饮水1500-1700ml,提倡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39]。若出现发热及退热后大量出汗的情况,适当增加饮水250-500ml,进食一些橘子、香蕉等含钾较高的水果,同时饮食中适当增加盐的摄入或饮用含钾、钠等多种离子的电解质水。若合并慢性心衰、肾衰等需控制液体摄入的基础疾病,需监测液体出入量,根据量出为入的原则适当调整饮水量。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营养不良的风险增加[23],尤其是合并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合适的营养支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之一。推荐使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或微营养评估MNA-SF评分对老年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若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应尽早给予营养支持。营养支持主要包括保证充分的热量摄入、营养均衡,摄入优质蛋白质食物。总热量目标设定于25~30 kcal/Kg·d-1。肾脏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1.2~1.5 g/kg[40-[41];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每日0.8~1.0 g/kg[42]。营养摄入方式及制剂的选择应根据筛查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病情、慢性基础疾病和胃肠道功能等情况做出判断,建议遵循“五阶梯”营养治疗原则见图6,以饮食+营养教育为基本方式,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当下一阶梯不能满足60%目标能量需求3?5天时,应该选择上一阶梯。

图6“五阶梯”营养治疗原则[43]

肠内营养制剂可选择短肽型、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或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粉剂)等。

(二)氧气支持治疗:

静息吸空气条件下SpO2≤93%,或活动后SpO2≤93%,或氧合指数(PaO2/FiO2)为200~300mmHg伴或不伴呼吸窘迫,均推荐持续氧疗[44]。目前最佳的氧疗目标仍未确定,建议无CO2潴留风险的患者SpO2推荐目标为94%~98%[45],有CO2潴留风险的患者,根据患者肺功能情况,酌情调整SpO2目标值,尽量使SpO2维持在90%以上。

1. 鼻导管吸氧:首先考虑,调节氧流量达目标值,建议不超过5L/min,因鼻导管吸氧无法充分湿化,超过5L/min的流速时患者难以耐受。

2. 面罩吸氧:如仍不能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3%以上,更换普通面罩或储氧面罩给氧,流量5-10L/min。普通面罩可提供40-60%的吸入氧体积分数,当储气囊充满时,储氧面罩可提供60%以上的吸入氧体积分数,但均不适用于有CO2潴留风险的患者。

3.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接受鼻导管或面罩氧疗1~2 小时后,若SpO2仍达不到目标值,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无改善甚至加重,或氧合指数(PaO2/FiO2)为150~200mmHg,可更换经鼻高流量给氧,不具备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应立即转诊。

4. 若接受经鼻高流量给氧后SpO2或氧合指数仍不能达标,需要转诊到具备条件的医院,进行无创呼吸机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三)俯卧位通气治疗:

对于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中型患者,以及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只要患者能耐受,尽量长时间保持俯卧位,建议每天治疗不少于12小时[20]。清醒俯卧位需要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实施时注意保护好各种管路通道,做好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监测。

对于存在俯卧位通气禁忌人群和不能耐受俯卧位的人群,可以采用左右侧俯卧位交替体位。

俯卧位通气禁忌人群包括:1. 面部、颈部外伤或脊柱不稳者;2.近期有胸骨切开术或腹部大面积烧伤的患者;3. 颅内压升高患者;4. 大咯血患者;5. 需要心肺复苏术或除颤的高危患者[46]。

俯卧位通气应该注意避免:神经受压如臂丛神经损伤、软组织挤压伤、静脉回流受阻如颜面水肿、气管插管移位、橫膈活动受限致呼吸困难、压疮、静脉置管或导尿管移位、眼部受压、视网膜受损、受压导致短暂性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呕吐、短暂性心率失常等。

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示意图7如下:

图7 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示意图

(四)抗病毒药物

此类药物一般用于具有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高危因素或重症化分层风险评分≥2分的轻症、中症患者,有助于预防重症,推荐发病5天内尽早服用,尽可能3天内服用。如未能早期服用小分子抗病毒药,发病5天后检测核酸CT值<30,也可酌情启用抗病毒治疗,但其获益尚缺乏循证医学依据。药物的选择和具体用法应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

1.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服用方法为每12小时服用奈玛特韦300mg和利托那韦100mg,疗程5天,不受进食影响。

使用需注意:

(1)本品是多种肝药酶的抑吞服制剂或诱导剂,容易出现药物间相互作用,详见表3[37],一般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停药3 天后可恢复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2)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

(3)肾功能减退者需减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 30-60mL/min之间者本品剂量调整为奈玛特韦/利托那韦150mg/100mg,每12小时1次,eGFR<30mL/min及血液透析者不推荐应用。

