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治疗晚期癌症获初步疗效

2017-10-24 佚名 免疫细胞研究bioworld

利用疟原虫感染,启动人体抗肿瘤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些对晚期癌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成果,在10月19日上午举行的“2017疟疾与癌症跨界交流会”,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利用疟原虫感染,启动人体抗肿瘤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些对晚期癌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成果,在10月19日上午举行的“2017疟疾与癌症跨界交流会”,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由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主办,广东省抗癌协会、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和北京佰草国颐堂医学研究院协办,广州中科蓝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科蓝华)承办,邀请了国内外在疟疾研究和肿瘤研究两个领域的权威专家相聚一堂,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钟南山院士,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教授,青蒿素研究权威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国桥教授、肿瘤研究权威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的罗荣城教授,国际著名疟疾研究专家、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John Adams教授,癌症疫苗研究专家史跃年教授,疟原虫抗癌功效的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陈小平教授等发表了主题报告。会议首次把疟疾和癌症这两类重大疾病放在一起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疟原虫抗癌研究是中国科学家的原创性发现,值得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并倡议在上述两个领域的科学家中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

本次会议的发起人和共同主席,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首创者陈小平教授的主题报告特别引起与会者的关注。陈小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发现,疟原虫感染可以拮抗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启动抗肿瘤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显着延长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荷瘤小鼠的寿命。他们还与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合作,发现全球疟疾发病率与肿瘤总体死亡率呈显着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疟疾发病率与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单个实体肿瘤的死亡率也呈显着负相关。他们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开展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肺癌临床试验。在3例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中观察到2例显效,其中1例转移病灶消失,肺部原发病灶的“伪足”消失,由原来的“螃蟹状”变为“斑块状”,并通过微创手术切除了完整的肿块,经肉眼观察该肿块失去了恶性肿瘤的外表特征,经病理检查发现被切除的肿瘤组织内有异常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与一般肺癌组织有很大的区别,说明疟原虫感染诱发的抗癌免疫反应发生在肿瘤组织内部,与小鼠模型研究观察到的情况相似。目前该患者体内已经无肿瘤病灶,他还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其身体状况良好,与正常人一般,引起与会者的高度关注。他们用于治疗癌症的疟原虫叫间日疟原虫,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疟原虫。同时,他们还使用青蒿素把疟原虫血症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据了解,目前该疗法的临床试验已经扩展到肺癌以外的其它实体肿瘤的治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387852, encodeId=30d1138e852a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5ffe04313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疟原虫#</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0431, encryptionId=25ffe04313d, topicName=疟原虫)],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7e622500011, createdName=12498484m46(暂无昵称), createdTime=Thu Oct 26 04:55:00 CST 2017, time=2017-10-26,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CELL HOST MICROBE:疟原虫入侵红细胞新机制 潜在药物靶点

细胞内寄生虫必须侵入宿主细胞才能成熟并且进行传播。疟原虫就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其必须侵袭宿主红细胞才能完成生命周期。 昨天 Manuel Llinás课题组在细胞宿主和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杂志发文,阐述疟原虫侵袭宿主红细胞新机制。他们发现属于Apicomplexan AP2(ApiAP2)家族的寄生虫特异性转录因子PfAP2-I可以负责调控疟原虫与宿主红细

PLON ONE:使用微滴数字PCR 对四种人疟原虫进行定量检测

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是基于水-油乳液微滴技术的微滴技术。它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描绘复杂背景的次要等位基因的高灵敏度方法,并且能够提供靶标DNA的绝对定量。ddPCR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多种病原体的检测。

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 盘点疟疾研究重大进展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五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一旦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进入人体,它们先在肝脏中增殖,随后侵入红细胞,在那里,它们导致所有的疟疾症状。疟疾能通过受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影响了世界上97个国家和地区。

疟原虫体内的神奇蛋白竟可对抗100多种癌细胞

疟原虫也能治癌症了?前几天, 知名杂志European Urology上刊登了一篇文章,研究人员从疟原虫体内分离出一种称为VAR2CSA的蛋白质,通过对VAR2SCA进行结构改造添加细胞毒性药物,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疟疾蛋白质药物组合显著延长了对顺铂化疗完全耐药的高度侵袭性膀胱癌小鼠的生存期。

MJ:评估纯化间日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的NWF过滤器

在离体药物测定,体外侵袭测定以及基因组测序实验过程中常常需要从临床血液样品中分离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iRBC)。目前用于从疟疾感染的血液中去除白细胞(WBC)的方法比较耗时且费用昂贵的。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纯化iRBC的原型无纺布(NWF)过滤器,且在试验研究中显示出很好的去除WBC的能力。先前的研究工作是通过优化处理5-10毫升血液的原型过滤器进行的。随着过滤器的不断商品化,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

MJ:对决定间日疟原虫多样性的因素进行鉴定

目前从东南亚输入到中国的间日疟原虫病例趋势近年来急剧增加,特别是中缅边界地区。与变化的传播强度相关的间日疟原虫种群的高重组率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局部选择压力。然而目前关于该地区间日疟原虫遗传变异性的信息很少。因此,本研究评估了CMB区域间日疟原虫基因组序列的遗传多样性,旨在提供新基因座位上的阳性选择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