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18F-flortaucipir PET与尸检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比较

2020-12-31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很少有研究评估活体PET与死后病理的关系。

很少有研究评估活体18F-flortaucipir PET与死后病理的关系。我们试图在一系列具有广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中,将生前18F-flortaucipir PET与神经病理学进行比较。纳入20例患者[PET平均年龄61岁(范围34-76);八女PET到尸检的中位时间间隔为30个月(4到59个月)。8名患者患有原发性阿尔茨海默氏病病理,9名患者患有非阿尔茨海默氏病(进展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变性,嗜银粒病和具有MAPT突变的额颞叶变性),3名患有非τ额颞颞叶变性。使用下小脑灰质参考,创建80–100分钟的18F-花胶PET标准化摄取值比率(SUVR)图像。计算SURVs的平均值,用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变性和感兴趣的神经原纤维缠结Braak期区域,并将这些值与来源于年轻的非尸体解剖,认知正常对照的SUVR(用作tau阴性标准)进行比较。总体而言,tau阳性和tau阴性的非阿尔茨海默病的结合与死后tau病理并不可靠。在尸检证实的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皮质基底变性患者中,皮质下区域的18F-flortaucipir SUVR高于对照组,但与阿尔茨海默病和tau阴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测量值相似。对Braak期感兴趣区域的18F-flortaucipir SUVR图像进行量化可以可靠地检测到晚期阿尔茨海默氏症(Braak VI)的病理。然而,与年轻的tau阴性对照相比,Braak分期较早的患者(Braak I-IV)在这些区域的示踪剂摄取量并没有增加。总之,PET与尸检的比较证实18F-flortaucipir PET是阿尔茨海默病晚期Braak tau病理的可靠生物标志物。该示踪剂不能可靠地区分非阿尔茨海默病,也可能不能检测到早期Braak期的神经原纤维缠绕病理。

原文出处:

David N Soleimani-Meigooni, Leonardo Iaccarino, Renaud La Joie, https://academic.oup.com/brain/article-abstract/143/11/3477/5952719?redirectedFrom=fulltex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