(4)重度肝损伤(Child Pugh C级)不推荐应用本品。

(5)对于需管饲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制备混悬剂后鼻饲给药,两种药品的混悬剂应分别配置,并需在4 小时内给药。建议先给予奈玛特韦,须在5 min内给予利托那韦,以免影响奈玛特韦的疗效[47]。

表3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与常用药物间相互作用表

2. 阿兹夫定:使用方法为每次5mg每日1次,为保证服药剂量宜整片吞服,鼻饲患者可碾碎通过鼻饲管给药,空腹服用,疗程不超过14天。使用需注意:肝功能异常(ALT和/或 AST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或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肾功能减退(eGFR<60mL/min)、胰腺炎病史患者慎用[48]。

3. 莫诺拉韦:推荐轻型、中型患者中的高危人群早期服用。每次800mg(4粒),每12小时口服1次,不受进食影响,疗程5天。本品无明显药物间相互作用,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五)免疫治疗

1. 激素:

推荐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应尽快转诊,如暂时不能转诊,全身性应用糖皮质激素,非重型患者一般不推荐应用糖皮质激素。基本原则是小剂量短疗程,活动性结核患者及免疫缺陷者需慎用。

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应用均可,肠道功能障碍者推荐静脉应用,推荐口服或静脉应用地塞米松6mg(每日1次),口服强的松40mg(每日1次),静脉用甲泼尼龙40mg(分1-2次)或静脉用氢化可的松150mg(每8小时50mg),疗程推荐7-10天[49]。

应用激素后需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及血氧指标,如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血氧饱和度进行性降低,需及时转诊。老年人应用糖皮质激素需恰当掌握激素使用适应症,并注意:

(1)年龄>70岁的患者糖皮质激素临床获益有限。

(2)老年人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降低可能源于基础病加重、胸腔积液、痰液堵塞合并细菌感染、营养不良、肺栓塞等,而不一定是病毒性肺炎导致呼吸衰竭,应用激素前需仔细甄别,避免滥用。

(3)老年人容易出现激素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低钾血症、精神症状、血糖升高、青光眼发作、感染播散、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和血栓风险等,可酌情应用抑酸剂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建议常规监测电解质、血糖和便潜血。

2. 托珠单抗和巴瑞替尼:

此两种药物供基层医生了解:托珠单抗为白介素-6(IL-6)拮抗剂[50],推荐用于IL-6升高患者,巴瑞替尼为Janus激酶(JAK)抑制剂,二者均用于激素难以控制的重型或危重型患者,一般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但二者不应同时使用。

(六)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减少机械通气和降低死亡率。

门诊一般不需常规抗凝治疗,注意指导卧床老年人定时活动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用于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中型患者,以及重型、危重型患者。在决定抗凝强度前,需对患者进行血栓-出血风险的个体化评估,权衡利弊。出血高风险患者酌情降低抗凝强度。住院患者建议常规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筛查(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常规、肝功、肾功、凝血常规、四肢静脉血管超声等)。

抗凝药物的种类和用法应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凝血状态、药物相互作用、出血并发症的救治条件等综合因素来选择。以较常用的低分子肝素为例,推荐用法用量:1.无禁忌的患者应用预防剂量的抗凝药物,首选低分子肝素,剂量为3000U-4000U,每日1次皮下注射。2.如病情进展较快或血栓栓塞风险较高而出血风险较低的非危重型患者则推荐治疗剂量:低分子肝素,常用剂量100 U·kg-1·d-1,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3. 如合并VTE,则按照相应指南进行治疗。4.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不建议在基层医院抗凝治疗[44,[51-[54]。

老年患者是血栓事件的高危人群,也是出血事件的高危人群,若抗凝的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血栓风险和消化道出血风险均升高,如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则出血风险较高,可酌情应用抑酸剂,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评估,密切监测血常规以及血栓、出血等指标,同时监测粪便颜色和便潜血。

(七)抗菌药物治疗

病毒感染不推荐常规抗感染治疗,高龄老年人由于胃食管反流、误吸、卧床、免疫力降低等原因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如高热不退或体温反复、咳黄色脓痰,合并中性粒细胞升高(使用激素者除外)、降钙素原升高、影像学符合细菌感染特点,可根据经验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条件者及时完善病原学检查。

(八)对症治疗

1. 解热镇痛药

各型患者均适用,当老年患者出现中等程度以上发热或因高于基础体温感到明显不适、疼痛时可服用此类药物缓解症状。常用的口服制剂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洛索洛芬钠等。

