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你的心脏是左派还是右派?心脏血管的"左右抉择"

2025-03-08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发表于陕西省

斯坦福大学团队通过对 6.1 万名退伍军人基因分析,发现 CXCL12 基因决定冠状动脉优势型,其在胚胎期引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该基因与冠心病风险相关,小鼠实验验证其作用,研究为心血管医学带来新启示。

引言

为什么每个人的心脏血管走向如同指纹般独一无二?这个困扰医学界的解剖学谜题,3月5日被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揭开了关键一角。通过对6.1万名退伍军人的基因图谱解密,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名为CXCL12的"血管导航基因",它像GPS般精准指导着胚胎期冠状动脉的布局——这项发表于《Cell》的突破性研究“CXCL12 drives natural variation in coronary artery anatomy across diverse populations”,不仅解开了心脏发育的密码,更可能彻底改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

数据显示,80%人群的冠状动脉呈"右优势型",但仍有20%的人因血管走向差异面临独特的健康风险。这种解剖变异曾被归因于随机发育,但新研究证明:我们的DNA中早已写就血管的"生长路线图"。当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人类胚胎心脏,发现CXCL12在孕13周便活跃于心肌细胞之间,如同化学信号灯般引导血管内皮细胞定向迁移。更惊人的是,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人群,其左优势型风险可升高46%,这种遗传效应在欧裔、非裔人群中高度一致。

这项发现的意义远超解剖学范畴——CXCL12基因座竟与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区域重叠这意味着,先天血管布局与后天心脏病风险共享着相同的遗传开关。当研究人员在小鼠心脏中敲除这个基因,血管果然"迷路"偏移;而补充CXCL12蛋白后,梗死心脏竟自发长出新的"生物搭桥"。这些发现暗示:未来或可通过调控发育基因,实现"从胚胎到老年"的全周期心血管保护。此刻,我们正站在改写心血管医学史的门槛上,一个通过基因密码优化心脏"生命线"的新纪元即将开启……

图片

你的心脏里藏着一套精密的"高速公路系统"——冠状动脉网络。这些血管负责为心肌输送氧气,它们的走向直接影响着心脏的健康状态。斯坦福大学团队在《细胞》杂志发表的重磅研究,首次揭示了决定这条"生命线"走向的遗传密码:一个名为CXCL12(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2)的神秘基因。

心脏里的"交通规则":80%人都不知道的解剖秘密

当我们讨论心脏健康时,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惊人的解剖学事实:每个人心脏后壁的供血方式存在天然差异。在医学上,这种差异被称为"冠状动脉优势型(coronary dominance)"。具体来说:

右优势型(Right dominance):后降动脉(PDA)来自右冠状动脉(RCA),约占80%

左优势型(Left dominance):后降动脉来自左回旋支(LCx),约占10%

共同优势型(Co-dominance):左右冠状动脉共同参与供血,占剩余10%

这种解剖差异就像指纹一样独特,但直到现在,研究人员都不清楚这种"血管走位"是如何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被决定的。斯坦福团队通过对6.1万名退伍军人的基因分析发现,这种差异竟与我们的DNA密切相关——特别是CXCL12这个基因。

基因侦探行动:61,043人的血管"地图"揭秘

研究团队利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百万退伍军人计划(Million Veteran Program)数据库,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冠状动脉解剖基因组研究(GWAS)。这项"基因侦探"行动有几个关键发现:

中度遗传性:冠状动脉优势型的遗传度约为27.7%,说明基因确实在血管走向中扮演重要角色

10个关键基因位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发现10个显著相关区域

跨种族验证:CXCL12基因在欧裔(EUR)和非裔(AFR)人群中都显示出最强关联

剂量效应:携带特定基因变异者,左/共同优势型的发生风险增加25-46%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样本库(PMBB)的独立验证中,CXCL12附近的rs559580位点与左/共同优势型的关联强度达到惊人的46%(p=6.7×10^-5),完美复现了主研究的发现。

