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丨一文总结100多年来与癌症相关的诺贝尔奖!

2019-10-10 佚名 肿瘤资讯

2019年10月7日,三位医学家因在“理解细胞如何感知并适应氧气的作用机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众所周知,动物的生命离不开氧气,当面临缺氧时,机体会做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来予以缓解,而对于野蛮生长的癌细胞来说,它们更需要氧气来生存,它们不得不”拼尽全力”去收集氧气。今年荣获诺奖的三位科学家,帮助我们找到了癌症组织的命门,为未来攻克癌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10月7日,三位医学家因在“理解细胞如何感知并适应氧气的作用机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众所周知,动物的生命离不开氧气,当面临缺氧时,机体会做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来予以缓解,而对于野蛮生长的癌细胞来说,它们更需要氧气来生存,它们不得不”拼尽全力”去收集氧气。今年荣获诺奖的三位科学家,帮助我们找到了癌症组织的命门,为未来攻克癌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诺贝尔医学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有7项与癌症相关的研究获得了该奖项,让我们一同回顾100多年来,一代代的科学家和医生们为了攻克癌症疾病作出的贡献 。

1926年  约翰尼斯·菲比格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癌)

菲比格使动物人工致癌的方法被认为是一个很大的进展。他首先完成了老鼠致癌的实验,使老鼠得了癌,因此赢得国际声誉。接着又把癌瘤移植到其他老鼠身上,使这些老鼠也患了癌症,从而发现了致癌寄生虫,揭示了癌症病理的一个方面。1902年,他从一批很不一般的蟑螂身上找到了胃癌存在一种被称作“肿瘤蝶旋体”的寄生物来源,说明癌是由慢性刺激引起的,由虫的代谢产物的机械和化学刺激所引起。

但是由于后来的人发现这种生物并非主要造成肿瘤的原因,因此有些人认为菲比格的奖项应该被取消,不过其他人则认为菲比格的研究显示外在因子能够诱导癌症的发生。

1966年  弗郎西斯·佩顿·劳斯发现了引起肿瘤的病毒

美国的弗郎西斯·佩顿·劳斯将鸡的结缔组织瘤的无细胞滤液注射于健康鸡后,发现健康鸡同样发生肿瘤,并提出了“肿瘤诱导病毒说”。他发表了一份报告:癌性肿瘤是病毒所致。这一提法在医学史上是首次。因为还没有证据表明癌症对人或动物有传染性。劳斯也成为发现这种“肿瘤病毒”的第一人,因为这种病毒最先是在那只被劳斯接诊的鸡身上发现的,所以病毒被命名为“劳斯鸡肉瘤病毒”。他也因此于1966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最年长的获奖者,获奖时为 87 岁。

1975年  杜尔贝科、特明和巴尔的摩发现了肿瘤病毒和细胞基因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杜尔贝科、特明和巴尔的摩发现,某些主要由RNA构成的动物癌症病毒能将本身的遗传物质转译为DNA,该DNA又改变了寄生细胞的遗传方式,使之转化为癌细胞。1970年他们用两种癌症病毒进行试验,试图找出其共同点,发现它们均含一种酶,能将病毒RNA转译为DNA,从而改变了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法则:遗传信息总是从DNA流入RNA的,这三位科学家于197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1989年 迈克尔·毕晓普和哈罗德·法姆斯发现了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

1970年,毕晓普同哈罗德·法姆斯合作,着手验证这样一个假说——正常体细胞里也有一些静止的病毒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它们可以致癌。

用已知可以在鸡中致癌的劳斯肉瘤病毒,作为实验材料,他们发现,,在健康细胞中,也存在一个基因,其结构同病毒中的致癌基因相似。

1976年,他们发表了他们的发现,声称病毒是由正常细胞得到这个致癌基因。

病毒感染细胞,并开始复制时,它把这个基因整合到自身的遗传材料中去。

以后的研究还表明,这样的基因可通过几种方式致癌,甚至没有病毒的参与,这种基因也可被某些化学致癌物转化,成为造成细胞不受限制地增生的形式。

因为毕晓普和哈罗德·法姆斯发现的机制,似乎为一切癌瘤的发生所共有,所以他们的工作对于癌瘤研究贡献极大。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蒂姆·亨特和保罗·纳斯发现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三位科学家在有关控制细胞循环的研究中做出重要发现,他们确认了控制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真核细胞在内的主要分子。这一基本发现对于了解细胞的生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们的发现对于了解癌细胞中的染色体缺陷如何产生非常重要。这一发现找出了细胞循环控制出现缺陷时可能导致的染色体改变以及可能最终导致癌细胞的形成,因此这在研究癌症治疗方面开创了新的方向。

2008年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致瘤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宫颈癌,这是妇女第二大多发癌症。他意识到,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可能在肿瘤中以一种不活跃的状态存在,所以进行病毒DNA的特定检测应当可以查到这种病毒,他发现致瘤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属于一个异种病毒家族,只有一些类型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可以引发癌症,他的发现使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自然历史被定性,使人们了解到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引发癌瘤的机理,从而研发针对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的预防疫苗。

2009年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制

生老病死,这或许是人类生命最为简洁的概括,但其中却蕴藏了无数的奥秘。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状物质,它们被称为“染色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它们对人类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众所周知,决定男女性别的就是一对染色体。在染色体的末端部分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这就是端粒。而端粒酶的作用则是帮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长度等结构得以稳定。他们的发现使我们对细胞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维度,清楚地显示了疾病的机制,并将促使我们开发出潜在的新疗法。目前大量的体内外实验均证明抑制端粒酶活性具有显着的抗肿瘤效应,因此有理由相信端粒酶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治疗性靶标。

2018年  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发现了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

艾利森被认为是分离出T细胞抗原(T-cell antigen)复合物蛋白的第一人,他同时发现,如果可以暂时抑制T细胞表面表达的CTLA-4这一免疫系统“分子刹车”的活性,就能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性,从而缩小肿瘤的体积。他对T细胞发育和激活,以及及免疫系统“刹车”的卓越研究,为癌症治疗开创了全新的免疫治疗思路——释放免疫系统自身的能力来攻击肿瘤。

本庶教授建立了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的基本概念框架,他提出了一个解释抗体基因在模式转换中变化的模型。1992年,本庶首先鉴定PD-1为活化T淋巴细胞上的诱导型基因,这一发现为PD-1阻断建立癌症免疫治疗原理作出了重大贡献,曾在2013年被《科学》(Science)杂志 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100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癌症的斗争,正是一代代的科学家以及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才能取得如今的进步和成就,现在,我们已经不再畏惧癌症,我们手里拥有了更多的武器,我们相信未来长期抑制、甚至治愈肿瘤的梦想会逐渐变为现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953174, encodeId=c50119531e48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441e1440e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症相关#</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1440, encryptionId=d441e1440e8, topicName=癌症相关)],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e9a6357, createdName=xiangyuzhou971, createdTime=Wed Feb 05 05:21:00 CST 2020, time=2020-02-05,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Thromb Haemost:癌症相关VTE:指南推荐的LMWH治疗真能改善临床结局?

发表在《Thromb Haemost》的一项由荷兰科学家进行的观察性研究,考察了维生素K拮抗剂(VKA)与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癌症相关静脉血栓栓塞(VTE)在常规临床实践中结局。