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极弱,恶心、呕吐常见。每次500mg,24小时一般不超过4次,服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多种感冒制剂(复方氨酚烷胺片、酚麻美敏片、及部分中成药制剂)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注意避免重复用药。

布洛芬: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普通片与缓释剂型均有退热作用,缓释剂型起效慢,但作用更持久。普通片,成人一次0.2 g,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缓释胶囊,成人一次0.3 g,早晚各一次。服用布洛芬者建议暂停阿司匹林,如不能停药者建议间隔5小时。

肾功能不全者、消化性溃疡者、心脏病患者更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肝功能不全者、服用他汀者优选布洛芬。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常见药物相互作用见表4。

表4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常见药物相互作用

文献来源:MerativeMicromedex(https://www.micromedexsolutions.com)UpToDATE(https://www.uptodate.com)

2. 咳嗽、咳痰

采取对症治疗。

(1)轻度咳嗽一般无需治疗。

(2)痰多或痰不易咳出,可服用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桉柠蒎胶囊、羧甲司坦等祛痰药。

(3)咳嗽以干咳为主,建议必要时使用止咳药,如右美沙芬、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抗组胺药等。孟鲁司特可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必要时可加用。

(4)酌情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粘液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等。

(5)考虑到潜在风险,阿片类药物很少用于治疗咳嗽,仅用于严重、无法耐受、干扰睡眠和/或降低生存质量的顽固性咳嗽患者。

3. 胃肠道症状

呕吐、腹泻是COVID-19感染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55]。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学可能涉及多重因素,可能与病毒、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高水平表达和/或胃肠道微血管凝血病有关[56]。

(1)鼓励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进食易消化高营养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进食困难的患者,还应避免呛咳,及时翻身、拍背,避免吸入性肺炎,降低重症风险。

(2)出现腹泻症状,补液和维持电解质稳定是最重要的治疗。对于严重电解质紊乱的患者,紧急处置的同时及时转诊。

(3)考虑存在胃肠道菌群失调者可加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益生元);存在消化不良症状者可加用米曲菌胰酶、复方消化酶或阿嗪米特等消化酶制剂;胃肠蠕动减慢者可加用莫沙必利等药物调节胃肠道动力。

(4)如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与抗病毒药物等药物相关,建议对症处理,可耐受的情况下无需停用抗病毒药物。

(九)心理干预

老年患者常因患病存在紧张焦虑情绪,照料者应关注其心理感受,给予适当陪伴和抚慰。必要时专科就医,接受药物治疗和/或心理治疗,防止自伤和自杀等意外伤害。

十一、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康复指导

(一)恢复期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进入恢复期老年人经常会遗留或出现一种或几种躯体或心理不适的症状,经常会持续一段时间或更长。包括:呼吸急促、体力活动与锻炼受限、疲劳感、声音嘶哑、咳嗽、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俗称“脑雾”)、多汗、心悸、吞咽功能下降、嗅觉及味觉减退、耳鸣或耳痛、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和身体疼痛等[57]。如果感染新冠病毒3个月后还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且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这些症状,称“长新冠”、“新冠病毒感染后急性后遗症”或“新冠后症状”[58],也有人将这些症状叫做“新冠后综合征”,现命名尚未统一。自我康复和康复治疗是解决这些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恢复期康复指导的目标

1.通过合理、有针对性的医学指导和康复治疗,减轻恢复期的各类躯体、心理功能障碍及不适症状;2.通过阶梯式的康复锻炼使下降的呼吸功能、躯体肌肉力量和耐力逐渐恢复,逐步恢复感染新冠之前的正常活动和体育锻炼;3.通过恢复期康复指导和干预,使体能、体质和免疫能力有长期整体提高。

(三)恢复期康复指导

1.饮食及生活指导

(1)合理均衡饮食:选择容易消化食物,合理搭配,可少食多餐,适当增加牛奶、瘦肉、鸡蛋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注意多种蔬菜、水果的补充,若进食较少,可酌情每天额外补充整蛋白型医学营养制剂;保证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

(2)日常作息规律:多休息,不熬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恢复早期,尽量减少洗澡,如体力允许可以洗澡,需尽量缩短洗澡时间,避免泡澡或蒸桑拿,洗浴时注意预防跌倒、受凉或过热。

(3)心理支持与社会交流:保持正常的社交,多与亲人、朋友交流,获得心理支持;保持优质睡眠;尝试身心放松,如逐渐恢复日常活动或爱好、呼吸放松训练、冥想、芳香疗法、听音乐等;家中备好紧急联系电话。