图片

模式图(Credit: Cell

CXCL12:胚胎心脏里的"血管导航员"

这个神秘基因CXCL12究竟有什么魔力?研究团队通过多维度证据揭示:

时空特异性表达:在人类胚胎心脏(孕13-22周)的冠状动脉形成关键期,CXCL12在心肌细胞、心外膜衍生细胞中活跃

配体-受体定位:其受体CXCR4(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在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

三维空间信号:单细胞测序显示,CXCL12+细胞环绕在CXCR4+动脉周围,形成精确的化学梯度

基因剂量效应:小鼠实验证明,Cxcl12杂合敲除导致室间隔动脉(SpA)向左偏移,右优势型比例从79%降至58%

就像GPS导航引导车辆行驶路线,CXCL12通过化学信号引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方向。当这个基因的表达量降低时,原本应该沿右心室肌小梁延伸的血管,就会"迷路"转向左侧。

从DNA到血管:基因变异的精妙调控

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CXCL12区域的遗传密码,发现了三个独立的调控元件:

rs115213152位点:破坏KLF(Kruppel-like factor)转录因子结合,可能影响血流响应

rs5784627位点:干扰bZIP家族(如JUN/FOS)的DNA结合能力

rs559580位点:与冠状动脉疾病(CAD)风险位点rs649192高度连锁(r²=0.92)

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分析胚胎心脏的染色质开放区域,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变异都位于关键的调控区域。当这些"基因开关"发生改变时,CXCL12的表达水平就会下降,导致血管无法准确"感知"生长方向。

双重身份:同一个基因影响先天结构和后天疾病

惊人的是,CXCL12基因座与冠状动脉疾病(CAD)存在显著共定位:

共享变异:rs649192等位基因同时关联血管走向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双重机制:可能通过发育期血管布局和成年期血管修复双重途径影响心脏健康

临床启示:左优势型可能具有"双刃剑"效应——既改变血流动力学,又影响侧支循环建立

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如果优势血管同时是病变血管,侧支代偿能力将大打折扣。而CXCL12正是连接这两个过程的关键枢纽。

小鼠心脏里的"基因改造实验"

为验证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在模式生物中进行了精妙实验:

Cxcl12杂合小鼠:心脏CXCL12表达量降低50%

室间隔动脉改变:右优势型比例从79%降至58%,共同优势型从18%升至28%

发育时间窗:胚胎14.5-17.5天是血管走向决定的关键期

空间定位证据:正常小鼠的SpA沿右心室肌小梁生长,而基因缺陷者出现左偏

这些发现完美复现了人类遗传学研究结果,证实CXCL12剂量敏感性在物种间高度保守。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局部注射CXCL12蛋白,研究人员成功诱导了新生小鼠心脏的侧支血管再生——这为未来的"生物搭桥"治疗带来了曙光。

改写心血管医学的未来图景

这项突破性研究不仅解开了胚胎发育的百年之谜,更为临床医学带来多重启示:

个性化风险评估:通过基因检测预判血管解剖,优化支架/搭桥手术方案

再生医学突破:CXCL12蛋白或可诱导"天然搭桥",修复梗死心肌

疾病预防新思路:调控发育相关基因,从源头优化心血管布局

我们现在手握了改写血管生长规则的密码。未来可能通过调控CXCL12通路,实现“医学血运重建”——用发育生物学的智慧对抗心血管疾病。

当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心脏跳动的瞬间,那些舞动的血管正在书写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密码。而今天,我们终于读懂了这段基因诗篇中最关键的一行。这不仅是对生命奥秘的致敬,更是通向心血管健康新时代的钥匙。