2.康复锻炼

新冠病毒感染后长期住院或居家养病会导致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明显下降,恢复期可以尝试在安全和无疲劳的情况下进行运动锻炼。运动时要循序渐进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谨防跌倒,如果运动期间或运动后感到头晕、胸痛或呼吸困难,请立即停止运动,并向医生咨询。

(1)对体力较差、衰弱和衰弱前期的老年人,可以根据活动能力,选择在床上、椅子上进行抬腿、活动手臂等体力消耗小的活动,当感觉可以耐受时,根据体力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逐步过渡至散步、家务、太极、八段锦等。

(2)对于体力较好且有运动习惯的老年人,恢复期的康复锻炼可按WHO推荐,分为五个阶段逐渐进行,每个阶段至少保持7天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感到有困难或者症状出现倒退,可以退回原阶段。第一阶段,为恢复锻炼做准备。例如:呼吸练习、温和的步行、拉伸和平衡练习;第二阶段:低强度活动。例如:散步、轻微的家务/园艺工作。可以逐渐将每天的锻炼时间增加10-15分钟;第三阶段:中等强度的活动。例如:快走、上下楼梯、慢跑、引入倾斜度、阻力练习;第四阶段:具有协调和运动技巧的中等强度练习。例如: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和舞蹈课;第五阶段:回归到基线练习,恢复感染前的正常锻炼或体育运动[57]。

3.中医康复

针对老年人恢复期的不适症状,除应用常规医疗方法对症治疗外,还可以应用中药、针灸、推拿以及传统功法等方法,配合呼吸和机体锻炼,促进症状恢复。

4.呼吸功能康复

对重症/危重症恢复期、有原发性肺疾病及存在呼吸急促、咳痰困难等症状的老年人,可以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胸廓、呼吸、有效咳嗽与手法叩击促进排痰等康复训练。

5.有慢性病老年人恢复期注意事项

恢复期需要全面做好慢病管理。遵照医嘱规律服用慢性病治疗药物,恢复早期需根据病情每天监测血压、血糖、指脉氧饱和度等指标,若没有原发病症状且指标稳定1-2周,可以恢复平常的管理状态,如果症状或指标不稳定持续时间较长,需及时就诊,调整基础病治疗方案。

十二、老年人疫苗接种相关问题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59]。接种疫苗可降低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风险[60]。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20]。

对老年人疫苗接种的建议:

(一)老年人不仅要积极接种新冠疫苗,还要及时完成全程接种。

(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满3个月后可接种第一剂次加强针[60]。

(三)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满6个月后,可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61]。

(四)符合疫苗接种的老年人群,除了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外,也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62]。

(五)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感染后产生的中和抗体能够在康复者体内维持相当长时间,并且人体还会产生具有记忆效应的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因此,在康复后6个月内罕见有再次感染的情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康复者,可以在6个月后接种一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63]。

所有老年人,包括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均应进行疫苗接种,除非存在如下禁忌症:

(一)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

(二)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

(三)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

(四)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60]。

十三、中医药治疗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64]。老年人往往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正气不足,症状隐匿,如果出现疲倦乏力、神昏嗜睡、饮食减少或不进、大便不通等临床表现,注重早期扶正达邪可有效防止向重症传变[65]。此外,中医药“一人一策”个体化诊疗方案,先症而治,可有效截断病势,避免病情加重,这对于降低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不建议采用单一通用处方进行人群大规模覆盖预防,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体质的特殊性[66]。

老年新冠感染非重型,以虚人新感疫毒辨证,宜益气扶正,清热化湿,迅速截断病势。推荐基础处方:生黄芪15 g、生晒参10 g(或西洋参10 g)、荆芥9 g、苍术15 g、广藿香9 g、金银花15 g、虎杖20 g、 芦根30 g,、丹皮9 g、生甘草9g。

老年新冠感染重型及危重型,宜尽早清肺通腑,解毒凉血。推荐基础处方:炙麻黄10 g、苦杏仁10 g、生石膏30~90 g(先煎)、金银花20 g、知母10 g、浙贝母15 g、全瓜蒌30 g、葶苈子15 g(包煎)、赤芍15 g、玄参20 g、生地30 g、生大黄6~9 g(后下)。

(一)发热

1. 初期(3天内)伴肌肉酸痛,怕冷

证属风寒束表,治拟散寒解表。

(1)中药饮片:葛根30 g、麻黄9 g、桂枝9 g、白芍9 g、甘草6 g、生姜6 g、石膏30 g(先煎)、知母15 g等。

(2)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1袋/次,2次/日,冲服;或疏风解毒胶囊,4粒/次,3次/日,口服;或正柴胡饮颗粒,1袋/次,3次/日,冲服;或清肺排毒颗粒,2袋/次,2次/日,冲服。

2. 进展期(3天以上)肌肉酸痛、怕冷不明显,体温持续不退或反复

证属少阳郁热,治拟和解少阳,清透郁热。

(1)中药饮片:柴胡15 g、黄芩9 g、半夏9 g、炙甘草6 g、党参6 g、大枣6 g、青蒿15 g、生地15 g、淡竹叶9 g等;或羚羊角粉0. 6 g,2~3次/日,口服。

(2)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痰热清注射液,20ml/次,1次/日,静脉滴注;或热毒宁注射液,20ml/次,1次/日,静脉滴注。

(二)神昏不清者

证属正气亏耗,治拟益气扶正。

1. 以上普通型或重型、危重型推荐的两个基础处方中,加用生晒参10 g 或西洋参10 g(研粉冲服)。

2. 喉中痰鸣音明显者,证属痰浊阻窍,治拟化痰通窍。

(1)中药饮片:以上普通型或重型、危重型推荐的两个基础处方中,加用菖蒲12 g、远志9 g、郁金15 g、胆南星15 g、天竺黄15 g等。

(2)中成药:安宫牛黄丸,1~3丸/次,2~3次/日,口服或鼻饲;或苏合香丸,1~2丸/次,2~3次/日,口服;或局方至宝丸,1丸/次,2~3次/日,温化后口服或鼻饲。

(3)中药注射剂:生脉注射液,20~60 ml/次,2次/日,静脉滴注;或参麦注射液,20~100 ml/次,1~2次/日,静脉滴注;或醒脑静注射液10~20 ml/次,2次/日,静脉滴注。

(三)大便不通者

证属大肠实热,治拟泻热通腑。

1. 中药饮片(内服):生大黄10~15g(后下)、厚朴20 g、枳实20 g、芒硝10 g(溶化),口服或鼻饲;或大黄粉10~30 g,冲服。

2. 中药饮片(灌肠):严重者可用生大黄30 g(后下)、厚朴20 g、枳实20 g、芒硝10~30 g(溶化),直肠滴注。

(四)痰黏难咯者

证属痰热壅肺,治拟清肺化痰。

1. 中药饮片:蒲公英30 g、麦冬30 g、生薏苡仁30 g、冬瓜子30 g、桔梗9 g、竹沥水30 ml(兑服)等;顽痰者加皂角刺15 g、胆南星12 g。

2. 中成药:金荞麦片,4~5片/次,3次/日,口服;或祛痰灵口服液,1支/次,3次/日,口服。

3. 中药注射剂:痰热清注射液40 ml/次,2次/日,静脉滴注。

(五)肺部影像学渗出加重者

证属肺热壅盛,痰瘀互结,治拟清热解毒,逐瘀化痰。

1. 中药饮片:金荞麦30 g、鱼腥草(后下)30 g、黄芩15 g、桑白皮15 g、炙苏子15 g、马鞭草30 g、鬼箭羽15 g、地龙15 g、葶苈子(包煎)15 g、三棱15 g、莪术15g等。

2. 中成药(中药注射剂):血必净注射液,100 ml/次,2次/日,静脉滴注;或痰热清注射液,40 ml/次,2次/日,静脉滴注。

(六)乏力

证属脾肺气虚者,治拟健脾补肺;证属气阴两虚者,治拟益气养阴;证属肾元亏虚者,治拟补肾填精。

1. 中药饮片

(1)以上普通型或重型、危重型推荐的两个基础处方中,加用(重用)黄芪30~60 g。实热或虚热者,改用党参15 g或太子参30 g。

(2)气虚重者,予独参汤(单独煎服人参30 g);或生晒参15~60 g;或红参15~60 g等。必要时可选择加用山参4~6 g,煎服或研粉冲服。

(3)阴虚津亏者,加用(重用)西洋参15~60 g。

(4)肾元亏虚者,加用山茱萸15~30 g、熟地15~30 g、巴戟天15 g、肉苁蓉15 g、炙乌梅6~9 g等;或加用附桂八味丸(金匮肾气丸)与汤药共煎。

(5)阳虚欲脱者,可选择加用参附汤、参附龙牡汤、四逆汤类核心药味。

2.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1丸/次,2~3次/日,口服;或黄芪颗粒,1袋/次,每日2次,冲服;或参苓白术散,6~9g/次,2~3次/日,口服。

3. 中药注射剂:生脉注射液,20~60 ml/次,2次/日,静脉滴注;血压不稳者,予参附注射液20~60 ml/次,2次/日,静脉滴注;虚盛必兼瘀,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次,2次/日,静脉滴注。