参考文献

Rios Coronado PE, Zhou J, Fan X, Zanetti D, Naftaly JA, Prabala P, Martínez Jaimes AM, Farah EN, Kundu S, Deshpande SS, Evergreen I, Kho PF, Ma Q, Hilliard AT, Abramowitz S, Pyarajan S, Dochtermann D; Million Veteran Program; Damrauer SM, Chang KM, Levin MG, Winn VD, Paşca AM, Plomondon ME, Waldo SW, Tsao PS, Kundaje A, Chi NC, Clarke SL, Red-Horse K, Assimes TL. CXCL12 drives natural variation in coronary artery anatomy across diverse populations. Cell. 2025 Mar 3:S0092-8674(25)00161-8. doi: 10.1016/j.cell.2025.02.00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049164.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5209, encodeId=083e2255209f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01f3083e9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冠状动脉#</a> <a href='/topic/show?id=8342553e7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CXCL12#</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537, encryptionId=8342553e7b, topicName=CXCL12), TopicDto(id=30837, encryptionId=601f3083e98, topicName=冠状动脉)],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r 08 15:27:04 CST 2025, time=2025-03-08,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08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Circulation:2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和心脏疾病情况

对2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系统冠状动脉和心脏影像学检查发现三分之二的患者患有冠状动脉疾病,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Clin Exp Rheumatol:大动脉炎患者冠脉受累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冠脉受累是TAK患者长期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指标。年龄大和V型血管造影分类有助于确定有冠脉受累的TAK患者。

循环系统只关注心脏远远不够!专家:这 9 种症状也是循环问题

身体中的血管是“一套系统”,当一个地方的血管出现硬化、狭窄或堵塞时,可能意味着其他部位的血管也不太好了,建议做一下全面的血管检查。

王国栋教授:心脏搭桥术后,不仅仅是手术,更是患者生活的重启

心脏康复应该包括运动训练、心理支持、营养指导和戒烟教育等,以帮助患者全面恢复。对于搭桥手术患者来说,这种康复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

前降支开口支架内反复3次亚急性血栓闭塞,让人崩溃

59 岁男性患者因间断胸痛入院,有多种基础疾病,曾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发胸痛,冠脉造影示支架内闭塞,经治疗后仍有反复,探讨其反复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等问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规范化应用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规范化应用

CTOCC 2019|《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技术和病例精选》重磅发布

2019年11月9日,《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策略、技术和病例精选》在CTOCC会议上正式发布。本书从规范、创新和实战角度出发,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进行了全方面的剖析与阐述,将会是未来年轻医师学习CTO-PCI的良师益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葛雷教授,李珺副主编等出席新书发布会。 图:嘉宾合影 十年磨一剑,见证中国CTO-PCI发展 图:葛均

合并双侧颈内动脉及一侧椎动脉闭塞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麻醉管理一例

患者,男,64岁,170 cm,75kg。因发作性胸痛7年,加重2d入院。患者7年前劳累后胸痛,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支病变。植入前降支支架1枚。2年前再次发作胸痛,造影示左主干50%狭窄;支架内狭窄最重90%;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检查同时发现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另一侧闭塞;患者要求保守治疗。胸痛间断发作,含服硝酸甘油3~5min可缓解。2d前胸痛加重,夜间睡眠亦间断发作,不能缓解。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右冠状动脉右房瘘合并右房内冠状动脉瘤1例

患者男,28岁,因心悸于外院超声检查发现右房基底部于上腔静脉入口处见44mm×41mm囊性无回声区。经我院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全心大,右冠状动脉扩张(图1),根部宽约20mm,自前向后上走行至右房顶部,进入右房内形成局部较大瘤样回声,大小约43mm×41mm;CDFI示主动脉内血流自主动脉右窦经右冠状动脉瘘入右房,在右房内形成瘤样扩张,其内形成环状血流并在其上方可见一破口,约7mm(图2);脉冲多

生死竞速:中日医院同时为两位患者进行肺移植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6月17日,心脏血管外科、胸外科、手术麻醉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监护室、肺移植科等多学科通力合作,历时6个多小时,用一个供体的左右肺分别为两位肺间质纤维化终末期的受者进行了左、右单肺移植同期冠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