(七)胃口食欲差

香砂六君丸、健脾丸、补中益气丸、藿香正气散等核心药味,或口服此类中成药。

(八)咳嗽

1. 中药饮片

(1)痰黄,咽痛咽干

证属痰热蕴肺,治拟清肺化痰。

金银花15 g、连翘15 g、浙贝母12 g、桔梗9 g、瓜蒌皮15 g、桑白皮15 g、地骨皮15 g、杏仁9 g、厚朴9 g、枇杷叶12 g、蜜百部12 g。

(2)痰白,或无痰,咽不干痛

证属风寒袭肺,治拟散寒宣肺。

蜜麻黄9 g、杏仁9 g、甘草6 g、前胡12 g、白前12 g、紫菀15 g、款冬花15 g、半夏9 g、陈皮9 g。

2. 中成药:宣肺止嗽合剂,1支/次,3次/日,口服;或强力枇杷露,15ml/次,3次/日,口服;或三拗片,2片/次,3次/日,口服;或复方甘草片,3~4片/次,3次/日,口服或含服。

参考文献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ARS-CoV-2 variant classifications and definitions.2022.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riants/variant-classifications.html. Accessed December 20, 2022.

[2]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仪表盘.世卫组织(COVID-19)主页.[DB/OL].(2022-12-13)[2022-01-08].https://covid19.who.int/.

[3] CDC. COVID Data Tracker: Demographic Trends of COVID-19 cases and deaths in the US reported to CDC.[DB/OL].(2023-01-04)[2023-01-08]. 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demographics

[4] 厚生劳动省.可视化数据:有关COVID-19感染的信息.[DB/OL].(2021-07-01)[2022-12-23].https://covid19.mhlw.go.jp/extensions/public/en/index2.html

[5]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2019冠状病毒病第5波数据.[DB/OL].(2022-01-01)[2023-01-06].https://www.coronavirus.gov.hk/chi/.

[6] Bhaskaran K, et al. Lancet Reg Health Eur. 2021 Jul;6:100109.

[7] Prevention of SARS-CoV-2[DB/OL]//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2022-12-24)[2022-12-24]. https://www.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overview/prevention-of-sars-cov-2/.

[8]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COVID-19) 診療の手引き·第8.1版 2022/10/5.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解读问答. 发布时间:2021-11-24. 来源: 老龄健康司. http://www.nhc.gov.cn/lljks/pqt/202111/d51065f1cfea4106870ff9e367dc5eee.shtml.

[1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12月9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时间:2 021-12-09. 来源: 宣传司. http://www.nhc.gov.cn/xcs/s3574/20211 2 /141e8f26e8c24c93b89e27202da41b51.shtml.

[11] (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 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保健医苑 2022年第8 期

[12] Lim S et al. Nat Rev Endocrinol.2021;17:11-30.

[13] 倪伟.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4] CDC.COVID-19.People with certain medical conditions.[EB/OL].[20 22-12-06]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need-extra-p recautions/people-with-medical-conditions.html.

[15] Azevedo DC, Assun??o FCM, Castro MSM, Valle EA. Riskfactors for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due to COVID-19 among frail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opl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ao Paulo MedJ. 2022 Sep-Oct;140(5):676-681.

[16] Wang Q, Davis PB,Gurney ME, Xu R. COVID-19 and dementia: Analyses of risk, disparity, andoutcomes from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the US. Alzheimers Dement. 2021Aug;17(8):1297-1306.

[17] Ma Y, He M, Hou LS,et al.The role of SARC-F scale in predictingprogression risk of COVID-19 in elderlypatien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Wuhan. BMC Geriatr. 2021 Jun10;21(1):355.

[18]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 2019冠状病毒病死亡个案报告初步数据分析( 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2月28日00: 00)[DB/OL]. (2022-12-29)[2022-12-30]. 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pdf/death_analysis.pdf.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12月14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 (2022-12-14)[2022-12-29]. 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212/b927d43bd0354ffeb5a8e1b91377302f.shtml.

[20]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第十版)[EB/OL][2023-01-05].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301/32de5b2ff9bf4eaa88e75bdf7223a65a/files/02ec13aadff048ffae227593a6363ee8.pdf.

[21] 林连君,朱蕾,时国朝,吴剑卿,李洪霞,孙宝君,林江涛,徐作军,孙铁英,黎健,俞森洋,刘新民.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08):588-597.

[22] 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02):161-165.

[23] Liu A, Cong J, Wang Q, et. Risk of Malnutrition Is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Wuha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Nutr. 2021 Jun 1;151(6):1591-1596.

[24] 程岚,张玉宝,沙亚莉,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治疗期间负性情绪调查及影响因素[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020-06-04].

[25] Liu YH, Wang YR, Wang QH, et al. Post-infection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a cohor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VID-19. Mol Neurodegener. 2021 Jul 19;16(1):48.

[26] Becerra-Mu?oz VM, Nú?ez-Gil IJ, Eid CM, García Aguado M, RomeroR, Huang J, Mulet A, Ugo F, Rametta F, Liebetrau C, Aparisi A, Fernández-Rozas I, Viana-Llamas MC, Feltes G, Pepe M, Moreno-Rondón LA, Cerrato E, Raposeiras-Roubín S, Alfonso E, Carrero-Fernández A, Buzón-Martín L, Abumayyaleh M, Gonzalez A, Fernández Ortiz A, Macaya C, Estrada V, Fernández-Pérez C, Gómez-Doblas JJ. Clinical profile and predictors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among older patients hospitalised for COVID-19. Age Ageing. 2021 Feb 26;50(2):326-334.

[27] Wang D, Hu B, Hu C,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in Wuhan, China. JAMA. 2020 Mar 17;323(11):1061-1069.

[28] Chen N, Zhou M, Dong X,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2020 Feb 15;395(10223):507-513.

[29] Lu G, Zhang Y, Zhang H, Ai J, He L, Yuan X, Bao S, Chen X, WangH, Cai J, Wang S, Zhang W, Xu J. Geriatric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serious COVID-19 outcomes among older adults in Shanghai Omicron wave.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22 Dec;11(1):2045-2054.

[30] Covino, Marcello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COVID-19 patients aged ≥80 years.”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 vol. 20,7 (2020): 704-708.

[31] Azevedo DC, Assun??o FCM, Castro MSM, Valle EA. 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due to COVID-19 among frail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opl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ao Paulo Med J. 2022 Sep-Oct;140(5):676-681.

[32] Wang Q, Davis PB, Gurney ME, Xu R. COVID-19 and dementia: Analyses of risk, disparity, and outcomes from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the US. Alzheimers Dement. 2021 Aug;17(8):1297-1306.

[33] Ma Y, He M, Hou LS,et al. The role of SARC-F scale in predicting progression risk of COVID-19 in elderly patien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Wuhan. BMC Geriatr. 2021 Jun 10;21(1):355.

[34] US CDC. Science brief: Evidence used to update the list of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15 June 2022.

[35] Ramos-Rincon JM, Buonaiuto V, Ricci M, Martín-Carmona J, Paredes-Ruíz D, Calderón-Moreno M, Rubio-Rivas M, Beato-Pérez JL, Arnalich-Fernández F, Monge-Monge D, Vargas-Nú?ez JA, Acebes-Repiso G, Mendez-Bailon M, Perales-Fraile I, García-García GM, Guisado-Vasco P, Abdelhady-Kishta A, Pascual-Pérez MD, Rodríguez-Fernández-Viagas C, Monta?o-Martínez A, López-Ruiz A, Gonzalez-Juarez MJ, Pérez-García C, Casas-Rojo JM, Gómez-Huelgas R; SEMI-COVID-19 Network.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in Very Old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VID-19 in Spain.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21 Feb 25;76(3):e28-e37. doi: 10.1093/gerona/glaa243. PMID: 33103720; PMCID: PMC7797762.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2022-12-09].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212/d651c8a88c824cf8911579f503214a44.shtml.

[37] 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方案建议及适宜技术》.[2023-01-03].

[38]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危重症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专家组.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救治专家推荐意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 46(2). DOI:10.3760/cma.j.cn112147-20221230-00994.

[39] 杨晓光,王晓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08):2.DOI:10.19870/j.cnki.11-3716/ts.2022.08.010.

[40] 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2):119-132.

[41]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国呼吸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8):573-585.

[42]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8):539-559.

[43] 肿瘤营养治疗通则,《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6年3卷1期 28-33页

[44]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2022版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2023.01.

[45] 急诊氧气治疗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4):35-360.

[46] Scholten, E.L., et al. Treatment of ARDS With Prone Positioning. Chest, 2017. 151(1): p. 215-224.

[47] Hammond, J., et al., Oral Nirmatrelvir for High-Risk, Nonhospitalized Adults with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2. 386(15): p. 1397-1408.

[48] Pan, H., et al., Repurposed Antiviral Drugs for Covid-19 - Interim WHO Solidarity Trial Results. N Engl J Med, 2021. 384(6): p. 497-511.

[49] Munch, M.W., et al., Effect of 12 mg vs 6 mg of Dexamethasone on the Number of Days Alive Without Life Support in Adults With COVID-19 and Severe Hypoxemia: The COVID STEROID 2 Randomized Trial. Jama, 2021. 326(18): p. 1807-1817.

[50] Shankar-Hari, 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dministration of IL-6 Antagonists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COVID-19: A Meta-analysis. Jama, 2021. 326(6): p. 499-518.

[51] Moores, L.K., et al., Thromboprophylaxi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Brief Update to the CHEST Guideline and Expert Panel Report. Chest, 2022. 162(1): p. 213-225.

[52] Barnes, G.D., et al., Thromboembolic prevention and anticoagulant therap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updated clinical guidance from the anticoagulation forum.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22. 54(2): p. 197-210.

[53] Schulman, S., et al., ISTH guidelines for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in COVID-19. J Thromb Haemost, 2022. 20(10): p. 2214-2225.

[54] Cuker, A., et al.,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living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anticoagulation for thromboprophylaxis for patients with COVID-19: March 2022 update on the use of anticoagul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lood Adv, 2022. 6(17): p. 4975-4982.

[55] Villapol S.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impact on the gut microbiome. Transl Res,2020,226:57-69. DOI: 10.1016/j.trsl.2020.08.004

[56] Zhang H, Li HB, Lyu JR, et al. Specific ACE2 expression in small intestinal enterocytes may cause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injury after 2019-nCoV infection. Int J Infect Dis 2020; 96:19-24. DOI: 10.1016/j.ijid.2020.04.027. Epub 2020 Apr 18

[57]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Rehabilitation guidance manual: COVID-19 Self-management of related diseases, second edition.[EB/OL].[2021].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49695/WHO-EURO-2021-855-40590-62244-chi.pdf?sequence=1&isAllowed=y

[58] WHO.A clinical case definition of post COVID-19 condition by a Delphi consensus, 6 October 2021.[EB/OL].[2021-10-06].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2019-nCoV-Post_COVID-19_condition-Clinical_case_definition-2021.1

[59]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2021(PMID: 34003615)

[60]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2022-11-29]

[61]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2-12-13]

[6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2022-08-26]

[63] 国家卫生健康疾病预防控制局.《新冠病毒疫苗技术指南(第一版)》. [2021-03-29]

[64] 姚玮莉.上海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诊疗方案[N]. 上海中医药报,2020-02-14(001).

[65] 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专家共识(第二版) [J].中医杂志,2022,63(12):1199-1200.

[66] 倪力强,陶弘武,杨小林,张杰,倪行健.中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策略与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04):8-14.

图片

编写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顺序)

组长:王建业(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冯子健(中华预防医学会),奚桓(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执行组长:齐海梅(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副组长:胡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乔薇(中日友好医院),孙亮(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孙晓红(北京协和医院),王志会(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吴锦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顾问专家:陈琼(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董碧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晓红(北京协和医院),李燕明(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吴浩(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于普林(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张存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执笔专家:齐海梅(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王涤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李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立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编写专家:陈孟莉(解放军总医院),陈起航(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陈旭娇(浙江医院),葛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顾朋颖(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秀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侯文丽(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胡才友(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季波(南部战区总医院),姜昕(深圳市人民医院),李晶(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李伟(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婷(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罗凡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吕继辉(北京老年医院),毛琛(南方医科大学),毛拥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唐斌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魏学娟(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薛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杨红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睿悦(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杨爽(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云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殷召雪(中国疾控中心),于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彬(北京协和医院),赵籥陶(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郑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厚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朱彩蓉(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学术秘书:刘恒硕(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宋刚(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10885, encodeId=b5d52110885df, content=好好学习一下,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a3d52380573, createdName=181*****387<手机用户>, createdTime=Thu Jan 19 20:18:21 CST 2023, time=2023-01-1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3-01-19 181*****387<手机用户> 来自上海

    好好学习一下

    0

相关资讯

指南更新:二甲双胍辅助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专家共识(2022年版)

二甲双胍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及头痛,多发生于治疗早期,多数患者可耐受。

《成人血液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重磅发布

该共识将为1月8日,我国全面放开入境管理,解除新冠检测和集中隔离措施后血液病患者的新冠防护提供重要指导,助力脆弱人群平稳过峰。

中国共识指出:有心血管病或危险因素,血尿酸应<360 μmol/L!

高尿酸血症在国人中患病率为13.3%,而且多与高血压并存。

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其实都是一类病!全球首部专家共识发布

共识的出台,也能帮助完善医院对2型炎症性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促进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从而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间辗转。

肥胖与高血压是“难兄难弟”!欧洲少年儿童高血压共识

鉴于儿童高血压通常无症状,因此声明建议,至少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